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葡萄酒,2008,火焰&泡沫?
趙偉良
但是,筆者對進口葡萄酒的增長及背后所折射出的現象和問題,一直冷眼做壁上觀。那么,放眼2008,進口葡萄酒市場,是“火焰”還是“泡沫”?
數字背后的非理性“泡沫”
2007年,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確如火如荼,專賣店(加盟店)仿佛一夜之間“千樹萬樹梨花開”,僅某一國內著名的進口葡萄酒集成商,專賣店(加盟店)數量就開到了50多家,而另外一家著名的葡萄酒集成商也在馬不停蹄的搞著開發加盟商的“圈錢游戲”,筆者注意到,在廣州市區和周邊樓盤,葡萄酒專賣店數量明顯增多,酒市似乎不亞于股市的熱鬧程度,大有“祖國山河一片紅”的味道。
因此,筆者在思考,究竟是誰在沸騰,是行業還是消費者?筆者認為,2007年進口葡萄酒的數字增長,主要是因代理商數量的爆發性增長導致葡萄酒在渠道終端上的囤積,同時也刺激了消費者購買的相應增長,是躁動局面下的泡沫所導致的非理性增長。代理商的浮躁并不代表消費者的熱情,筆者絲毫不懷疑消費者對葡萄酒的熱情在與日俱增,但是這種增幅是漸進式的,產品高端性和消費人群的理性特征決定了進口葡萄酒消費是慢熱型的,因此爆發式的“井噴”難以在消費者身上出現。
這種非理性的“泡沫性”增長,是在國外酒商和國家(地區)葡萄酒機構的推力和國內葡萄酒市場需求的拉力下,全民的一種投機心態下投資焦點的轉移,這種增長將是一種波動式紊亂增長形態而非一種持續穩定的增長形態。進口葡萄酒的代理低門檻性和這種全民葡萄酒投資的躁動性,形成了一種散點式的銷售形態,各類型的專賣店(加盟店)遍地開花,既不成規模也不成體系,但凡有點錢,有點銷售渠道和關系的人或公司,紛紛做起了進口葡萄酒生意,進口葡萄酒的價格將透明化并導致行業混亂。誠然,任何一個成長性的行業吸引人們的目光,狂躁冒進也是在所難免,但是關鍵是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是小打小鬧或以酒為樂地做做,也無可厚非,但是葡萄酒行業是一個魚龍混雜深不可測的行業,多少斥巨資挺進的外行業資本到今天已經折戟沉沙了,投資者誠宜三思而后行。
渠道問題是主要矛盾
隨著專賣店(加盟店)數量的增多,消費者被各個不同代理商分割掉了,僧多粥少,事實上,一些大一點的進口葡萄酒代理商(集成商)并沒有因為數字的增長而業績增長,相反銷量出現很大的下滑,大家都在爭搶表層的消費者資源,卻忽視深耕渠道,來創造出更多的消費者。所以,渠道問題仍然是困擾進口葡萄酒的難題,因為進口葡萄酒的價位和利潤空間,仍然限制了它大規模地進入商超、酒店、夜場和流通等傳統渠道,沒有渠道的拓寬和渠道上的精耕細作,進口葡萄酒就不會有大規模的“爆發”,我們期待渠道問題被攻破。
可以看見,一些新型的創新型渠道和終端開始應運而生,例如富隆推出的酒窖、酒坊、酒廚等終端形式,還有一些高端的豪華葡萄酒體驗會所如ASC的藏酒軒等等形式相繼出現,相信會有更多渠道和終端形式會出現。但是專賣店(加盟店)仍然是進口葡萄酒最主要的銷售終端,但是專賣店(加盟店)的進一步的專業化運營,將是一些大代理商(葡萄酒集成商)面對的現實課題,隨著競爭的加劇,加盟商會出現洗牌與整合的過程。
打造代理商核心競爭力
可以預見,當現實回報值遠遠低于期望值,一大批難以為繼或抱有投機心態的進口葡萄酒投資商將會退出,市場將漸漸回歸到理性,而同時市場將冒升一批大的或者專業性極強的進口酒代理商,當然,一些以葡萄酒為樂的好酒一族性質的公司會繼續存在。
因此,那些進口葡萄酒代理商可以在這樣的市場狀態中得以生存與發展,將取決于其實力以及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就是你所區別于競爭對手的獨有的資源和能力,包括品牌、技術、渠道、產品、服務等等,核心競爭力將使你具備超越于對手并且樹立牢固市場地位的優勢,避免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被替代被淹沒,例如,富隆所倡導的“您身邊的葡萄酒專家”,也就是他的“專業”作為他的核心競爭力。法蘭西酒窖將“做專業的法國概念葡萄酒”作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力求將法國文化與葡萄酒文化做深做透,并提出“小酒莊,大不同”的理念,并且在市場運作中不斷加固自身核心競爭力。進口葡萄酒的發展歸根結底取決于中高端消費人群一瓶一瓶地將它喝掉,中高端消費人群的購買的理智型決定了其增長的慢熱性,因此必須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苦練內功。
代理商品牌的塑造是代理商(集成商)的必修課,隨著越來越多的進口葡萄酒引進到中國,消費者無法對每一個產品品牌進行辨識,因此,代理商(集成商)品牌則是產品品質與經營信譽的保障。專業性也是眾多新進入的進口葡萄酒代理商無法回避的課題,因為一方面消費者在一片眼花繚亂葡萄酒當中需要更專業的引導,另一方面葡萄酒的禮儀文化、飲食菜肴的搭配以及各類型的私家酒會、晚宴需要更專業的服務。
2008年的大幕已經拉開,奧運年將帶給進口葡萄酒帶來異彩紛呈的商機,無論“火焰”還是“泡沫”,千帆競過,百舸爭流,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