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貿易壁壘形成機制的博弈分析
佚名
作者:章志鍵徐菲菲朱金生
[摘 要]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國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約束。技術性貿易壁壘可以基于技術水平的差異、政府的主動干預而形成,也可能是其中涉及的不同利益方相互博弈的結果。本文主要從國家間貿易政策博弈和各國內部政治與經濟力量相互博弈的角度,通過構建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解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成機制及對各利益集團帶來的影響,以期為我國相關部門擬定有關政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機制;博弈 一、引言 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愈演愈烈,關稅壁壘逐步弱化,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自由化,但這并不意味著貿易保護主義離我們而去,相反,它正以一種更隱蔽、更強大、更不易監督和預測的方式——非關稅貿易壁壘手段阻撓著進出口貿易。據有關資料,當今世界貿易壁壘的80%來源于技術性貿易壁壘。 伴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廣泛使用,國內外學者也對此作出了一些研究,取得了十分豐富的成果。Peter Swann(1996)等人對1985—1991年期間英國的凈出口、進口、出口與本國的標準數目及英國和德國認可的國際標準數目進行了回歸分析,發現英國的標準對其進口和出口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Barry Krissoff、Linda Calyin和Denise Gray(1997)采用靜態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國蘋果在日本、韓國、墨西哥這三個不同市場面臨的關稅和技術性貿易壁壘情況,并計算出了限制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等價關稅率以及技術性貿易措施對貿易的限制程度。Johannes Moenius(1999)運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80-1995年期間來自12個國家的471個行業的國家特定標準與雙邊共享標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發現雙邊共享標準對貿易量有顯著的正效應。我國學者王志明、袁建新(2003)分析了技術貿易壁壘對進口商具有數量抑制效應、價格抑制效應和動態抑制效應。張海東(2004)通過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和不完全競爭模型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給國內企業提供的保護程度進行了經濟學分析。何元貴、陳潔(2007)對我國出口貿易遭受美歐日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分兩個層次作深入探討。雖然國內外學者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集中使用定性與定量、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研究的方法,應用博弈分析的較少。本文主要從國家間貿易政策博弈和各國內部政治與經濟力量相互博弈的角度,通過構建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解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成機制及對各利益集團帶來的影響。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成機理:進出口雙方國家間貿易政策的博弈 眾所周知,技術性貿易壁壘是前貿易保護主義發展的產物,從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上說,貿易保護政策的實施不利于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各國所獲得的利益較自由貿易的情況下所獲得的利益會減少,那為什么各國還是會傾向于選擇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呢? 一個很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不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進口國的企業或相關行業,特別是那些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或行業,會受到進口產品的影響,其利益遭受到嚴重損害。也就是說,設置壁壘根本上是為了保護本國相關產業和行業。由于各國在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技術水平、需求偏好與經濟稟賦等客觀條件上存在著差異,使得各國的技術性措施之間產生著分歧,為了保證自身的最大利益,各國間必然形成技術性貿易壁壘。 假設:A國和B國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和貿易;A國在甲產品生產上有優勢,B國在乙產品生產上有優勢,兩國分別從對方進口自己的劣勢產品,即A國從B國進口乙產品,B國從A國進口甲產品。A國和B國只允許采用技術壁壘方式(TBT)來限制對方出口,它們的策略及利得如下圖,所示, 理性的國家知道,如果雙方都不設置技術壁壘,他們都能夠從貿易中獲得0.5個單位利益,這對雙方來說,是一種“雙贏”的格局。但是,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他們的占優策略。因為,在一方設置技術壁壘行為被允許的情況下,如果對方選擇不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那么他將獲得1個單位利得;如果對方選擇設置技術壁壘,他不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則會使自己造成1單位利益所得損失。相反,如果他選擇設置技術壁壘,他的利益所得損失為零。根據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每一個理性主體都會剔除嚴格的劣策略(不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去選擇設置技術壁壘。因此,盡管各國都知道不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能獲得一定的利益,但考慮到在其他國家設置了技術壁壘之后自身的利益會有損失,所以,為了能夠回避這種風險,各國最終還是有很強烈的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意愿。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成機理:壁壘設置方國內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 技術性貿易壁壘既是各國之間相互博弈的結果,也是各國內部政治和經濟力量相互平衡的結果。在一個民主的政體中,多數人的意愿應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當少數利益集團受到損害時,迫于政治壓力或為了贏得更多的選票,政府往往采取了少數利益集團的建議。這與關稅的實施是相同的,關稅的采用必然導致消費者福利的損失,技術壁壘的設置給消費者帶來的是較少的產品選擇和較高的消費價格。但不同的是,技術壁壘的設置常常是符合了或者至少表面上符合了消費者的利益(保護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保護消費者生存環境的潔凈和安全等),相關的壓力集團有更好的口實來要求技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政策運行會產生一定的市場結果,對經濟個體(包括生產者與消費者)有資源配置和福利影響,理性的經濟個體對不同的政策及其市場結果也有一定的偏好,必然會通過施加各種政治影響以實現自己的偏好,獲得利益最大化。消費者人數眾多,利益分散,每個消費者難以察覺自己在貿易保護下的福利損失,而且消費者更多的是注意他們在生產方面的地位,這個地位的維護和提高經常得益于進口保護政策。因此,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成是一國內部政治和經濟力量相互作用與平衡的結果。 假設1:一國政府G有設置和不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兩種選擇,國內生產者P有生產和不生產產品兩種選擇,但生產的產品在同國外產品的競爭上沒有優勢,國內消費者C有購買和不購買國內生產者生產的產品兩種選擇。那么,我們可以建立如圖2的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