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互動分析
李光勤 楊剛
論文摘要:通過對獨立學院與區域經濟互動方面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發現當前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互動的研究相對薄弱。從國家對獨立學院辦學要求看,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必須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以浙江省為例,分析浙江省的人才需求現狀及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現狀,發現后者發展并沒有按前者的要求,因此提出創新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想法,并從多個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論文關鍵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區域經濟;創新模式
截至2010年7月,我國已有316所獨立學院,1999年以來高校本科擴招任務的1/3是由獨立學院承擔的。浙江省的獨立學院共有22所,僅次于湖北省的31所和江蘇省的26所,位居全國第三。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應主要面向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努力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社會和人力資源市場的短線專業。”該文件從宏觀層面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界定了方向。因此,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需要與區域經濟發展適應,培養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但現實與目標往往存在一定距離,當前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并沒有表現出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特征,而更多的獨立學院按獨立學院的發展而發展,其人才培養并沒有很好地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特征來供給人才。因此,有必要對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區域經濟發展互動機制進行研究,以期為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機制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
一、相關研究現狀
國外對人才培養的研究成果較多,但由于國外沒有類似我國獨立學院的形式,針對具體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研究基本沒有,更別說獨立學院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問題了。
我國對獨立學院的研究大多成果都集中在人才培養方面,利用“獨立學院”和“人才培養”兩個關鍵詞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 系列數據庫”里探索出454篇,其中選擇核心期刊后的文章有62篇,可謂成果豐富,但利用“獨立學院”和“區域”兩個關鍵詞的結果只有8篇,說明當前對獨立學院與區域經濟互動研究的文獻較少。
從目前的9篇文章中只有7篇是有關區域經濟與獨立學院的文章。張玲玲(2007)以溫州為例分析獨立學院與區域經濟互動機制進行研究,文章認為各地獨立學院的發展表現出與相應區域經濟互動性發展的明顯特征。一方面,區域經濟的發展為獨立學院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機制借鑒;另一方面,獨立學院為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對口性人力資源。從實踐看,獨立學院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諸如人才培養定位不準、專業設置不盡合理等問題,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必然會阻礙獨立學院和區域經濟的深入發展。劉俊、陳志丹(2008)認為獨立學院的戰略重心已到了由規模數量的擴張轉向以提高建設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內涵式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在新的歷史階段,獨立學院必須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和發展潛力,適應地方、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確立教學型大學的類型定位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目標定位,要把內涵建設的重點放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賈小鵬(2008)提出了獨立學院服務區域經濟的三級目標體系:一級目標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區域經濟培養應用型人才和應用型科學研究目標——為區域科技發展提供應用型科研支撐;二級目標為學科與專業設置、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學術環境、效率與效益、科教與實踐基地;三級目標為生源質量與培養結構、師資隊伍與學術團隊、現代化的教學和研究設備、圖書館、管理體制、外部支撐。葉國燦等(2010)利用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與紹興區域互動為例研究發現獨立學院主動與其他區域組織聯系表現出較為冷漠的不對等,并根據獨立學院的實際提出“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戰略選擇建議,其中向區域的企事業輸送的具有“有價值知識”的學生是獨立學院最佳的實力展現方式和最主要的任務。趙秉真等(2011)認為服務區域經濟是解決獨立學院就業的突破口。杜蘇、徐麗(2011)針對獨立學院生源的緊縮現象,利用ArcGIS對生源進行空間分析發現,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的江蘇省內生源呈現明顯的的地區差異,區域招生的差異主要受學院專業設置、就業情況、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學生管理、所處區位等軟硬件方面的影響,受考生高考分數、專業愛好、家庭、人際關系、區位偏好及生源地高中推薦等因素的影響,另外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宣傳,高校之間的競爭也不可忽視。劉紅艷、焦彥臣(2011)從河北省獨立學院的發展和建設看,大部分獨立學院基本沿用母體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形成自身的特色辦學優勢。因此,獨立學院應根據其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統籌區域經濟建設,抓住亮點熱點,瞄準目標定位,實施特色教學。
從上述研究成果看,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居少。獨立學院的辦學理念就是為區域經濟服務,那么其人才培養必然應與區域經濟發展相互動。因此,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應該走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模式,這才是獨立學院發展方向,也是責任。
二、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及對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浙江區域經濟發展以民營經濟見長,所以浙江省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體。課題組對杭州、寧波、湖州、溫州、金華、紹興等地市,對省內150家知名企業,圍繞企業人才需求現狀、需求專業以及企業對浙江省高校畢業生的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為保證調研質量,調研采取了“問卷調研+訪談”的形式,并且主要以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或其他人事管理人員為調研對象。
