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近代梧州對外關系中出口競爭力的分析

楊靜

[摘要]對外經濟關系中的出口競爭力問題是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微觀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文章通過大量的史料并用貿易特化系數這個微觀經濟效益指標,對近代梧州對外貿易的出口競爭力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從一個側面反映近代梧州對外貿易出口發展狀況,并因此希望以史為鑒,推進對區域貿易史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近代;梧州;貿易特化系數;匯率;分析

梧州地處珠江水系的桂江、潯江與西江的三江交匯處。沿江上通桂、柳、邕以至滇、黔,下達廣東各地及港、澳;東面與廣東肇慶地區接壤,南、西、北面分別為岑溪、藤縣、昭平和賀縣。梧州扼廣西內河水運咽喉,為廣西出入東部的重要通商口岸,是珠江水系第二大港口。湘桂鐵路未通以前,西江幾乎為廣西出入口貨物唯一的運輸線;廣西境內進出口物資有80%要經過梧州,梧州成為廣西的“水上門戶”。梧州港的東面是經濟相當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和通向國際市場的香港和澳門;西北面是有待開發的桂西北和大西南。東西兩面的經濟文化互補性較強,處于兩大扇面的結合部的梧州港,在經濟發展中有著承東啟西的戰略意義。研究近代梧州對外貿易的出口競爭力,有助于進一步認識梧州對外貿易形成、發展及作用,對梧州加速融入珠江三角洲經濟圈,進一步利用其區位優勢發展經濟貿易將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度量指標的選擇

對外貿易出口競爭力問題是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微觀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對外貿易中的出口競爭力的度量指標,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不同的研究者根據分析對象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度量指標。筆者根據資料的可能性選擇以下指標——“貿易特化系數”作為口岸對外貿易分析的工具,嘗試作一新的研究。

所謂的貿易特化系數,它指的是一個國家全部的貿易平衡與貿易總值的對比。它是衡量總體的出口能力的指標,以出口總量比進口總量更大的程度為度量標準,即貿易平衡與貿易總值的對比:

貿易特化系數=X-M/X+M×100

(X——出口總值,M——進口總值)

貿易特化系數總是小于1而大于-1。其數值越大,表示相對于進口來講的總體出口競爭力越強;其數值越小,表示相對于進口來講的總體出口競爭力越弱。那么,我們把這種比較的思路作恰當的延伸,用某個口岸出口總量比進口總量為度量標準,即貿易平衡與貿易總值的對比。通過分析梧州貿易特化系數的序列變化,分析研究近代梧州貿易出口競爭力。

(二)近代梧州總體貿易特化系數趨勢及原因分析

貿易特化系數衡量總體的出口能力,它實際上只需要兩個變量: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一般情況下,貿易特化系數的絕對值不可能太大。從長期趨勢來看,它應該是等于或接近等于0,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貿易收支平衡。短期內,貿易特化系數略大于0,表示一個國家總體的出口競爭力較強;貿易特化系數略小于0,表示一個國家總體的出口競爭力較弱。當貿易特化系數持續性地小于0,即一個國家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表示一個國家總體的出口競爭力連續性地出現不振。當貿易特化系數小于0且偏于0值的程度較大,一般是絕對值在0.1以上,表示一個國家出口競爭力不足已到了較嚴重的程度。筆者根據海關統計中以“國幣元”計值的對外貿易的出口值和進口值計算了1897—1947年梧州的貿易特化系數。

1.總體貿易特化系數趨勢

從圖1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鴉片貿易的合法化,使鴉片大量進口,淹沒了農副產品的出口績效。20世紀初外國棉紡織品大量進口,再加上原材料的進口增加,而缺少產品附加值較高的出口競爭產品,所以從1897年到1930年,在長達33年的時間里,梧州的貿易特化系數都小于0,沒有正數。有些年份里,貿易特化系數竟非常的小,甚至跌入-0.5以下。如1897年為-0.549255927,1901年為-0.50855556,1905年為-0.440751333,1912年為-0.498338895,1913年為-0.529248998。1914年為-0.518316127。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忙于戰事,對華輸出商品有所減少,同時對華商品的需求有所增長,使這幾年的貿易特化系數略有上升,但仍然未能轉為正數。20世紀20年代,貿易特化系數除1926年以外一般沒有陷于-0.25以下。30年代,梧州的桐油、礦產品等商品出口有較大的增加,使1931~1938年的貿易特化系數都大于0,其中1939年高達0.581611221。但好景不長,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經濟危機至1945年解放戰爭前的貿易特化系數,竟非常的小,甚至跌入-1,也就是說完全停止了出口。除1940~1942年、1945年均為-1外,1939、1943~1944年的貿易特化系數均低于-0.8。1946~1947年的貿易特化系數竟突然上升,轉為正數同時達到整個時期的最高點,均大于0.99,接近1。

