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貿易壁壘的形成機制及企業的應對策略分析
佚名
[摘要] 近年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企業產品的出口市場范圍、產品出口增長速度、產品競爭力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在從經濟學角度對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及其對出口貿易的動態抑制效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我國企業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策略。 [關鍵詞] 綠色貿易壁壘 形成機制 企業 應對策略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曾經被世界各國作為保護本國市場有效手段之一的關稅貿易壁壘的作用越來越弱,各國根據貿易一體化趨勢開始建立一種更為有力的市場保護武器--綠色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是以環境保護為名的新興的非關稅壁壘,它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發達國家以保護有限資源、環境和人民健康為名,憑借其科技優勢,通過立法或制定嚴格的強制技術標準與法規,對國外商品進入限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形成機制分析 作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一個重要內容,綠色貿易壁壘的使用也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問題,它對保證產品質量、保護人類健康和動植物安全及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但綠色壁壘同時也是資源配置的問題,因此要服從經濟學分析。 1.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分析。(1)技術差距理論可以解釋綠色貿易壁壘存在的客觀原因。各國由于環保及產品生產技術發展水平的不同,技術發達的國家會領先于其他國家開發出一種新的產品或新的生產工藝,由此產生國際間的技術差距。隨著技術的轉移,貿易流的走向也發生變化,技術領先的國家會由原來的出口國變為進口國?,F實中,發達國家往往是技術領先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則是技術相對落后的國家。發達國家不可能輕易地放棄它在產品或工藝上的優勢地位,會盡可能地采取反仿制措施減緩技術的外移。同時發達國家會在原有技術優勢的基礎上繼續研發出新的標準和功能以阻礙相類似產品的進口。所以從長期角度看,只有縮小國家間的技術差距,綠色貿易壁壘才可能減少。(2)需求層次理論可以解釋綠色貿易壁壘存在的主觀原因。需求層次理論則從主觀方面揭示了人們對綠色貿易壁壘的要求。各國制定的環境標準、法規都是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安全和利益的,即使是專門針對某個國家的綠色壁壘,也都是打著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旗號。這主要是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性加強,對技術要求提高,對安全、衛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人民對相應商品制定相關標準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并日趨嚴格。正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所說明的,人們對商品的需求首先是對效用的滿足,之后才是對商品的款式、衛生和環保等方面的要求。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低,不少國家還為擺脫貧困的惡性循環,對商品的需求還依然停留在基本需求的滿足上,因此對綠色貿易壁壘的主觀要求與發達國家有相當的差距。 2.綠色貿易壁壘形成的博弈分析。從理論上講,完全的自由貿易只是經濟學家的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綠色貿易壁壘是基于現實經濟情況下的次優選擇。我們可以利用經濟學的博弈論來分析貿易國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內在動機。 假定一:甲國和乙國,分別生產自己比較優勢的產品,并從對方進口比較劣勢產品。 假定二:進口方只能通過綠色壁壘的設置阻止產品的進入。 假定三:甲國和乙國采用綠色壁壘的概率都是50%(雙方設置概率相互獨立)。 此時,我們用一個博弈模型來對綠色壁壘的設置加以分析(見表): 注:矩陣中第一個數字表示甲國的收益X,第二個數字代表乙國的收益Y。 此處的收益只考慮是否征收綠色壁壘帶來的收益。 對于甲國: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時,MAXP0X1+P2X2=-1×0.5+0×0.5=-0.5 設置綠色貿易壁壘時,MAXP1X1+P2X2=-1×0.5+1×0.5=0 對于乙國: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時,MAXP1Y1+P2Y2=-1×0.5+0×0.5=-0.5 設置綠色貿易壁壘時,MAXP1Y1+P2Y2=-1×0.5+1×0.5=0 根據理性的經濟人假設,雙方都會剔出嚴格劣勢戰略,博弈的唯一均衡是雙方都設置了綠色貿易壁壘。雖然都不設綠色貿易壁壘可以提高雙方共同的福利,但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以及信息的不對稱等原因,各個國家最終都有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內在動機和意愿。也就是說,在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技術條件具備,行為被默許、承認的情況下,每一理性的主體都有動機去設置綠色貿易壁壘。 二、綠色貿易壁壘對出口貿易的動態抑制效應分析 綠色貿易壁壘的本質特征是通過綠色生態、環境技術標準和法規,限制產品的進入,保護本國市場,從而達到扭曲分配國際貿易利益的目的。綠色貿易壁壘和其他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區別還在于它會隨著技術進步而不斷調整和升級。 因此,綠色貿易壁壘對出口貿易的影響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動機角度考慮,綠色貿易壁壘只是代表了進口國對于出口國的暫時性的“技術或標準”領先。進口國與出口國間設置與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較量,可以看作是國際貿易利益再分配的動態博弈過程。