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自產產品出口的生產企業出口退稅會計處理
未知
該例的主要特點是計算和處理“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其他沒有什么與一般出口貿易不同。
① 外購原材料等
借:原材料等 6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020000
貸:銀行存款 7020000
② 本月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
借:原材料1000000
貸:銀行存款1000000
③ 進料加工復出口
借:應收外匯賬款 60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6000000
④ 內銷產品
借:銀行存款 585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0000
⑤ 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本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或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600×(17%-15%)-100×(17%-15%)=10(萬元)
其會計分錄為:
借:產品銷售成本 10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00000
⑥計算應納稅額或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底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應納稅額=85-(102+0-10)=-7(萬元)
由于應納稅額小于零,說明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為7萬元。
⑦計算應退稅額和應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100×15%=15(萬元)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600×15%-15=75(萬元)
因為,當期期末留抵稅額7萬元≤當期免抵退稅額75萬元
所以,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7萬元(即當期繳納稅額的絕對值)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75—7=68(萬元)
其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補貼款——應收出口退稅 7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68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750000
⑧收到稅務機關的退稅款時
借:銀行存款 70000
貸:應收補貼款——應收出口退稅 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