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離職員工的關系管理
佚名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員工在企業間流動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員工的離職,是“人走茶涼”、反目為仇,還是遵循“一日共事,終生為友”的信條,是考驗人力資源主管的智慧和胸懷的關鍵時刻。離職員工也是企業重要的財富:一是離職員工能為企業提出客觀而中肯的意見,可以說,離職員工的抱怨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二是離職員工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活廣告。在企業工作時間較長的員工一般都受到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的良好熏陶,對企業各方面較為了解,良好的關系可以促使其對外傳播正面企業形象。離職員工關系管理是通過與離職員工保持長期穩定的聯系,建立離職員工信息資料庫,并通過雙向的價值交換和個性化溝通,使其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價值。實施完善的離職員工關系管理,是發揮離職員工對企業價值的有效途徑。麥肯錫咨詢公司將離職員工的有關信息編纂成冊,稱其為“麥肯錫校友錄”。他們將員工離職視為“畢業離校”,離職員工就是他們遍布各處的“校友”,并從離職員工那里獲得大量的商機。 一、離職面談:建立關系的開始 離職面談是與離職員工建立關系的開始,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員工管理工作的延續,同時也是提高人力資源部門工作能力、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機制的重要途徑。通過離職面談,給予員工留任或重返企業的機會,根據面談中搜集到的信息,可以改進企業現有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更有效地培養在職員工的忠誠度,幫助企業增強人才吸引力,防止人才繼續流失,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離職面談通常應在主管部門得到準確的離職信息備案后進行安排和處理。離職面談的原則應該是:(1)了解面談的目的,盡量得知為什么員工要離職,企業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然后針對這些原因改進,防止流失更多的員工,所以面談不應該草草結束,淪為形式化的表面文章。因而在執行員工離職面談時應體現出企業的人文關懷。(2)安排足夠時間供離職員工暢所欲言,要適時保持沉默,讓離職員工有時間可以思考。面談時不要只是按照事先列出的問題逐項慣例式的發問,而是要積極地傾聽,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仔細詢問。(3)讓離職員工感受到你的真誠,使離職面談取得應有效果。如果他覺得你只是在應付,例行公事,就不會得到積極的、有價值的回饋。 面臨離職的員工與企業再也沒有利害關系,忌諱也少,會很自然地流露出對于企業的真實或長期隱藏著的評價和觀點,尤其是一些在職期間由于顧慮難以說出的問題。即使管理者不找他,他也會有很多話要說,有很強烈的發泄欲望,甚至有些人希望得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其行為、表現給予評價、指導。此時,最好是人力資源部門或高層管理者出面,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高層人物直接代表企業與之交流,正好適應了他們的發泄需要,而對于企業來說是做了一次免費的管理咨詢。由于離職者與企業的關聯減少,在心理上對于管理者的防御心理與行為會趨于放松,在管理者的善意鼓動下會很自然地發表對于企業管理的看法——以第三者的立場針對他在工作中感到不滿或令他失望的現象發表評論,有時甚至會是對于管理者的批評。 交流的主題應該盡量與離職員工利益直接相關,體現出企業對其的尊重與關懷,可以按照其心理適應狀況逐步展開交流,如其在企業中的工作感受,對企業不滿的方面及原因,導致離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今后打算是什么及企業能否提供幫助,企業在哪些方面值得努力等問題。