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唐山鋼鐵 宏觀調控下的掙扎與隱蔽

周季鋼

唐山曾被香港《文匯報》如此調侃:只要是建鋼廠,傻子都能賺錢。據記者的調查,2003年唐山市興建的各類鋼鐵企業有上百家之多,質量低劣、重復建設、貸款依存度高,一條極度膨脹而脆弱的產業鏈瞬息之間倒也蔚然壯觀。

2003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103號文:《關于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盲目投資若干規定的通知》,尚方寶劍首指鋼鐵行業。唐山的鋼鐵業陡然從炎熱的夏天掉進了寒冷的冬天,夢醒時分已經噴嚏連聲。

冰與火的兩重天

唐山市路南區的吉祥鋼材市場曾經是唐山最主要也最熱鬧的鋼材交易場所,而如今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2004年5月5日。初夏的涼風撩動著祥佳物資處的門簾,百無聊賴。鋼材經銷商董素榮煩躁不安:“再這樣下去,我就關門不干了!”

他對記者說,這段時間生意特別不好做,但這還不是他最頭疼的,要命的是,鋼材市場持續走低,“是鋼材就賠錢,但又不得不賣。”如今,他還是喜歡回憶2003年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

2003年唐山市的槽鋼一度上揚到每噸4000元以上,線材在高峰時刻更達到每噸4200元,而出廠價每噸一般在3800—3900元之間,毛利潤達300—400元,凈利潤每噸可以達到200元;一天一個價,節節飆升還供不應求。據董素榮透露,去年他的年銷售額空前達到了2000萬,足足賺了60萬元。“只要是做鋼材的,無論大小都賺錢。”

像祥佳物資這樣的小經銷商,吉祥鋼材市場里比比皆是;150家經銷商中80%的商戶去年都掙了50萬至100萬不等。

唐山市政府的資料顯示:當地“國家承認”的鋼鐵企業有57家,2003年共實現銷售收入671億元,增值183億元,實現利稅89億元,分別占全市工業的53.9%、46.3%和55.9%,部分縣區財政收入的40%—70%來自這一產業。鋼鐵工業已經成為唐山的第一支柱。

“唐山鋼鐵這幾年可火了,來唐山投資建廠的人越來越多,而從全國各地來唐山打工的農民更是數以萬計;聽說投資兩三個億,一兩年就能收回成本。”出租車司機侯師傅曾在唐山鋼鐵公司工作26年,對于唐山鋼鐵行業現狀,他自稱“熟得很”。

福豐鋼鐵是一個年產幾十萬噸的小企業,以生產鋼坯為主。據其供銷經理何國堅介紹,2003年他們的鋼坯供不應求,“1000噸以下的訂單,我們基本不簽,而且是一口價。”

2003年12月底,國務院辦公廳下發103號文,鋼鐵行業首當其沖。仿佛一輛超速行駛的大巴被突然剎車,慣性使大部分奇貨可居的經銷商踉踉蹌蹌,無所適從。

2004年3月開始,鋼材價格一路狂跌;到了5月,線材跌至2900元/噸,跌幅30%;同樣命運的還有板材以及小型材,跌幅都在六七百元,甚至是1000元/噸。

董素榮訴苦說,祥佳物資2003年12月的進貨至今都還沒有處理完。雖然今年沒再進貨,但依然以4萬/月的幅度虧損,目前已虧15萬元左右。隔壁的君發物資也同病相憐,經理苗麗麗透露,她去年共進線材1000噸,調控前只賣出了300噸,凈利潤為6萬左右;如今還有700噸的庫存。如果不能將這些線材處理掉,她將直接虧損70萬元。

經銷商日子不好過,生產廠家同樣也發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鋼廠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廠也在賠錢,大約是每噸賠300—400元;大鋼廠的形勢略顯樂觀,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唐山建龍的業務人員透露:線材價格已接近生產成本,鋼廠無利可圖。

誰制造了鋼鐵泡沫

唐山鋼鐵狂瀉難止的背后是什么因素在作怪呢?

