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國產品與進口品隨機對照單盲治療急性細菌性感染臨床評價
崔洪 朱燕 薛峰 肖
【摘要】 目的 評價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國產品治療中、重度呼吸道細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臨床試驗選用兩組藥物,采用隨機對照方法。試驗藥(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國產品)和對照藥(注射用頭孢唑肟鈉進口品)的劑量均為每次2g,Bid,療程均為7~14d。結果 頭孢唑肟鈉國產品組與進口品組療效評價例數分別為20例和21例,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0.0%和90.5%,細菌清除率分別為94.4%和88.9%,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0和4.8%,以上結果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結論 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國產品與進口品在臨床療效、細菌學療效、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面無明顯差異,且對敏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療效確切,藥物不良反應少而輕微。
【關鍵詞】 頭孢唑肟鈉; 細菌性感染; 臨床療效; 不良反應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ingle blinded clinical study
on domestic versus imported ceftizoxime sodium for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ns
Cui Hong, Zhu Yan, Xue Feng and Xiao Yonghong
(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omestic ceftizoxime sodium for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Method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ingle blinded clinical trial was carried out in our centers. Domestic ceftizoxime sodium for injection was chosen as investigational drug, and imported one for controlled drug. Both drugs were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at a dosage of 2g twice daily for 7~14 days. Results The efficacy rates were 90.0% and 90.5%, the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s were 94.4% and 88.9%.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were 0.0% and 4.8% respectively between domestic and imported ceftizoxime sodium group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Domestic ceftizoxime sodium for injection wa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ns.
KEY WORDS Ceftizoxime sodium; Bacterial infections; Efficacy; Safety
注射用頭孢唑肟鈉(ceftizoxime sodium for injection)是日本藤澤藥品工業株式會社20世紀80年代開發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唑肟鈉是一種氨基噻唑2甲氧亞胺基頭孢菌素,對革蘭陰性及革蘭陽性菌有廣泛的體外抗菌活性,尤其對腸道桿菌(包括產β內酰胺酶的菌株)的抗菌活性較強,對β內酰胺酶的水解作用高度穩定。但本品對葡萄球菌的活性不如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對銅綠假單胞菌、腸球菌和脆弱擬桿菌的抗菌活性較差。該藥的機體耐受性好,有良好的藥動學特性,臨床療效顯著[1~3]。本文報道國產注射用頭孢唑肟鈉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
1 病例與方法
1.1 病例
確診為急性細菌性感染患者; 其中發熱和WBC總數或分類升高者至少各占半數以上,兩者合計應至少2/3以上。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
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間質纖維化并感染、支氣管擴張并感染、肺膿腫、肺炎等。病情以中、重度為主。
菌種主要選擇對頭孢唑肟鈉敏感的革蘭陰性及革蘭陽性菌,包括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變形菌屬、沙雷菌屬、腸桿菌屬、檸檬酸菌屬、流感嗜血菌、奈瑟菌、鏈球菌屬(腸球菌除外)、消化球菌屬、消化鏈球菌屬、類桿菌屬等。
1.2 給藥方案
試驗采用分組隨機化、平行對照、單盲設計。
試驗藥 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國產品,每支0.5,由北京清華紫光制藥廠生產并提供,批號030901,遮光,密閉,常溫保存。有效期2年。
對照藥 注射用頭孢唑肟鈉進口品(益保世靈),每支1g,由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北京清華紫光制藥廠提供,批號20030701,遮光,密閉,常溫保存。有效期2年。
給藥方法 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國產品與進口產品均為每次2g,加入250ml生理鹽水中,30~60min內滴入,每日2次,療程均為7~14d。
1.3 療效判斷標準
依據“抗感染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規定,治療效果按痊愈、顯效、進步、無效四級評定。痊愈與顯效兩組合計稱為有效,并以此計算有效率。
1.4 不良反應
