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成本管理中的研討
閆冰
摘要近幾年,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與之而來的是在日益繁雜管理工作中,由于成本管理的缺失已經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的辦學資金使用效率。本文主要從管理會計入手,將企業成本管理思想引入院校,從不同角度分析院校成本,對加強院校成本管理、降低辦學成本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管理會計 成本 高職院校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張,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已達千所,年招生規模超過310萬人,在校生達900多萬人,高職院校資金需求缺求的不斷加大,政府財政性教育經費撥款數有限,而銀行貸款的緊縮,致使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經費緊張。由于公辦高職院校采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而忽視成本的重要性,致使資金缺口不斷加大。高職院校可以像企業一樣加強成本管理,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支出,合理配置學校資源,本文主要將企業成本管理思想引入院校,對提高辦學經濟效益,為進行高職院校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議。 1 高職院校成本的認識 從管理會計角度理解,成本是為了實現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貨幣測定的價值犧牲。所以高職院校成本可以看做是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學生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貨幣測定的價值犧牲,包括提供教育服務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價值。 2 基于管理會計高職院校成本的分類 院校成本管理需要不一樣,可以選擇不同的標準將高校成本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分類方法: 2.1 成本按習性分類 成本按習性的分類是指根據各項成本是否會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可以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對成本的該種劃分方法有利于學校會計人員進行本—量—利分析,便于做出管理決策。 2.2 成本按其與決策的關系分類 高職院校所發生的成本很多是與院校領導者決策相關的,而有些是無關的。我們可以將成本分為相關成本和無關成本。對成本的這種劃分方法有助于學校掌握成本的相關性,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對于學校正確的進行經營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高職院校成本的管理 3.1 從成本習性視角管理 高職院校進行成本習性分析,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在校學生人數范圍內和一定的教學時期內,學校成本的總額與學生人數增減變化沒有直接聯系的費用。固定成本一般可按照領導者決策行為影響劃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與酌量性固定成本。 約束性固定成本屬于教學能力成本,它與整個學校的教學能力及其正常維護直接相聯系,高職院校的管理者短期決策行為很難控制并改變其數額的成本。這類成本與維持高職院校正常運轉相關,例如院校的教學樓、實驗實訓設備、行政管理人員工資、保險費等。這類成本的數額一旦確定,在短期內是不能隨意改變的,因此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因此,在不改變高職學院發展政策,要控制約束性固定成本,必須合理地利用高職學院自身條件,增加招生規模,提高教學質量,降低單位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在日常的活動當中,院校的管理者根據院校發展的情況確定的,其行為可以控制或改變的固定成本,比如院校的廣告費、教職工培訓費、課程開發費用等,這部分成本的發生可以因領導的決策而做出適當的調整,發生額的多少代表著學校的競爭實力,因此要控制此項成本,必須要從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在不影響高職學院發展的前提下,降低其絕對支出額。 變動成本,是指在一定教學時期和一定的學生人數范圍內,其成本總額隨著學生人數的增減成正比例增減。例如:教學實訓指導人員工資,學生獎貸助學金,實驗實訓費用等費用。高職院校對于變動成本的發生隨著學生越多,成本也會越高,所以可以通過降低單位變動成本的方式,來實現成本的控制。 混和成本指同時具有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種不同性質的成本。該成本隨著學生人數的變動而呈現不規則變動。在高校成本中,屬于混合成本的項目主要有教學科研業務費、儀器設備購置費、儀器設備維修保養費等,這些費用除了受到在學生使用次數影響之外,還會受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設備的質量、性能等。為了加強高校成本的管理,可以選取適當的方法對混臺成本進行分解,將混合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所以院校里面發生的所有成本也同樣區分這兩類,管理者可以根據成本的習性來加強成本的管理,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使成本發揮最大的功效。 3.2 從決策視角管理 決策的意思就是為了到達一定目標,采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從兩個以上的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那么決策過程中會發生很多和決策有關聯的相關成本,也會有一些成本的發生和決策沒有關系。 相關成本是指與特定決策方案相聯系的、能對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的、在短期經營決策中必須予以充分考慮的成本。如機會成本、差量成本、專屬成本等。高職院校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經常碰到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在決策分析過程中,從各個備選方案中選擇某個最優方案而放棄次優方案所喪失的潛在利益。例如,學校資金有限,購買學生實驗設備,買A設備,就不能買B設備,買了A設備就放棄買B設備的機會。所以院校管理者在做決策時要考慮到資源的稀缺性,考慮了某種用途,就失去了其他被使用而創造價值的機會,在所有這些可能被利用的機會中,把能獲取最大價值作為方案使用這種資源的成本。 在決策過程中還經常會碰到兩個方案的選擇,通常情況下不把方案本身的預算或項目經費算作決策成本,而是將兩個方案之間的預算差額即差量成本就是決策成本之一。差量成本的本質是多付的預算,相當于“東西買貴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時間的緊迫性及決策者認知的有限性,往往很難設計或判斷出最節約的方案,因此實際選擇的方案常常不是成本最小的,它和最節約方案之間存在著成本差額,這個差量成本與領導者決策密切相關,應當算作決策成本。 無關成本是指無論方案采用與否注定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成本。由于無關成本對方案的取舍部存在影響,所以管理者可以不用考慮,否則可能會導致決策失誤。如沉沒成本、共同成本等。 為了降低教育決策的成本,高職院校有必要建立一整套集體決策和個人決斷相結合的教育決策機制。高職院校在進行決策時,從管理會計角度,分析成本的發生特點,要組織好集體決策,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集中民智,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這樣可以發掘出大量的個人決策所不能考慮到的潛在教育投資或者決策機會,為院校科學決策和降低決策成本奠定了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