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信息化時代的標志
郭晶 趙暖
摘要:隨著網絡、通信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次經濟革命,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經濟是在計算機與通訊技術以及相關技術基礎之上引發的經濟革命。本文闡述了網絡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網絡經濟;信息化;標志
網絡經濟在計算機與通訊技術以及相關技術基礎之上引發的經濟革命。網絡經濟不是一般意義科技進步帶來的變革,它在經濟社會中引起的變革具有深刻、深遠的意義。網絡經濟,現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經濟范疇。
一、網絡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與作用
(一)網絡經濟的意義
第一,互聯網絡顯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一個虛擬而又真實的世界,一個嶄新的統一的網絡國際社會,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無差別化,數字化,互聯實時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資源共享化,虛擬化,高速化,全球一體化,綜合化。
第二,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國際互聯網絡及其網絡經濟,之所以說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為重要的產業革命事件,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其影響力:一是它的影響廣度,是全世界各個角落;二是它的影響深度,是在微觀上改變著人類行為各個方面,在宏觀上改變著現行社會體制、結構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三是它的影響速度之快。
第三,網絡經濟是基于計算機、光纜通訊技術之上的經濟,是工業革命以來最偉大的產業革命,它事實上已經構成第三次產業的科技基礎。正是網絡經濟的出現與形成,使得自上個世紀初葉出現的三次產業分化的真正完成。
第四,互聯網的產生是信息社會的真正到來。如果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資本社會,那么互聯網產生的則是信息社會。
(二)網絡經濟的作用
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和迅速普及不僅僅改變著人類信息傳輸和交流的方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已經引起整個社會組織架構和制度的深刻變革。深圳是我國互聯網企業最早誕生的城市,也是電子商務網站最多的城市和網購消費能力最強的城市。隨著國內互聯網基礎的逐步完善和電子商務發展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產業經濟模式正在被取代、重組和消失。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網絡經濟迅速在崛起,從而帶動著電子商務的大發展。
1.信息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國際上對信息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已經有了不少的研究,證明二者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有關測算表明,人均GDP每增長1000美元,相應每千人中電話普及率則增長2.24%。我國信息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全國電話用戶超過10億戶,互聯網超過3.8億戶,互聯網普及率28.9%。城鎮居民彩電、計算機擁有比率均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工業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通信、金融、電力、交通行業應用軟件收入均超過25%。金卡工程穩步推進,累計發放各類IC卡超過70億張,廣泛用于金融、社保以及城市生活各個領域。
2009年我國網絡經濟規模達743億元,同比增漲30.7%。遠遠大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互聯網依然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富活力的行業之一。
2.信息化對降化通貨膨脹的作用
信息化促進增長與它降低通脹具有內在的聯系。美國商業部的數據表明:在1996年到1997年間,信息技術削減價格降低了整個通貨膨脹率一個百分點。其原因:一是電子商務可以降低采購和營銷成本,二是電子商務可以減少庫存,三是電子商務可以縮短生產和產品周期。
3.信息化對提高就業的貢獻
IT有助于增加總的就業機會,這是國際上得出的重要結論。這種就業要機會的增加是在不伴以通脹的條件下發生的。一般認為,IT對就業的影響是對技術水平高的從業員需求增大,對技術水平低的從業人員需求減少。到2006年,美國勞動力幾乎有一半就業于IT相關產業。目前我國應屆畢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但專家預測,未來10年,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缺口將達200多萬人。
據艾瑞預計,2010年互聯網經濟增速大約在50%以上,年營收規模將超1000億元,主要基于以下四個預期:一是我國經濟持續向好,預測2010年GDP增速可能在9%左右;二是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有望超越一、二產業的速度,成為我國發展引擎;三是國家支持互聯網的發展;四是2010年我國網民人數將接近5億人。 二、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綜述
美國是信息技術革命的搖籃,起初無論是在硬件上,還是在軟件上,技術和人才優勢都集中在美國國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硬件生產方面的比較優勢已逐漸從美國向日本、韓國、臺灣以及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轉移,但軟件的技術優勢和一些尖端硬件生產技術優勢依然在美國。
(一)國際互聯網商務領域
這一領域包括那些直接通過國際互聯網進行產品或服務銷售活動的企業,如Dell、eToys、Amazon、AmericanAirline等公司。根據CREC的分類,國際互聯網商務與前面所講的電子商務有所區別,前者不包括VerticalNet或E-Bay等屬于網絡中介服務性質的公司,而后者不僅包含國際互聯網商務領域的企業,而且也包括了某些屬于國際互聯網中介服務領域的企業。
從網絡經濟的四種分類情況來看,國際互聯網商務領域是一個發展速度最快的領域。1999年美國網絡經濟產值5070億美元,由此可見,未來美國網絡經濟將從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階段進入以電子商務為主的發展階段,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仍將推動網絡經濟其他幾個領域的持續快速發展。
(二)我國互聯網商務交易類達68%,互聯網市場價值明顯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聯網正在走進人們的工作與生活。CNNIC《報告》調查顯示,2009年在家和單位上網的網民比例明顯提高,有83.2%的網民選擇在家上網,有30.2%的網民選擇在單位上網,互聯網作為人們日常工具的價值正在與日俱增。
2009年網絡應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網絡音樂,占83.5%,網絡新聞,占80.1%,搜索引擎,占73.3%。但商務交易類應用的用戶規模增長最快,平均年增長68%;其中,網上支付用戶為80.9%,居首位,旅游預訂、網絡炒股、網上銀行和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分別為77.9%、67.0%、62.3%和45.9%。2009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500億元,2010年網購物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建立戰略聯盟,解決物流瓶頸
經濟學里有一種效應,稱為“連帶外部效應”,連帶外部正效應要求企業聯入互聯網,以充分享受網絡經濟正反饋效應給企業所帶來的效益。但要真正實現這種正反饋效應,就應該在互聯的基礎上,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的共享組織流程的融合、售后服務的相互保證,直至企業戰略聯盟的建立。為了適應網絡經濟的基本規律,充分發揮B2C模式的潛能,B2C公司就必須結成戰略聯盟。這種戰略聯盟一方面可以使B2C公司的顧客群體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解決B2C公司物流配送的瓶頸問題。這種戰略聯盟一旦產生規模效應,就會吸引更多的商家要求加盟,連帶外部正效應將使得企業的效益以幾何級數增長,B2C時代即將來臨。
(四)促進網絡與實體加盟店結合,提高網購率
我國消費者目前的消費觀念仍然沒有能夠完全轉變,傳統的購物習慣和購物心理要求貨比三家,眼見為實。加之網上購物信用機制不夠健全,消費者對只能在網上看見圖片而無法親身現場體驗的商品的質量不夠放心。網上B2C商店的價格優勢結合實體商店的現實可見性,以及在售后服務上的有利保障,解決了電子商務最大的瓶頸之一的信譽問題,必然會贏得更大范圍的顧客群體,從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綜上所述,網絡經濟的發展,對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穩定物價、提高就業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 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2010-01-15
[2] 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2009-12-03
[3] 姜奇平. 2000年高技術發展報告. 科學出版社,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