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步入新一輪強力整合期
陳岳峰
早在今年3月被傳出要裁員30%消息、陳耀昌全面接掌卜蜂蓮花時,筆者就判斷,倘若陳耀昌無法力挽狂瀾,卜蜂蓮花恐怕難逃被正大集團遺棄的命運。而以陳耀昌在沃爾瑪的過往風格,擅長的是擴張而非精細化經營及單店業績的提升。而卜蜂蓮花欠缺恰恰是經營能力上的提升與創新。因此,卜蜂蓮花在中國市場的出路無非有三:一是理順管理結構,提高經營能力,提升單店業績,扭虧為盈。二是讓出部分股權,讓更專業的企業和團隊進駐來重塑生命力;二是不再死撐,全部或分割分批出售,徹底甩掉包袱。
目前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印證了上述判斷。卜蜂蓮花仍在持續虧損,上半年虧損達4674萬元,雖然比去年同期虧損7869萬元有了明顯下降,顯示業績有所回升,但仍然無法扭轉頹勢。根據此次雙方的合作協議,雙方在一番資本運作后,不發現任何現金交易,而只是股權交叉。卜蜂蓮花注入的36家店及認購物美商業2.066億股H股后,將持有物美13.77%的股權,而物美也認購了卜蜂蓮花9.99%的股權。
有分析認為,物美與卜蜂蓮花的這次并購堪稱經典。除了幾乎沒動用資金,只是股權置換外,物美可以借卜蜂蓮華目前在浙江、北京等地的門店進一步鞏固華東與北京市場。而卜蜂蓮花保留了市場最好的廣東與湖南,聯想到正大與凱雷正在對香港百佳的競購,如果成功,保留的這兩個省份的門店正好與百佳在香港和華南的門店進行整合。
這一分析不無道理,但也有值得推敲之處。湖南和廣東兩省是物美的市場空白,按理物美如若拿下便可一舉切入。但此次收購不包括這兩個區域,也不排除有其他強有力的并購推手來接盤的可能。
值得關注的是,物美并購卜蜂蓮花與前不久華潤收購Tesco中國市場業務的手法如出一轍。零售行業在短期內發生的兩起并購,收購方都不再需要用大筆現金,雖然是資本運作手段上的進步,也側面反映了行業的不景氣程度,以及實體零售門店價值的逐步減退。
在電商尚未大行其道時,中國零售其實格局已初定:以華潤、大潤發和以沃爾瑪、家樂福等為代表的全國性企業為一極,以步步高、永輝等為代表的跨區域優秀民營企業為一極,其他各地中小企業為一極。而隨著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商業格局將重新洗牌,行業迎來新一輪的強力整合,行業集中度也將因此進一步得到提升。
就在不久前,Tesco與華潤合作成立新公司,其中華潤占股80%,Tesco以中國內地的134家門店和購物中心,再加上注資3.45億英鎊(約合5.59億美元),獲得合資公司20%的股權。從某種意義上說,華潤已經并購了Tesco在華業務。而李嘉誠旗下百佳出在2013年打出了出售旗號,目前買賣雙方正在議價談判階段。甚至還有傳聞說,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也有出售的意向。連在并購上一向謹慎的沃爾瑪也在近期放出風聲說,將通過尋求在未處于領先地位的城市進行收購,以擴大市場份額。
這些處于行業最上層的企業或開始尋找出路或向外展示“肌肉”,從側面昭示了行業未來有可能陷入一個短期的混亂階段,隨后在新一輪的并購與融合中逐漸再劃格局。而大企業對實體商業的拋棄將有著“示范”效應,將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失去堅守的底氣。可以預計,未來將有一批企業對零售業的未來心寒甚至徹底“死心”而放棄在這個行業的發展。
這也意味著,實力強大的企業在未來擁有無限可能的機會。對于正欲揮使并購大棒進行抄底的企業來說,這不啻為一個良機,因為行業大整合的機遇正在到來。只是,實體零售至少在短期內前景難料,無論是放棄者還是跟進者,都要冒不小的風險。
還是以卜蜂蓮花與物美的合作為例。雖然卜蜂蓮花天津地區的門店早在2010年就以20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物美,但選擇物美作為收購其全國省份門店的合作伙伴,仍然讓業界有些詫異。與一些同行相比,物美近年來經營能力并無太多長進,業績和利潤增長幅度也在不斷下滑。無論從哪方面來說,近一兩年來物美的表現都算不上優秀。相比之下,Tesco樂購與華潤的合作反而更靠譜一些,拋開Tesco樂購將來究竟是否會保留品牌不說,單純從企業發展前景來看,華潤萬家目前和未來看起來都要比物美更有優勢。
因此,就算是與物美的合作,也未必就意味著長期處于迷茫中的卜蜂蓮花的未來開始一片光明,甚至可以說同樣前途未卜,因為物美的未來也同樣存在很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