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休閑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內在因素分析與對策
陳向利
[論文關鍵詞]:休閑 休閑服務 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 [論文摘要]:休閑作為現代經濟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日益凸現的休閑需求和不斷豐富的休閑活動,使得休閑正在變成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作為相應的休閑服務業卻實在難以應付人們的休閑需求。由于我國休閑理論研究相對落后,而時代又迫切需要休閑理論指導;所以進行休閑服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從“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角度去研究休閑服務業的發展。分析了休閑服務業目前發展存在的誤區,提出休閑服務業要可持續發展,必須以“以人為本”為理念,注重從關心人、塑造企業精神和提高相關的技術支持三個因素去努力,具體來說,要從政府、組織和員工個人三個方面去優化服務質量。
一、休閑時代的到來 美國《未來學家》雜志撰文說: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未來社會將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發生變化。也許1015年后,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發展中國家將緊隨其后。據美國學者預測,休閑、休閑活動、旅游業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專門提供休閑的第三產業在2015年左右將會主導勞務市場,將在美國GDP中占有一半的份額。僅技術和其他一些趨勢可以讓人們生命中的50%的時間用于休閑。 令人驚嘆的是,這些預見不但已成為現實,而且現實生活比預期發展的還要快。某些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了休閑社會,甚至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也已經看到了休閑社會的曙光。美國早在1998年,第一大出口行業不是飛機制造業,也不是農業,而是影視和音像出版業,出口總收入達到600億美元。我國距休閑時代雖然還有一大段遙遠的路,但我們不能不看到,自改革開放以來,科學技術日益發展,勞動生產力不斷提高,使物質產品極大豐富,勞動時間進一步縮短,勞動力發生大轉移,為人們的休閑提供了時間和物質基礎;政府支持消費的政策,極大地刺激了休閑產業的發展,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旅游活動在我國蓬勃發展起來;1995年起開始實行了5天工作制,1999年國家又實施“三個長假日”,人們的三分之一的時間將在閑暇中度過。而且我國現在正在努力實現帶薪休假制度,到時人們的休閑時間將增加到120天,這些國家行為說明國家對公眾休閑的重視。這些發展變化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問題休閑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形成的休閑產業正快速向我們走來,并成為中國目前經濟發展和拉動內需的新機遇。 二、休閑消費的增長和休閑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一)休閑消費的增長 1.隨著我國居民消費從溫飽型向小康型和富裕型轉變,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與休閑相關的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例不斷提高。199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425元,2004年達到9422元;1998年城鎮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53%,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5年社會藍皮書》,2004年19月該比重上升為16%。 2.在休閑方式上,一方面是傳統休閑方式的沿襲,如藝術鑒賞與收藏、逛公園、體育健身、參觀博物館、觀看演出展覽、觀光等都得到了較快發展;另一方面是現代休閑活動的涌現,如旅游、度假、各類“吧”式消費、現代健身運動、美容、電子娛樂、網絡游戲等在青年消費者中迅速普及。 3.過去受經濟水平和自由時間的限制,人們參與休閑活動的頻率比較低,主要集中在節假日或者重要的場合,如今去影院看演出、去運動館健身、去郊區旅游、去做各類美容等已是稀松平常之事,也就是說,休閑已從偶然性的事件消費發展成為一種經常性的日常消費。 (二)我國休閑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1.發展范圍擴大。一方面,人們日漸旺盛和多元化的休閑需求,引起了政府和企業的重視,大到大型娛樂場所的建設,小到街頭茶館的開張,日趨高漲的休閑消費需求吸引了更多的企業涉足或延伸休閑服務;政府也加大了相應的公共設施投入,例如建設公園、社區的健身與休閑活動中心等,為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消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休閑服務也逐步向其他產業滲透。