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
佚名
摘要:根據時代特征,從世界市場、國際價值及貿易政策等方面對馬克思國際貿易理論進行研究。并指出馬克思國際貿易理論對中國對外貿易所起的理論指導作用。在不斷批判、繼承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馬克思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對外貿易理論,是全球貿易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馬克思;國際貿易;理論 中圖分類號:F7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8-0151-02 一、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背景 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生產方式下,國際貿易是以其最簡單的形式——交換來進行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不斷擴展,在原始社會經歷了三次社會大分工,野蠻時代的人們為了生存而相互進行交換,但這種行為“也是個別的,只限于偶然的剩余物的交換?!盵1]到了奴隸社會,奴隸主占有了生產資料,擁有了土地,人們開始過定居生活,交換的產品也逐漸增多,但由于當時生產技術落后,交通工具不發達,對外貿易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 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擴大,進入封建社會時期,對外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皞ゴ蟮牡乩戆l現以及隨之而來的殖民地的開拓使銷售市場擴大了許多倍,并且加速了手工業向工廠手工業的轉化”[2],“隨著工廠手工業的出現,各國之間開始了競爭,展開了商業斗爭。”[3]同時,從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對外貿易的擴張與發展,加劇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出現了明顯的階級分化,促進了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迅速發展。 二、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國際貿易的理論思想 馬克思指出,國際貿易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為其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資本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開拓了廣闊的市場;同時,國際貿易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二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具體論述了世界市場、國際價值和貿易政策,對整個歐洲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 (一)世界市場理論 馬克思對世界市場的概念從狹義和廣義上分別作了研究,所謂狹義的世界市場,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國際市場;廣義的世界市場,則是指在資本主義社會關系基礎上結成的國際關系的總和。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前者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后者。 馬克思指出,在16世紀和17世紀,地理大發現在商業上促進了商人資本的發展,商業突然擴大,產生了新的世界市場,同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越來越大的規模生產的必要性,也促使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隨著市場的逐漸擴大,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引起了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工具的大規模的發展”[4],大大縮短了商品的流通時間,促進了工業范圍的擴大,加速了資產階級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斷向深度和廣度延生。同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的逐利本性導致國內市場已無法滿足其擴張的需要,迫切要求突破國家的界限而走向世界,資本本身成為創造世界市場的主體,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一方面具有創造越來越多剩余勞動的趨勢,同樣,它也具有創造越來越多的交換地點的補充趨勢……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直接包含在資本的概念本身中?!盵5] (二)國際貿易中的國際價值理論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國內經濟關系的理論基礎,而馬克思的國際經濟關系理論,則是建立在國際價值理論的基礎上的。國際價值實質上就是世界市場內商品進行交換的市場價值。在國際貿易中,國際價值的特點體現在:(1)國際價值是在參與外貿的商品在國內已形成的國別價值基礎上,通過世界市場進行交換,各國的國別價值再次均衡形成的。(2)國際價值是由國際交換中的國際價格反映的。 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是國際價值實現的基礎和前提,對此,馬克思有著十分精辟的描述。他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了世界性的了。使反動派大為惋惜的是,資產階級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并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盵4]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在這種國際環境下,任何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都不是孤立的,都必須依靠世界市場,在這個市場上進口和出口大量的原料和商品。而這些商品千差萬別,如何來進行比較和交換? 馬克思指出,在國內市場上,商品交換的價值叫國別價值或國民價值,取決于各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在世界市場上,“棉花的價值尺度不是由英國的勞動小時,而是由世界市場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6]這個世界市場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又是如何來決定的呢?馬克思指出,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進入世界市場進行交換,國內價值就轉化為國際價值,在世界市場上,國際價值還要轉化成國際生產價格,表現為世界貨幣,以此,各國來進行商品交換。各國看似平等,但是,各國由于經濟發展和勞動生產率不同,交換又是不平等的。馬克思深刻地寫道:“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中等的勞動強度,在這強度以下的勞動……強度較大的國民勞動比強度較小的國民勞動,會在同一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價值,而這又表現為更多的貨幣?!盵7] (三)國際貿易政策理論 馬克思在《關于自由貿易的演說》和《保護關稅派、自由貿易派和工人階級》中,對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作了辯證的分析,指出其適應的環境、生產力水平及其在經濟危機中的作用。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揭示了自由貿易派和保護關稅派在實施政策中的主要意圖,指出兩種政策都無益于工人階級,他寫道:“無論實行那種制度,工人得到的都只是維持他這架開動著的工作機所必需的?!盵8] 1.關于自由貿易的論述 馬克思在《關于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中,一針見血地指出自由貿易的實質是資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礙著資本前進的民族障礙,只不過是讓資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動罷了”[9],為了創造世界范圍的剝削。同時,他還指出了自由貿易政策的作用,首先,自由貿易有助于促進資本主義生產,“自由貿易是現代資本主義生產的正常條件。只有實行自由貿易,蒸汽機、電力、機器的巨大生產力才能夠充分地發展。”[10]其次,自由貿易政策體現了馬克思提出的“最低工資規律”,由于實行自由貿易,資本家可以得到更廉價的商品來維持工人的生活,工人的工資也將逐漸降低。最后,實施自由貿易政策,在一定時期,有助于避免商業危機的產生,他指出避免商業危機的“唯一方法是通過工業的途徑來開辟新市場和加劇剝削舊市場”。 2.關于保護關稅的論述 馬克思認為,保護關稅政策和自由貿易一樣,也是資本家的一種剝削手段,其實質是“制造工廠主剝削獨立勞動者,是國民的生產資料變成資本,強行縮短從舊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的過渡的一種人為手段?!盵11]馬克思深刻地指出,保護關稅政策都是被當權階級用來保護其經濟利益的一種手段,鞏固其資產階級地位。 三、馬克思國際貿易理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指導作用 馬克思《資本論》的馬克思國際經濟理論指出,在世界市場上,每個國家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避免自己的劣勢,根據本國的優勢產品來合理調整進出口,以較少的勞動來換取較多的勞動,實現產品的價值增值,為國家增加財富積累資金。 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就是對馬克思國際貿易理論的重要實踐。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年增長率在不斷提高,尤其是近幾年,貿易順差連創新高,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正是因為,中國合理運用馬克思的這一理論,抓住自己的優勢,建立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項目,如上海寶鋼、北京吉普等,逐年提升中國的外貿經濟收益,增加國家外匯儲備。 馬克思指出,實行何種對外貿易政策,要根據本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并且在對外貿易中,要根據形勢及時調整和改變對外貿易政策。鄧小平同志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三個有利于正是對馬克思這一思想的充分體現,有力地指導著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選擇與走向,加快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 在中國當前與今后的發展中,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依然會發揮主要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4.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3.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276.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1.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5.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13-614.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6.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56.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16. [11]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