臨床不良反應與化驗異常按與藥物有關、很可能與藥物有關、可能與藥物有關、可能與藥物無關、與藥物無關五級評定臨床反應及化驗異常與試驗藥物之間的關系,前三者計為不良反應,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試驗結果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用卡方檢驗處理。
2 研究結果
2.1 入選及完成情況
本次臨床試驗共入選呼吸道感染病例48例,其中7例因青霉素皮試呈陽性被排除(試驗組3例,對照組4例),故入組病例為41例,試驗組20例,對照組21例。
2.2 一般資料比較
試驗組與對照組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體重、性別、病情程度、療程及服藥總量等均無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本項臨床試驗的試驗條件與病例分配符合試驗方案要求和統計分析要求。
2.3 臨床療效分析
本次試驗可進行臨床療效評價的病例共計41例,包括輕、中、重度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炎、肺間質纖維化并感染等)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由表1可見,兩組的總痊愈率分別為70.0%(14/20)和61.9%(13/21),總有效率分別為90.0%(18/20)和90.5%(19/21),上述結果經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4 細菌學療效
本次臨床試驗共分離出致病菌36株,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8株,細菌培養陽性率分別90.0%(18/20)和85.7%(18/21)。試驗組有1株、對照組有2株未清除,故細菌清除率分別為94.4%(17/18)和88.9%(16/18),結果見表2。上述結果經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5 藥敏試驗結果
本次臨床試驗共分離出36株致病菌,臨床分離致病菌經紙片法藥敏實驗驗證對頭孢唑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頭孢噻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別為100.0%、100.0%、97.2%(鮑曼不動桿菌1株,中介)、83.3%(副流感嗜血菌中介1株,耐藥2株;肺炎鏈球菌1株及化膿性鏈球菌2株耐藥)和97.2%(流感嗜血菌1株耐藥)。
2.6 安全性評價
本次臨床試驗可進行安全性評價的病例為41例,其中試驗組20例,對照組21例。試驗組出現化驗異常1例[谷丙轉氨酶(ALT)和尿素(Urea)升高,但未超過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分析表2兩組清除致病菌的結果
正常上限的20%,停藥一周后轉正常)];此例因有ALT+Urea升高病史,故評定與藥物可能無關,所以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0%。試驗組經評定沒有與藥物可能有關的臨床不良反應。
對照組經評定與藥物可能無關的化驗異常4例[2例ALT、1例直接膽紅素(DBIL)增高、1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時間延長,但未超過正常上限的20%,停藥一周后轉正常];此4例因有ALT+Urea升高病史或脂肪肝病史,故評定與藥物可能無關,所以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3.8%。對照組經評定與藥物可能有關的臨床不良反應例數為1例,為ALT輕度升高,1周后復查正常,所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兩組比較無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與結論
頭孢唑肟鈉肌注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靜脈滴注后血漿濃度符合二室開放模型。頭孢唑肟鈉在大多數組織和身體不同部位的濃度比等量的頭孢噻肟略高[4~7]。
本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國產品組治療呼吸道感染20例,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別為70.0%和90.0%;與對照組注射用頭孢唑肟鈉進口品相似,無統計學差異,與文獻報道相仿[8~12]。
本次臨床研究體外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致病菌對頭孢唑肟鈉的高敏感率與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頭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相似,優于阿米卡星。另外,本次臨床研究分離到的致病菌多為革蘭陰性菌,經注射用頭孢唑肟鈉治療后細菌學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別為66.7%和88.9%,提示本品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強,與文獻報道相仿[1~4,8]。
1384例使用頭孢唑肟鈉的日本患者中,與頭孢唑肟鈉有關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不影響繼續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過敏反應(皮疹、發熱、皮膚瘙癢)、注射部位疼痛、轉氨酶和堿性磷酸酶升高、一過性腎功能受損,偶見血液學異常。此外還有腹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和偽膜性腸炎等胃腸道反應。另有資料顯示本品少見有Coombs′試驗陽性、陰道炎、頭痛、麻木、呼吸困難和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未發現凝血功能障礙、雙硫侖樣反應。國外文獻統計了14007例各種感染應用頭孢唑肟鈉的副作用發生率為0.8%;小兒的發生率稍高于成人和老年患者,最常見的是皮膚和胃腸道反應。1%住院患者出現短暫的轉氨酶升高,但在治療過程中即恢復正常,無危及生命的嚴重反應[1~4]。本項研究試驗組未見與用藥相關的不良反應,對照組發現1例與藥物可能有關的ALT輕度升高,1周后復查均轉為正常,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均無統計學差異,與國外報道相似[6~12]。
以上結果顯示,北京清華紫光制藥廠研制的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國產品對于治療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統感染,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