據苗麗麗說,小經銷商一般很難獲得大廠家的代理權,一般只銷售小廠家的產品。經銷商會不定期地向廠家咨詢市場情況,廠家每月也會給出詳細的價目表,讓經銷商在統一的價格區間浮動。也就是說,小經銷商的困境其實就是小廠家的困境。董素榮也證實,中小廠家的鋼材跌價幅度最大。

市場風向不斷變化。經銷商目前惟一可持的態度就是觀望,“賣漲不賣跌”是獲取利益的不二法門。于是,跌價鋼材更加難賣。小經銷商資金少,周轉也慢,都是按月按季進貨,大量的積貨無法處理,不得不一再降價以吸引購買者,因此導致鋼材價格狂瀉不止。小經銷商率先降價必然引起大經銷商跟進,而大經銷商的囤貨更多,蒙受的損失也會更大,事實是否如此呢?

宏大物資是吉祥鋼材市場公認的大戶。2000年5月,業主劉正衛第一個進入吉祥市場。他告訴記者,他在這個行業已經30年了。

劉正衛分析:1998年鋼材價格下跌,一直到2003年才復蘇;2003年,從每噸2000元上漲到4000多元,本身就不正常。目前鋼材價格跌到3000元左右,是價值的回歸,應該還有1000元的跌價空間。

他坦言,市場的猝冷對他影響并不大。大經銷商一般都和廠家簽有長期合同,無論風云如何變幻,都必須定期從廠家提取一定數量的貨。表面上經銷商也有損失,但實際不然。實力雄厚的大廠家已經開始以各種補貼來彌補經銷商的損失。譬如,新公路交通法5月1日實施后,嚴查超限,汽運受阻。大鋼廠的銷售部門不但主動出擊,開拓市場,讓利銷售,還主動給經銷商運費補貼。此舉能否穩定市場價格雖然值得推究,但增強了大經銷商的競爭力卻是毫無疑問的。他的這一說法,得到了中國鐵路物質北京公司金屬部經理田京山的認同。

由此可見,貌似冷清的市場背后實際上是大經銷商和小經銷商、大廠家和小廠家各在暗自角力,誰笑到最后,就意味著誰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那么,唐山鋼材市場何以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出現如此大的落差呢?董素榮認為,2003年吉祥鋼材市場之所以火爆,一個主要的原因在于興建的鋼廠多。建一個小型鋼廠怎么也得消耗六千噸鋼材;一個中型鋼廠的初步搭建最低也得消耗兩萬噸左右。大量鋼廠的興建無疑拉動了鋼材的需求,“大的客戶都是建鋼廠的。”董素榮如是說。

2003年唐山到底建了多少鋼廠?劉正衛掐指估算道,“好幾百家。”

物資信息報記者謝軍向《經濟》記者表示,唐山2003年至少興建了200家各類鋼鐵企業。為了證明數據的準確性,他補充說,“幾乎所有的中小鋼鐵生產廠家我都打過交道。”

這與君發物資、祥佳物資提供的數據不謀而合。

謝軍透露,目前采礦企業主要是集中在遷西、遷安;煉鋼主要是集中在遷安、遷西、灤南、豐南、豐潤;鑄鋼多是家庭作坊式企業,而成品材的生產,唐山各縣幾乎都有。除去“富余”的豐潤區,資產1000萬左右的小型鋼鐵生產企業就有100多家。

看來,興建鋼廠增大了“內需”,唐山人自己給自己吹了一個泡沫。不過,政府和業內人士口徑并不統一,究竟誰的數據較為合理呢?出租車司機帶著記者走訪了他認為火爆的豐南區黃各莊。

廢品收購站的見聞

“你們收購價是多少錢一斤啊?”

“6毛。”

“如果是好鐵呢?”

“好鐵就6毛。一般的我還不收呢。”

“現在一天能收購多少斤?”

“收不到。(而且也)都沒人買啊。”

2003年,黃各莊的鋼廠異常火爆的時候,廢鐵收購價一度達到1.05元/斤,而且供不應求。

黃各莊一家普通廢品收購站的店主黃老板說,他是附近的農民,以前農閑時騎著三輪車走村串戶收購廢鐵,一個月能掙三四百元,算是家里最大一筆經濟收入。今年2月,他拿出多年積蓄的兩萬元,承包了這家廢品收購站。然而,他始料不及的是,剛剛接手這個“大買賣”,就遭遇了鋼材市場的冬天,他的廢鐵賣不出去。開張3個月來,他只賣過一次,4噸多,結果賠了1000多元。

黃老板的廢品收購站不遠處是劉老漢的廢品收購站,已經開了7年。劉老漢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賣六七噸,生意不好的時候只賣三四噸;2003年,他賺了三萬多元;而離這10來里地的楊街(音),有點規模的廢品收購站,一年能掙20萬。

