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制造業物流改革的思考
劉萍
內容摘要:隨著現代物流管理的地位的日益提高,制造業紛紛開展物流改革,推行現代物流管理。但這其中成功的企業卻并不多見。本文基于這種現狀,從企業物流發展方向的定位,物流戰略的調整,物流系統規劃等方面,提出了制造業的物流發展規劃,為制造業成功實施物流改革指明了一條發展道路。
關鍵詞:制造業 物流規劃 物流戰略 物流模式 隨著對現代物流管理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同時又迫于競爭環境的壓力,國內各大企業集團紛紛改革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積極推行現代物流管理。本文正是基于我國制造業的物流現狀和內外發展環境,給其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進行了定位和規劃,為制造業成功實施物流改革指明了道路。 我國制造業物流現狀及其發展方向 企業物流發展規劃就是根據企業現有的實際情況和物流發展的要求,確定與自身特點和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物流運作模式。其主要任務就是通過物流發展方向的定位、物流戰略的調整、物流運作環境的改善以及物流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改善物流管理及服務水平,從而營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務體系。 制定企業的物流發展規劃,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觀、準確地評價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環境。我國制造業的物流發展現狀和外部環境不容樂觀。宏觀和外部環境上,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宏觀產業政策尚未規范,物流的法律、法規建設薄弱,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市場薄弱等,這些都是對我國制造業發展現代物流的制約條件。在企業內部,雖然有一些企業已走在了物流設計、改造與應用的前列,在向現代化物流管理邁進。但就總體水平而言,我國企業的物流管理仍處于分散的、初步的功能性管理階段,粗放型經營依然突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受損;物流活動被分散在各個部門,物流系統處于隱性狀態;企業總體布局一般都未對物流進行規劃設計,物流格局不清晰,在運行中經常造成物料停滯、混亂或無效搬運的狀態,物流運作效率低下等。與國內外先進企業相比,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管理模式和水平,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隨著市場環境和競爭形勢的發展變化,企業的物流管理思想和手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由傳統的分散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轉化;由操作型管理向決策型管理轉化;由封閉型管理向開放型管理轉化;運用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物流管理。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要求企業重新認識物流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從戰略高度規劃和管理物流活動,跨越企業范圍整合企業物流系統,以提高物流系統的整體效率為目標,最終實現企業物流的系統化、合理化、信息化、現代化、網絡化、綠色化、柔性化、全球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制造業的物流管理離現代物流管理的要求還相差甚遠。如何規劃好制造業的物流發展之路,對制造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取得長久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制造型企業物流戰略的調整 物流戰略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功與否關系到現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興衰存亡。因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加大自身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之外,還要制定合理的物流戰略,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物流發展的正確方向。 國外企業物流戰略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我國制造業要實現這個過程,至少要經歷三個階段:即企業內部局部物流整合,企業內物流一體化和外部一體化。 從現狀看,我國制造型企業擁有一定規模的用地、倉儲設施、運輸裝卸等手段和加工配送能力等物流資源,物流系統比較完備,具有相應的開展現代物流服務的物質條件。但是企業物流的整體運作效率卻普遍低下,而且企業物流發展的外環境不容樂觀,有待進一步的優化。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我國制造業急需考慮的不是盲目建立大而全的物流系統,也不是盲目地追求社會化物流服務,而是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物流資源,按照現代物流管理方式,進行有效的物流系統的整合、優化。通過對企業物流的整合、優化,以實現企業內部的物流一體化,并逐步將物流活動擴大到與客戶和供應商相結合方面,最終通過外部物流一體化的延伸實現供應鏈管理,是今后長期一段時間內我國制造業的物流發展的主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