交流過程中,管理者要及時做良性或補救性溝通,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如果他是抱著對企業怨恨的心理離開的,可能會是牢騷滿腹,應盡量讓他發泄出來,同時要找出令他不滿的原因,以便讓企業能夠發現自身管理上的弱點與漏洞。同時盡量消除其中的誤會,畢竟買賣不成情義在,減少他的抱怨也就為企業減少了一個“敵人”。 不少跨國公司都非常重視員工離職面談,堅持員工離職“意味著在人員管理上某些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性化理念。如摩托羅拉公司在員工離職時會進行一次離職面談,專門有辭職表格供填寫,并建立辭職檔案,實行程序化管理。著重詢問他們為什么離開?如果時間能倒退,摩托羅拉怎么做才能留住他?如有員工在辭職時由于某些原因而不如實填寫,人力資源部會等他離開后一段時間再問他,那時候可能他已經沒有顧慮了,會將自己真實的原因講出來。 二、建立離職員工關系的管理平臺 保留離職員工過去的信息資料和通訊方式,甚至建立離職員工數據庫,是建立離職員工的技術平臺的重要部分。這樣在離職員工正式離開公司后,可以不斷保持電話、信件等聯系,把公司新的信息、新的發展戰略及時告知離職員工,而且對離職員工在新公司的發展狀況做跟蹤記錄,形成一個離職員工信息庫。 在這一方面,國內外著名公司都有好的做法:北大縱橫建立了一種特殊的人事檔案管理機制。公司的人事檔案中不但包括了每個員工在此工作期間的相關資料,而且,在員工離開北大縱橫之后,該人事檔案依然會被保留。員工的去向、所做的工作、聯系方式包括手機號碼等等一旦發生變化,公司都會對他的檔案在短時間內做出更改,以便經常與員工保持聯系和交往。他們認為離開公司的員工里,有很多是非常優秀的人才,和這些員工保持交往,會為公司帶來新的資源。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Bain公司專門設立了舊雇員關系管理主管,其主要職責是跟蹤離職員工的職業生涯變化情況。為記錄這些變化情況,公司還建有一個前雇員關系數據庫。該公司前雇員關系數據庫存有北美地區2000多名前雇員資料,不但包括他們職業生涯的變化信息,甚至還包括結婚生子之類的細節。公司也像麥肯錫一樣,用“校友”一詞來代替“以前的員工”這樣的說法,并自1985年創立“校友網絡”,所有的“校友”經常收到最新的校友錄,被邀請參加公司的各種活動,而且每年收到兩次關于公司長期發展、專業成就和校友們的個人業績的通訊。同時公司還盡可能地幫助這些“校友”,讓他們能夠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大的成就。 三、用情感溝通維護關系 由于關系是一種人際互動,這種互動包含相當程度的情感成分,因此在進行離職員工關系管理時,要注意與離職員工建立情感聯系。這也是人本主義的一種體現,而且對于企業文化的建立和企業品牌的建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正面的情感來自于一方成功超越了另一方的期待,負面的情感則是未達到另一方的期望。當然也可能你的期望僅僅是滿足。這種情感會從離職員工與企業其他員工的交往過程中產生。 在離職初期,人力資源主管可以就離職員工的個性特征、興趣、職業需求,對其特長和潛能做出正確的評價,幫助其明確職業發展藍圖。這對員工再次就業,找到合適的位置,增加職場安全感和加深對企業的感情都是非常有效的。離職后,企業應根據員工的不同背景對員工進行細分,并因人制宜地為他們提供最對其口味的信息,讓其感受到來自原公司的關懷,仍舊保有歸屬感,如邀請他們參加公司慶典、定期寄送公司刊物等。一方面,這會使離職員工感覺自己被尊重,愿意為企業奉獻才智;另一方面,對離職員工做跟蹤記錄,使企業一旦需要就可與其取得聯系,節約了搜尋成本。這樣就在組織與離職員工之間建立了一種良性的人際互動的感情溝通渠道。IBM對于離職的員工,仍保留一份名單,人力資源部經理會經常跟他們溝通,仔細傾聽他們有價值的意見,關心他們離開IBM后干得怎么樣,想不想回來,并沒有因為他們離開IBM而對他們冷淡。在這種文化下,很多原來離開的員工又重新回到了IBM,并且回來后又做得很成功。IBM認為,從IBM離開的員工出去干上幾年后會學到一些東西,如果他們愿意回IBM,公司的門總是敞開的,他們會增加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