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娛樂又何妨!
蔣軍
近幾天最熱門的話題應該是“冰桶挑戰”,看到題目,相信大家已經聽到耳朵發麻、眼睛酸痛、頭腦暈眩了!但總會有人站出來裝X一番,以顯示自己的高大上和正統嚴肅,或者道貌岸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是否就有了天然的存在感和優越感?
也就是前幾天,清華教授肖鷹攻擊韓寒是“當代文壇的最大丑聞”,我不知道為什么這位清華教授不去評論一下魯迅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卻要跟他不相干的韓寒過不去,真是匪夷所思。
言歸正傳。
對于公益和營銷我覺得不需要任何的爭論,只要是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損害的事情,都可以做。世間萬物相生相克,任何單純的公益和營銷都是不會存在的,至少不會發生在大多數人或者企業身上。相信一句話:要有做公益的善心,對于公益不問動機。
一、公益形象不一定是冷冰冰、高高在上、嚴肅乏味。
高大上的公益活動,以官方發布、上傳下達、逐級滲透實現,看似規范、嚴謹,但實際的效果未必就好。這次“冰桶挑戰”,雖然最初是NBA球星參與,可迅速擴散到了美國的政界、商界和演藝明星,憑借簡單的規則,輕松和容易操作的方法,趣味性的畫面,反而讓一個一般人難以記住的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又稱漸凍人癥),被廣泛關注和認知,這樣的事情,如果是冷冰冰、嚴肅、乏味的說教式公益,有誰會關注和關心呢,更不要說為此捐款了。
二、效果是公益,不要揣測別人的動機。
國人似乎總有一些劣根性,認為無利不起早,不可能有那么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認為公益的外衣之下,肯定心里還有某種企圖。其實,只要公益目標是明確的,就不要太在意人家要從這個公益活動中獲得什么的回報,或者他這么做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這樣的話,永遠也做好任何一件事情。
反過來說,有人需要一些小的幫助,如果你總是想著,他可能是利用自己的善心,來欺騙別人,那你一定幫不了他人,也做不了善事。
三、高調公益,應當鼓勵。
做公益,高調就不能接受嗎?公益就應該默默無聞嗎?最近看王石的傳記《大道當然》有一些小體會,跟大家分享。2008年汶川地震,王石因為說了一句“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引發網友炮轟。現在回過頭來看,王石的話多多少少是被媒體和公眾斷章取義了,而且那種危難時刻,更容易觸發反感。
但我認為王石本意并非如此。王石在其傳記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講述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事件之后的影響以及對其自身的反思。他說以后對類似事件要更慎重,但仍然看得出來,他還是放不下這件事,甚至耿耿于懷。
汶川地震之后,加多寶高調捐款1億,利用“封殺王老吉”的事件營銷,使王老吉品牌在此次公益事件中獲得了極高的品牌形象提升和口碑效應,而萬科,被動之下最后也召開董事會特別會議,捐了1億。整個萬科的中高層、分公司,包括王石和郁亮,很長時間都呆在災區組織救災,總部、分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設備,總計不下數億。
實際情況呢,萬科在此次事件中受到很大影響,讓王石和他的企業陷入到輿論的旋窩,而實際上,萬科無論從捐款和投入的人力、物力、設備都是巨大的,但有用嗎?王石的言論已衍生出社會對整個萬科公司乃至萬科團隊的質疑。事件之后,過了很長時間,輿論和公眾對萬科的評價和印象才得以恢復。
做公益,該高調就高端,默默無聞并不是好事。
四、“秀”是好事,是對公益意識的普及。
大家經常說陳光標的慈善和公益是在“作秀”,就算“作秀”,也比那些無所作為的人要好,至少客觀上,他在為有需要幫助的人做些事情。也是對中國公眾的一種公益意識的培養,盡管并不是陳光標自己的初衷,但實際情況是有好的影響和示范作用。
“秀”出來,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引導和示范。讓大家認識和接受需要不斷的參與,只有不斷的深入了解和身體力行,才會有不斷有人了解公益并加入隊伍。
五、不損害公益的營銷,是雙贏。
不計任何回報的公益有沒有,也有,但這可能是極少的,這種參考價值的意義不大。比如有的人是為了實現在另外領域的成就感,獲得心靈的升華和人生不同的意義,這些人可能有比爾蓋茨、王石、馬云等等。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達不到那種境界,因此,我們要允許他們抱有一些私心。
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會有一些訴求,讓參與慈善的人,也能獲得互惠互利的回報,這才是平常的公益,可以持續發展下去,大家共同參與的公益。
我認為,公益跟營銷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一對事物。只有大多數的企業發展好了,才有精力和資金做好公益活動,公益也需要一些包裝、策劃和傳播。
六、娛樂又何妨!
最后要說一下“娛樂”的話題,可能大家認為這次“冰桶挑戰”已經變成了一種消遣,甚至惡搞。但這有問題嗎?有人說這是過度娛樂,本來是為慈善捐款,最后變成了媒體、大咖們的自我狂歡。我認為這很好,一個活動,能讓大家參與度、關注度如此之高,實在是傳播和參與感的互聯網經典之作。
如果硬要說捐款目標,從數據看,也超過往年數倍,這就夠了。更為重要的是,讓普通人知道了ALS是什么,通過什么途徑可以捐款;政界、商界、明星帶頭示范娛樂又捐款,什么樣的活動才有這樣的效果呢?
我實在想不出來,為什么還有人吹毛求疵,說浪費了多少水呢?如果這個公益活動浪費了一些水,說這話的人,活在世上豈不是浪費水、浪費空氣,更加浪費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