廢品站里的廢鐵一般都是豐潤區的廢品收購大戶用車來拉,再批量賣給鋼廠,從中獲取差價。由于豐潤區的鋼廠“技術稍強”,廢鐵加工后形成鋼坯,再賣到唐山的每個角落。

“廢品產業鏈”中的廢銅爛鐵歷經“散戶——小戶——大戶——鋼廠”的層層加價,從0.6元/斤(1200元/噸)賣到2400元/噸。

黃各莊有20多家廢品收購站,“走10步一家,再走10步又一家”。據知情人士透露,唐山的廢鐵市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來自北京、天津甚至東北的廢品收購站也紛紛向唐山供貨,“一來就是七八車,每車就有50噸。”

2003年這種情況屢見不鮮,鋼鐵業的火熱可見一斑。

據了解,方圓不足5公里的黃各莊有各種鋼鐵廠20多家,其中掛著寶鋼鑄鋼有限公司、唐山第三特種鋼廠等名號的就有好幾家。當地明星飯店的李老板說,大部分鋼廠頗為隱蔽,一般人無法發現,他那不足100平米的小店后院,就隱藏著兩家煉鋼廠。

政府的隱性對手

據了解,寶鋼鑄鋼有限公司已在2004年4月14日歇業。目前大部分小煉鋼廠已經停止生產,但唐山第三特種鋼廠例外。

5月6日,記者在第三特種鋼廠看到,五間千瘡百孔的平房里居然設置了行政、營銷、財務等部門,工廠設施極為簡陋,生產車間是用毛氈搭起的。車間右邊是轟轟作響的小煉鋼爐,車間對面是碎石堆砌的“土灶”,工人說,那是煉鋼爐。

據說,他們廠主要生產火車零部件。邊角鋼是主要的原材料,經過鋼爐的熔煉,澆鑄到模子里即可。

“這樣的生產工藝能保證產品合格嗎?”

“鋼廠需要什么工藝?何況我們的原材料都是從北京、天津過來的好貨。絕對沒問題!”那位工人告訴記者,目前唐山各地的小鋼廠生產條件都是這樣。

唐山市政府是否了解這些情況?

唐山市發改委副主任辛志純向記者明確表示:舉報一家查處一家。2003年至今,唐山市沒有一家新批的企業,而第三特種鋼廠這樣的鑄造企業不在國家的調控范圍之內。“它攬到活時就從事鑄造,攬不到活時就煉鋼;有的既煉鋼又鑄鋼。這很讓政府頭疼。”

目前唐山市已關閉了17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假冒偽劣鋼廠。它們分布在唐山市各個區縣,屬于“鋼鐵游擊隊”,手法相當高明;它們用拖拉機拉著電爐到處跑,白天很難捉住,晚上又把電爐拉回廠里煉鋼。由于分布廣泛,給唐山市的整改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辛志純調侃道,每當記者問他唐山市消滅了小鋼廠嗎?他只能回答:基本消滅。隨后他狠狠地補上一句:“如果您發現了,我們就立即去取締。”

除了企業和政府的無聲對抗,唐山市政府還遭到了下級政府的無聲對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說,唐山之所以鋼鐵廠家多,和鄉鎮政府的“大力扶持”分不開。

面臨國家產業政策的限制,廠家的辦法也極為隱秘。譬如工廠原本開在馬路的東面,如今在馬路的西邊再興建一個新廠,還是掛原來的廠牌,即使查下來也不算“新建”。根據國家稅法規定,鋼鐵企業要交17%的增值稅,而地方政府為了“鼓勵”多投資,甚至規定新建廠家三年不納稅。

更為嚴重的是,鋼鐵廠家明明占用了300畝耕地,卻在報請上級政府的材料中寫上占用的是一個300畝的廢坑,還會親自擬好合同讓農民簽字。地皮批下來,廠家就用原單位的名義向銀行貸款。

鏈接:被損害的唐山

鋼鐵企業和鄉鎮政府的種種做法,最后遭殃的還是農民這一弱勢群體,自然環境也隨之惡劣。

黃各莊的張老漢說,前幾年他們村的人均耕地為1畝,如今只有0.6畝;以前一畝地能掙五六百元,還包括自己吃的糧食,如今雖然政府每年會給農民400元/畝的補償,但補償的錢還不夠買糧食。