首先,若出口國不提高產品的綠色技術或標準,則進口國的綠色貿易壁壘便出現了對進口產品數量的抑制。當出口國依據進口國的綠色技術標準和法規改進產品的質量、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后,適應了進口國的綠色貿易壁壘,產品的出口量自然會增加。但隨之進口國又會提高其國內綠色技術標準,或者重新設立新的技術標準,于是對進口產品再一次實現了數量抑制。如此循環,隨著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入,新的技術標準、法規不斷涌現,新的一輪抑制效應不斷延續。 如圖1所示,縱軸代表進口國的綠色技術標準,橫軸代表出口國某種商品X的出口量,當綠色技術標準為T0時,只有達到或優于該項標準的商品X方可進入進口國,對應的商品X的出口量為Q0;當進口國逐步把綠色技術標準提高到T1時,商品X的出口量隨之減少至Q1。在圖2中,出口國提高了綠色技術標準,面對進口國的技術標準T0和T1,商品X的出口量分別增加至Q0‘和Q1’,較圖1中的Q0和Q1明顯地提高了許多,表明有更多的商品X能順利進入進口國市場。圖2則表明進口國又設置了更高的綠色技術標準,使得出口國的商品X的數量Q0”和Q1”較圖2中的出口量有所減少,但比圖1的出口量有所增加。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要想成功突破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關鍵在于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進而提升產品的技術優勢。 三、我國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策略分析 我國企業大多數出口產品幾乎都遭遇到目標市場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其中農業、紡織服裝和機電行業是遭受綠色壁壘最嚴重的行業,遭受的損失占到了中國全部出口貿易損失的50%以上。面對國際貿易領域不斷出現和增多的綠色貿易壁壘,中國相關出口企業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建立我們的綠色貿易壁壘防線,鞏固和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地位。 1.全面樹立產品的綠色形象。企業的綠色產品要樹立良好的形象,既要靠技術,靠管理,還要靠產地綠色形象。尤其是農副土特產品的加工企業和傳統工業產品生產企業,依靠建立綠色產業基地,樹立自己的國際形象。例如,中國作為最大的陶瓷制品國,曾享譽全球。但隨著發達國家檢驗技術的提高,發現我國的陶瓷制品含鉛量超標,立即引起銷售困難。如果我們相關企業聯手合作,突破這一技術難關,重新樹立陶瓷大國的形象,就可以帶動企業的發展。因此相關企業必須挑選好的原料供應基地,樹立綠色產品形象,讓世界知道,我們的陶瓷決對是上乘綠色產品。類似地,我們也可以建立起“綠色花生基地”、“綠色茶葉基地”、“綠色果品基地”等。 2.積極開發綠色產品。企業要開發綠色產品應抓好兩個環節:一是進行綠色設計,在生產過程中節約和有效地使用自然資源,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其二是綠色制造,又稱“清潔生產”。2000年2月,在美國紐約舉行的化工產品展覽會上,由我國年南陽眾邦環保涂料公司研制生產的一種新型綠色環保涂料獲得了美國市場1100多萬美元的訂單。其主要原因在于,這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產品的溶劑涂料,能直接溶解于水,無毒、無刺鼻氣味,并能經受600℃以上的高溫,其有機物含量為零。1987年海爾集團開始生產無氟、超節能冰箱,1995年海爾集團作為亞洲惟一一家企業被邀請參加在奧地利舉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締約國第七次會議。奧地利聯邦環境部門認為,海爾在降低能耗和保護臭氧層的技術上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被國外同行譽為“世界上多一個海爾,地球多一份安全”。這些做法都是值得其他企業學習和借鑒的。 3.高度重視產品的綠色包裝。一是采用環保包裝設計,就是要求在保證產品潔凈、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節料少廢包裝,還應選擇無毒性、可回收循環使用、能自然分解或易于分解處理的包裝材料;二是包裝材料還應盡可能單純化,避免過度包裝;獲得“綠色標志”的產品在其包裝上要印上或貼上明顯的相應標記等。三是要及時了解國外綠色包裝新技術、新方法和對包裝的新的環保要求,加快我國新型包裝材料的研制和應用。目前,我國已有克重降低、強度提高的瓦楞箱紙板,薄壁輕體的玻璃瓶,一膜多能的復合材料等成果。這些都是比較現實、便于推廣使用的綠色包裝產品。 4.制定適宜的綠色產品價格。調查表明,消費者愿意支付比一般產品高的價格購買綠色產品。因此,綠色產品價格應當高于同類其它產品的價格。企業在開發生產綠色產品過程中,增加的環保成本應計算入最終價格,這樣做還可有效地避免進口國基于環境保護的傾銷指控。而實際上,治理污染的成本在工業成本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大約1.5%左右)。所以實施綠色產品生產的企業往往會比經營同類型的一般產品的企業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5.全面開展綠色營銷。綠色營銷企業通過自身的綠色形象,可以在新市場環境中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引導公眾的消費行為。企業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應制定明確的、適合自身特點的綠色營銷策略,并據此制定企業的具體環保事務計劃。一個企業的環保事務既是職能部門的工作,也是整個企業的職責所在。企業在制定和實施綠色營銷戰略時,應同企業的遠景戰略計劃相結合,同樹立和維護企業長期的良好形象及擴大出口業務相結合,應邀請企業各級組織和部門參與策略和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工作,這將有助于深化全體員工理解環保事務的復雜性和戰略意義。 6.實施綠色會計制度。企業管理從時間上來講是供、產、銷諸環節,從空間上來講是人、財、物各部門。企業除了要加強供、產、銷的綠色控制與管理,加強對企業員工的綠色觀念的灌輸,引進綠色技術設備以增強企業綠色競爭力外,還必須重視實施綠色會計制度的重要性。所謂綠色會計制度,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特別是在成本控制中,不僅要對人工、資本、原料等進行成本核算,而且還必須計算資源和環境的占有和消耗成本,這樣能恰當地估價自然環境資本和污染的環境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對環境做出精確的定量分析,揭示其經濟價值,為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正確的決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