例如,隨著居民休閑需求的增加和內涵的拓展,催動了旅游市場的演變,休閑旅游在整個旅游市場結構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商家、企業家也開始開發以休閑為主的各類產業。 2.四大龍頭休閑服務業快速發展。第一,旅游業:旅游創匯的世界排名由1978年的第41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7位,海外旅游接待人數居世界第5位。第二,文化服務業:我國的文化產業包括電影、電視、音樂、歌曲、報刊、圖書、休閑文化、藝術廣告、藝術品經營等,截止到2000年底,我國娛樂、音像、演出、藝術品等4大市場共有經營單位22萬多個,從業人員95萬多人,還有電影放映機構3000多家,放映單位12萬個,另外全國有圖書發行網點10萬多個。第三,娛樂業:目前我國的娛樂產業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文化娛樂業,如電影院、戲院、音樂廳、圖書館、茶館、文化宮、青少年宮、公園、游樂園以及一些體育場所和項目,另一類是消遣娛樂業,如舞廳、卡拉OK廳、沐足、按摩、保齡球館、高爾夫球場、酒吧、陶吧、大型游樂園等項目。尤其是消遣娛樂業隨著人們的需求發展飛速。四,體育業:隨著人民群眾消費水平的提高,多層次、多項類、多形式的需求為健身休閑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三、目前我國休閑服務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障礙 (一)休閑服務業商業味太濃,缺乏企業精神,并歪曲了休閑的本質。 我國自從實行“五一”“十一”黃金周以來,“假日經濟”這一響亮的名詞便應運而生,可是我們卻遺憾的看到,假日經濟成了商業經濟,缺乏假日精神內涵。不利于人們對休閑時間價值的認識,把“服務人”的因素等放在了次要地位。在人們的意識中,假日也就是購物、旅游,“假日經濟”在有意無意間促進了消費主義的擴張,對金錢和有形財富的追逐,使人陷入精神的“貧困”之中。休閑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態度”,強調心靈和精神感受。目前的休閑服務業,人們的休閑自由被降格為消費主義,把自由時間等同于無度的浪費,而沒有升華到精神層面的追求,休閑應該給人帶來的是身心愉悅的感覺,假日經濟完全辜負了休閑的本意對人的關懷。 (二)社會條件支持系統成為休閑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休閑服務業是一個相互配套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各個部門和階層。如政策、立法、制度建設、社會保障、貨幣流通結算方式、人才培養、理論研究、觀念更新等,同時也涉及眾多部門,諸如:飯店、餐飲、接待、公安、醫療、交通、商業、旅游、通信、文化藝術等。近年來,我國休閑消費支出雖呈現上升的趨勢,但仍有相當多的人不敢隨意花錢,其關鍵在于社會保障未得到根本解決。所謂節假日的主要目的休閑放飛心情、體驗友情、親情、愛情增進社會的交流等等內涵已經完全偏離。 (三)休閑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并出現不健康趨勢。 由于長期以來重視勞動,輕視休閑,我國不僅公共性休閑供給不足,商業性休閑供給也相對匱乏。無論是休閑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體育場館、高層次文化產品,都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休閑服務內容單調,形式單一。大眾休閑文化過度貧乏,高雅的休閑文化市場尚未形成。目前大多數居民的閑暇生活還局限在家庭這一狹小天地,看電視、聽廣播、下棋、打撲克、打麻將成為主要休閑方式。由于休閑生活空虛,一些低級趣味、愚昧無知甚至違法的休閑活動便占據了許多人的休閑時間,某些“畸形消費”、“黃色消費”、“黑色消費”對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破壞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我國休閑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因素分析 要改變我國休閑服務業的現狀,使其持續健康發展,我們認為,休閑服務業要發展必須從二個因素去著力開發: 1.休閑服務業必須樹立“服務人,關心人、愛護人”的基本理念 休閑服務業本質是“以人為本”,它必須凸現人情化、人性化、人道化。關心、愛護人是所有一流服務共同繼承下來的傳統。無論是營利性、非營利性的、政府的、私有的休閑服務組織,決定其休閑服務成功的關鍵因素都是對顧客的服務。從1920年到1984年一直擔任梅爾沃基娛樂部和成人教育部主任的多蘿西.安德雷斯對德國系統進行思考的同時,總結出了一個真正優秀的休閑服務人員應該具有的獨特品質:“在他們眼中,人是神圣的”。休閑產業的定位其實質應著眼于人,著眼于人的體驗生活過程,著眼于在這個體驗過程中人的素質和價值的提升,著眼于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的形成。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假日才有了存在的必要,休閑經濟才能真正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如果我們急功近利于“黃金”而忽視假日中的人文關懷,那必然會使更多的“黃金”流向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