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提速卻遭遇瓶頸,進口食品經銷行業群龍無首
馬麗玫
經銷商并非都有好收益
安得利、西諾迪斯、北京太子行……只要了解進口食品經銷商的一定對這些名字并不陌生。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年銷售額過億元的進口食品經銷商不超過30家,3000萬元以上的進口食品經銷商則有150家左右。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將進口食品作為每日消費的一部分,而做進口食品生意的也越來越多,有的進口食品經銷商的確獲取了很好的收益。據記者了解,今年6月份,法國洛希爾銀行還出資數千萬元入股在中國從事進口食品經銷業務的法商獨資企業西諾迪斯食品(上海)有限公司。
但并非所有的進口食品經銷商都有這么好運,在經銷進口食品這一行里,無法各個都成為“飽肚漢”。
安得利(北京)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年銷售額近2億元、市場覆蓋20個城市的進口食品經銷商,其總經理丁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依然感嘆市場的壓力巨大。他透露,中國進口食品經銷商中能夠獲得盈利的企業不過10%,而當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運行也出現衰退現象,在這種經濟形勢下,進口食品在中國市場的命運將如何,經銷商是否會遭遇“冬天”,這都很難說。
進口食品正遭遇發展瓶頸
對進口食品關注頗多的國韻康達?銳基構總經理趙湛認為,近期人民幣貶值預期給進口食品在國內市場的推廣蒙上了一層陰影。一旦人民幣貶值,進口食品價格反而會提升,進口食品量可能進而減小。當然,這只是純粹地從匯率角度看,從長期發展看,匯率的影響只是短期性的,當匯率逐漸穩定后,進口食品還會進一步擴張。
不過,趙湛曾多次與記者探討過有關進口食品的各方面問題,這位曾對多家經銷商做過調查的業內人士認為,進口食品目前正遭遇發展瓶頸,而制約進口食品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國外食品出口商與進口商在經營理念上不匹配,國內市場準入制度的缺乏造成經銷商整體素質的參差不齊,進口食品的發展離不開不同于中國的飲食文化、生活方式等消費因素的支撐,大多消費者對進口食品品類認知度低等。
誰都想成為龍頭
據了解,1995年前后,進口食品經銷商開始在國內起步,安得利、西諾迪斯等均是較早進入這個領域的。經過十幾年在行業里的摸爬滾打,不論是哪家銷售額上億的進口食品經銷商都力圖成為中國市場中這個領域的老大。
丁鵬告訴記者,基于未來發展戰略,安得利最基本定位就是做專業的進口食品經銷商。目前,安得利主要經營原料類中間性產品,滿足現有的已相對成熟的西餐市場。而在市場覆蓋上,未來一兩年內將由目前20個城市擴展到50個一二線城市。
西諾迪斯有關負責人介紹,西諾迪斯主要從歐洲國家進口各種干貨、鮮貨、奶制品等,并通過零售和餐飲兩大銷售網絡銷往中國,西諾迪斯希望在這個領域做大、做強。
據介紹,進口食品可分為兩類,即以食品原料為代表中間性產品和以包裝食品為代表的快消品。在國內市場,這兩類食品的市場作用是不同的。前者主要起到彌補國內市場的作用,后者則有利于豐富居民消費品類并起到直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的作用。
趙湛表示,要想把進口食品經銷做好,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產品如何選擇和推廣是最根本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中國食品行業與國際化的接軌,“山寨化”進口食品將出現一個增長期。所謂“山寨化”進口食品就是指與中國傳統食品類似的食品品類,比如意大利西式醋。因為這種進口食品品類完全可以借助國內品牌已經擁有的消費者基礎,在消費者引導上可以繞過消費者對品類不熟悉所造成的障礙,達到事半功倍的推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