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經濟影響
張亞雄
2004年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將是近年來最快的一年。由于全球開始進入新一輪升息周期,失業居高不下、經濟結構調整和美國“雙高”赤字,以及非傳統安全因素等問題依然突出,原油和原材料等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仍將處于高位,2005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有所放緩。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的國際環境依然比較良好。
一、2004年是近年來全球經濟、貿易增長最快的一年,2005年將有所放緩
從經濟增長來看,2004年大部分經濟體的復蘇更為有力。預計2004年將會是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而2005年世界經濟發展將會有所放緩。當前,全球產出和出口增長都已經達到近期的較高水平,是全球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的動力。在生產方面,供給能力提高和利潤增加使產出增長較快;在需求方面,出口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經濟復蘇。在三大經濟體中,美國在帶動全球經濟復蘇中再次扮演了火車頭的角色,日本經濟增長強勁,歐元區經濟持續復蘇;發展中經濟體中,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仍然較快,而非洲國家和拉美經濟增長的基礎依然脆弱。 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前景與90年代初期相比較為模糊和脆弱。結構調整沒有到位使得沒有出現類似新技術創新帶來的新投資熱點,同時,安全因素影響擴大,打擊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此外,通貨膨脹有所抬頭、利率水平上升、失業居高不下、美國雙赤字不斷擴大和石油價格飛漲等不確定性因素令人擔憂。因此,總體來看,2005年世界經濟增速將會出現適度回調。 近期,一些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對各自的世界經濟預測紛紛做出了一些調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9月底公布的新一期秋季展望報告中,調高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至5.0%(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對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估為4.3%。世界銀行11月16日發布《2005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04年的全球增長率為4%,2005年會放緩至3.2%。聯合國LINK項目11月22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0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8%,2005年的增長率也將放緩至3.2%。在發達國家當中,2005年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將比2004年明顯放慢。受巨額財政赤字、龐大貿易逆差及生產能力過剩等結構性矛盾的影響, 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將明顯減緩。日本經濟發展中不利因素較多,經濟缺乏持續快速增長的動力。通貨緊縮的陰影尚未完全擺脫,將抑制經濟活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日趨惡化,很難繼續通過增加公共投資的手段來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受世界經濟回調的影響,出口有可能會減速。另一方面,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由于受發達國家需求增長減速的影響,增長也將有所放緩。 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帶動全球貿易大幅增長。世界貿易自2002年2季度開始走出衰退,并呈逐步加速增長趨勢。聯合國和IMF預測2004年全球貿易量增長將達到9.3%和9.1%,不僅明顯高于2003年,也將是200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美國國內需求強勁,日本和中國外貿快速增長,以及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復蘇是拉動國際貿易迅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4年,美國月度進、出口額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日本出口增長繼續明顯提高,歐元區在2004年第一季度進、出口額雙雙實現正增長后,增速逐步提高。受這些發達國家的帶動,亞洲發展中國家外貿繼續大幅度增長,進出口額增長速度大多在10%,甚至20%以上。 但是同樣,世界貿易增長的穩定性也令人擔憂。首先,美國經常項目逆差數額持續擴大將制約其進口的繼續快速增加,因此國際市場需求難以穩定增長;其次,美元匯率波動造成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市場產品價格迅速上漲,貿易量的增長有限;第三,世貿組織“多哈回合”多邊貿易談判受阻、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國際貿易環境向合作和保護兩重性并存的方向發展。預計2005年世界貿易增長將有所放緩,聯合國LINK項目和IMF預測2005年全球貿易量增長將達到8.0%和7.4%,盡管比2004年的增長速度有所減慢,但是將明顯高于近10年來世界貿易量年均6.6%的增長速度。 二、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和特點分析
1. 全球開始進入新一輪升息周期 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標顯示美國經濟開始進入穩定復蘇階段,為了抑制未來通貨膨脹上升趨勢,保證美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6月30日開始美聯儲連續5次小幅提高基準利率,標志美國進入新一輪升息周期。當然,美聯儲是否將繼續提高利率仍然取決于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運行狀況,但是,只要美國經濟能夠保持適度的溫和增長,不出現大幅度衰退,未來美國整體利率水平將會繼續有所提高。 英國央行也已經連續五次提息,以遏制經濟增長較快出現的日益高漲的借貸水平和防止出現通貨膨脹。與此同時,英國住房市場和消費信貸持續升溫,同時房地產價格持續較快增長,消費者債務日益增加。雖然英國消費物價指數的升幅仍控制在政府設定的 2%目標之內,但從中期來看存在通貨膨脹壓力。預計英國央行的基本利率有可能繼續上升。 當然,各發達經濟體的情況不盡相同。今年以來,歐元區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復蘇,歐洲中央銀行目前仍然維持現行2.0%的再融資基準利率水平不變,認為需要創造區內有利環境,促進下半年以后經濟復蘇的增強。但是,由于一年多來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歐元堅挺,提高了歐元區的通脹水平,而且預計這一趨勢仍將持續,因此如果歐元區經濟進一步復蘇,歐洲央行將會轉而考慮結束降息周期。 各國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將決定利率走勢。本輪世界經濟復蘇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一些不利因素可能使復蘇的持續性面臨潛在風險,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各國央行的利率政策。如果復蘇減慢,那么利率的上升將會隨之放緩,甚至出現波動。根據美國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美聯儲將會采取“有節制”穩步升息的步驟,逐步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一個“更加中性的水平”,從而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經濟增長。 2. 美國“雙高”赤字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潛在風險 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潛在威脅是美國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和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由于布什上臺以來推行大規模減稅計劃和增加軍費開支,2003財年財政赤字激增到3740億美元,2004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將達475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上升到超過4%,相當于世界儲蓄總額的6%。美國高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問題也是由來已久,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達到1662億美元,比前一個季度增加12.9%,達到歷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