總之,從《廣西通志·海關志》統計數字來看,近代梧州的總體貿易特化系數總體上是呈上升趨勢的。這與近代中國的總體貿易特化系數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不一致。原因是1930年前在長達33年的時間與1939—1945的8年時間共40年里,貿易特化系數都小于0,沒有正數,最小竟達負數1,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表示梧州的總體的出口競爭力連續性地出現不振,出口競爭力不足已到了較嚴重的程度。1931—1938年的8年時間與1946。1947年的2年時間,這共10年時間里,貿易特化系數都大于0,是正數,最大時竟達0.999645863,幾乎等于+1,表示出口競爭力十分強勁。以上說明梧州的對外貿易在近代呈兩個極端走向,20世紀30年代前進口趨勢較強,而30(除1939年)和40年代末梧州的對外貿易出口趨勢較強。而這兩種情況都無法達到貿易平衡。

2.出口競爭力趨勢變動原因分析

20世紀30—40年代末(除1939年),近代梧州貿易特化系數的不斷上升是在匯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呈現出來的。一般說來,匯率的降低,即本國幣值的下降,有利于擴大出口,抑制進口。通過對圖1與圖2的匯率波動圖比較可知,由于1921~1936年間中國近代匯率的降低阻止了梧州貿易特化系數的下降,而表現為梧州對外貿易出口競爭力逐漸上升的趨勢。

20世紀30年代前梧州進口趨勢較強。是什么原因導致近代梧州對外貿易出口競爭力長達34年嚴重不足?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品市場和原料來源地。以價格很低的農業原料與價格高的工業品相交換,中國農村當然只能處于不利的地位。此后這種進口工業品與本國農產品、手工業品相交換的格局一直延續下來,這是梧州進出口貿易人超的基本原因。

自開埠后整整50年,梧州出口競爭力除1927年呈上升趨勢外,所有年份的出口競爭力趨勢,一路狂瀉,甚至在1942和1945年至0點。因此,首先需要探尋出口競爭力衰落的原因。第一,是受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危機爆發后,各國紛紛高筑關稅壁壘。自1931年9月至1932年7月,20個國家提高了關稅以限制進口,38個國家對于特種貨課以重稅。第二,20世紀30年代中國農產品和手工業品在國外的市場縮小了,價格降低了。這種情況不能不對梧州進出口貿易產生嚴重影響。第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向落后國家轉嫁經濟危機,推銷“過剩”商品,自1931年相繼放棄金本位,貶低幣值,倫敦及紐約的銀價隨即直線上升。反映到中國市場上,就是自1930年以后,輸出物價指數與輸入物價指數間的差距愈來愈大。據計算,僅1930~1936年問,進出口物價指數間的巨大的剪刀差使我國在進出口總值中所受的損失將近50億元。這既是整個中國巨大出口競爭力不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梧州出口競爭力嚴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_。第四,在20世紀20年代、40年代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國內革命也直接影響到當時梧州經濟貿易的發展。戰爭紛亂中,農產品、手工業品出口減少的同時,進口工業品反而增加,其結果只能是入超日趨嚴重,出口競爭力嚴重不足。

(三)近代梧州出口競爭力變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自開關至20世紀40年代末,梧州與廣西及全國貿易特化系數相比,其貿易特化系數大多數年份遠遠高于全國貿易特化系數,但在廣西人超比重占絕對首位。盡管梧州的貿易特化系數小于全國貿易特化系數,但除1902、1922、1925、1928~1947這20年貿易特化系數低于全國貿易特化系數外,其余30年梧州的貿易特化系數都遠遠高于全國水平1~7倍。由此可見近代梧州對外貿易的對外依賴程度十分嚴重,白銀大量外流,這從另一側面反映了當時梧州的社會經濟落后的情況。同時,梧州對外貿易出口競爭力長達40年嚴重不足,這對于平衡梧州乃至廣西的對外貿易的赤字,極為不利。因為梧州貿易每年大量白銀流失,不可能再有資金投入到生產的發展中,這對促進以后梧州的建設和繁榮極為不利,對梧州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梧州出口競爭力在20世紀20年代日趨嚴重不足、現金外流加劇產生一系列消極后果。平碼行紛紛倒閉,如1931年梧州有30多家平碼行倒閉,僅存時泰、公和利、隆昌興等幾家。在農村,農產品價格暴落,農民收入減少,更加陷入貧困,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惡化,工業品市場萎縮,高利貸進一步猖獗,借款條件更加苛刻,利率更加提高,等等。同時,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割據局面加劇了,市場分裂趨勢加強了。

概而言之,近代梧州對外貿易的發展顯現出一幅盛衰相間的復雜圖景。從貿易特化系數來看。長達40年出口競爭力呈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其出口競爭力在一定時期內仍有增長,盡管這種增長是微弱的,但能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性的外貿體系中生存并占一席空間,亦是難能可貴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通過上海、漢口、天津和廣州等沿海沿江港埠的牽系,全國已形成一個以上海為總匯的遍及大半個中國的國內外貿易流通網絡。事實上,隨著全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商品關系的滲透,以城鄉交流、土洋貨交換為指向的城鎮鄉市的中初級市場逐漸構建起來。梧州商埠正是這種構建中網絡的一分子。作為桂東南地區的一個商品集散地,它基本能滿足周圍小生產者對市場的經常性要求,對附近的市場有一定的支配能力并發展著,并最終并成為桂東南社會經濟中心。同時,作為桂東南唯一與香港及世界其他地區聯系的口岸,梧州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也許,這正是廣西乃至近代中國商埠開發的一個縮影。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