絕大部分鋼廠對水和鐵礦石的消耗數量驚人。據了解,每煉1噸鋼就需要6噸水和1.6噸鐵礦石。如果年產鋼1000萬噸,就需要6000萬噸水和1600萬噸鐵礦。唐山81.9%的鋼鐵企業和96.7%的農村用水都是地下水。據河北水利部門統計,2003年底,河北地下水開采量已經從20世紀50年代的28億立方米上升到173.21億立方米,全省缺水110億立方米。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村挖井,下挖五六米就能見水,如今動輒一二十米;而拉鋼材的大卡車載重量都在40噸左右,早已將數條穿行唐山的公路壓得坎坷不平,加之地下水的過度開采,部分路段已經出現下陷,對于一個從大地震中解脫出來的新興城市,難道有了新歡就忘了舊傷?

豐南區委書記侯志宇表示,河北當地已面臨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問題。

政府面臨的困惑

河北省給唐山的鋼鐵提了六個字:質量、品種、整合;唐山自我要求:上大擠小,增高減低,強優汰劣;市政府說:對于假冒偽劣堅決取締,對于現有存量進行優化提升,對于新增容量則不予考慮。

唐山的表態是不是言出由衷,很難說。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宋繼軍說,整改至少牽涉到唐山的一半企業,10萬員工的命運。唐山市計委辦公室主任薛渤勛認為,前幾年中國鋼鐵企業整體虧損,為了使其繁榮,國家壓縮國企的生產規模,結果鋼鐵的價格上來了,中小企業也隨之抬頭。“現在的企業大部分都是那時候建起來的。”企業膨脹起來之后,想要再壓下去就很困難,“這邊壓下去了,那邊還會起來”。

2003年12月,唐山市下發了《唐山市地方鋼鐵工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唐山市發改委就五個方面進行整合:規模、資源、工藝、生產力布局、所有制結構等。

目前唐山市政府承認的鋼鐵企業為57家,2003年的總產量按3000萬噸來計算,平均分配到每個企業的產鋼量并不大。唐山市委表示,規模在10萬噸以下又單獨煉鋼的企業,要么消滅要么整合。

唐山市政府表示:對于自己愿意整頓的企業,政府因勢利導;對于不愿整頓的企業就由國家來整頓,“那推土機就來了。” 唐鋼以外的56家企業都不是純粹的國有控股,大部分是民營資本。整合必然涉及到所有制的變化。唐山市欲以股權融合的方式將小資本整合成大資本,組建大企業。

唐山市想在2004年上半年消滅57家企業中的15—17家企業。“經過三五年的整合,如果只剩下五家企業,我認為這是一個好事情”,辛志純說,“這并不意味著600萬噸/年的生產企業就是大企業,唐山期待更為大型的規模整合。”

其次是資源整合。2004年春耕開始以后,唐山市的電力相當緊張,目前已經實行了差別電價政策,并準備以實行差別水價等方式來加大整合力度。國家鼓勵的項目企業,唐山市給予平價電,此外則實行高價電政策。平價電和高價電的差別是0.2元/度。0.2元數字雖小,但對于企業來說就是數百萬甚至千萬元。對于明顯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唐山市明確表示不給予供電。另外,唐山市根據國家2003年13號文件的規定,1噸鋼的耗水量為6噸,企業煉鋼用水量如果在6噸水/噸鋼之內,可能是1元/噸;如果在6噸之外,可能是10元/噸。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國家政策依然存在無法銜接的地方。政府對企業進行取締的依據是國家經貿委2000年第10號文件,其中明文規定了一些項目;2003年出臺的103號文件規定的是新企業的準入門檻。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

2000年第10號文件規定,生產熱燒結礦的燒結機,100立方米以下(含100立方米)小高爐要在2002年底前關停;而國家發改委2003年103號文件卻規定,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不得興建。

有關專家舉例說,如果高爐179立方米,就不在關閉的范圍內,也不在興建的范圍內;而當企業通過技術手段將高爐擴建至450立方米,政府就難以判定是興建還是拆除。他分析,一個1000立方米高爐的投資在7億元左右,其利用系數大約在2.78左右;而兩個450立方米的高爐就可以產生一個1000立方米高爐的生產水平,利用系數可以達到4。兩個450立方米高爐的總投資僅需3億元左右。

兩個450立方米的高爐就可以產生1.4個千米高爐的生產系數,投資卻不到一個1000立方米高爐的一半,那么地方政府在對鋼鐵企業改造中,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呢?這恐怕還值得斟酌。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