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建筑工程結構體系的經濟性因素研究
俞鴻芳
摘要:在項目的設計階段實施價值工程可以使設計方案更為經濟、安全、合理,取得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結合價值工程的原理從建筑方案設計及成本兩方面分析影響結構體系經濟性因素。 關鍵詞:價值工程;經濟效益;結構體系;經濟性因素 1建筑方案設計因素 建筑業每年消耗大量資金和材料,但我國人口眾多、建設資金有限。因此,在影響工程總造價的關鍵階段——建筑方案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應該深入分析各建筑設計參數與造價的關系,從而有針對性的提高其技術經濟效果,合理選擇技術上可行、經濟上節約的設計方案,在滿足適用、安全的條件下,降低造價。 1.1平面布置 開間和進深是房屋設計的建筑平面參數。當層數、層高一定的條件下,開間和進深決定了單位建筑面積的外墻面積。由于房屋立面裝修和建筑熱工要求,外墻造價一般高于內墻。通常用外墻周長系數來衡量。外墻周長系數越小,能源消耗就越小,造價就越低.經濟效果就越好。合理加大進深可減少外墻周長,節省墻體工程量,降低造價。單元組合也是影響造價的一大因素。建筑物面積不變,其寬度大而長度小時,則外墻周長系數就小。當進深一定時,適當增加建筑物長度,采用多單元拼接,亦可節省造價。通常單元組合中采用3—5個單元,建筑物總長度小于60m。 1.2空間組合 房屋的高度對建筑一次投資和使用及保障費用有很大影響。高度減少可以縮小樓與樓之間的日照和安全間距,節約用地。而高度又決定于層高與層數,層高降低,可以減少墻身和粉刷工程量,節約管線,加快施工速度,節約用地并有利于抗震等,從而最終降低造價和節約能源,層高降低對總造價有較大影響。房屋層數增加,有利于提高居住面積凈密度,減少每戶的建筑用材,節約用地。在一定范圍內,給排水管道、電氣照明,建筑設施隨層數的增加而降低。但層數超過七層,由于需要綜合考慮增加的垂直運輸設施、防排煙與疏散通道,供水供電設備等,以及結構強度中增加的風荷載和地震荷載,因此,對層數的考慮應區分多層建筑與高層建筑。對于多層建筑,層數為五層是其經濟層數;高層建筑則相對復雜,需根據各地區和項目的具體情況加以考慮。 1.3 美觀性 建筑物采用不同造型和不同裝修標準,工程造價往往不同。建筑師必須注意發揮這種表現力和利用這種裝飾效果,自然地顯示結構,把結構的形式與建筑的空間藝術形象融合起來,使兩者成為統一體。因此,在建筑造型設計、裝修設計中應有效開展投資控制,加強技術經濟綜合評價。 1.4 安全性 建筑結構是由若干構件相互連接而成的幾何不變體系,它的安全性能取決于結構中的構件性能及構件的組成狀況—幾何不變形兩方面。從結構原理可知,影響結構體系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它涉及結構的組成、材料性質及荷載情況等。眾所周知,結構設計是決定建筑物安全性的關鍵因素。因地制宜的合理選擇最佳結構型式,優化基礎,外墻、內墻、樓板、屋面等部位的構造設計,將極大的提高建筑物的技術經濟效果。 2成本因素分析 價值工程強調的是壽命周期成本,考慮的不僅是生產者的成本,還考慮到了消費者的成本,這使成本控制的范圍由傳統的生產階段擴展了,既包括生產設計、樣品研制、加工制造、對外銷售階段,還包括售后服務、消費者消費階段直至產品報廢,這是成本觀念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擴展和延伸,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實現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