1.浙江企業人才隊伍現狀
從本次調查的情況看,企業平均規模在2000人左右,其中人數在 2000 人以上的占53.87%。企業正式員工中,普通工人占到2/3強,技術管理人員不到 1/3。這一方面說明,浙江企業在創造就業機會吸納社會勞動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也表明,現浙江經濟仍然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具有現代意識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在企業中的比例依舊偏低,導致浙江企業的產業層次低,產品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不高。從年齡結構看,浙江企業人才隊伍還是比較年輕的企業員工中,年齡在30 歲以下的員工占總數的40.34%,30歲~45歲的占48.06%,老、中、青隊伍結構合理,保證了企業穩定發展,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展開。從學歷情況看,浙江企業員工的整體學歷層次不高,具有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總數的25.70%,50%以上只有高中以下學歷。研究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特別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包括三次產業結構和各產業內部結構,以便針對具體的產業結構確定人才需求狀況。
2.浙江企業人才需求趨勢分析
專業要求調查顯示,浙江企業人才需求主要涉及財經、機械、自動化、生物制藥、化工、法律、電子、IT、建筑、材料等23種門類,其中,50%左右的企業對于經貿管理類人才均有需求,另外,機械制造、自動化、電子、化工制藥類專業也有較大社會需求。
學歷要求調查顯示,企業對人才的學歷要求基本上還是以本、??茖W歷為主,對研究生的需求有所增加,另外,高中以下的學歷在今后的就業競爭中將難有作為。招聘大學畢業生時,首先會從勤奮踏實、社會經驗、專業對口度、人品、社交能力、敬業精神這幾方面選拔人才,而對大學生的學習成績、獲獎要求并不高。這說明當前大學生最缺乏的素質恰恰也是吃苦耐勞、實踐經驗、敬業精神等內容,反映了目前高校的培養方向、人才評價體系與市場實際需求存在著不小的距離,即企業最需要的品質素養、經驗能力往往是畢業生最缺乏的素質,而傳統教育最看重的是學習成績。
對復合型人才需求較大。在本次調研中發現,企業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與技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迫切希望能引進掌握多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有91.2%的企業對復合型人才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其中,近50%的企業需要既掌握工程技術又懂得經濟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另外,經濟法律復合型、工程營銷復合型也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3.浙江省發展規劃看人才需求
浙江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發展十大農業主導產業:蔬菜、茶葉、果品、畜牧、水產養殖、竹木、中藥材、食用菌、花卉苗木、蠶桑;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十一個重點產業:汽車、船舶、鋼鐵、石化、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有色金屬、輕工、紡織、建材、醫藥;服務業發展重點行業:現代商貿、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旅游、文化服務、房地產、社區服務以及服務外包產業;加強板塊經濟發展,重點建設四十二個大產業集群,包括重工業、輕工業、新能源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建設近40余個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這些重大舉措都將對各行各業的人才構成巨大的需求。 三、浙江省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分析
人才培養是指包括專業設施、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方面在內的學生在校期間所有的培養內容,體現學生在校期間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下面就浙江省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專業設置分析
截至2010年,浙江省共有獨立學院22所,十一個地級省中只有麗水地區沒有獨立學院。從22所學校專業設置來看,2010年參加招生的專業共有124個,其中只有一個學校獨自開設的專業有40個,占32%;同時有兩個學校開設的專業共有13個,占10%;同時有三個學校開設的專業有19個,占15%;共同有四個學校開設的專業有11個,占9%;同時有五個學校開設的專業有41,占34%。從專業開置情況看,開設學校最多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英語,22所中有20所都有這兩個專業,另外設置市場營銷和電氣信息工程兩個專業的有18所學校,設置國際經濟與貿易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兩個專業的有16所學校,設置法學專業的有15所學校。
從專業設置的角度來看,感覺很多專業在獨立學院之間是相互錯位的,這樣避免專業之間相互競爭,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說明專業的設置并不是按市場的需求來設置,而是按獨立學院的母體特色專業來設置。并沒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比如國際經濟與貿易,22所學校中設置的學校只有16所,而這個專業在浙江省的就業傾向和市場需求都較高。而英語專業,22所學校幾乎都有設置,但這個專業的需求較低。
2.課程體系分析
在浙江,選擇獨立學院學習的學生大部分是成績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在高中并沒有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力的學生,如果再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勢必會讓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而從目前浙江省的課程體系來看,絕大多數照搬普通本科的課程體系,或者說在普通本科的課程體系上作了一些修改,但總體來說,基本還是按照老的一套體系運作。從獨立學院面臨的生源結構及學習情況看,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在學生的課程設置上應該多重視運用性、實踐性,減少理論、抽象的內容,而通過更形象、更生動的形式把枯燥的內容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3.人才培養區域特色欠缺
從浙江省22所獨立學院來看,大部分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大多是在本部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并沒有根據本地區的區域特色制訂相對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浙江省以其板塊經濟為特色,那么一些特定區域的獨立學院可以服務于本地區的板塊經濟而培養相對應的人才。而從當前浙江省獨立學院的體制來看,基本做不到這一點。目前,浙江省的獨立學院中,只有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和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大學兩個學校與母體浙江大學基本脫離關系,構建起自己的獨立師資力量,擁有了自己的師資,那就可以逐步實現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目標,但其他大部分沒有獨立的師資隊伍,那想辦出自己的區域特色也就難了。
四、創新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要求
1.明確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
要確定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前提是準確分析和把握區域經濟對獨立學院人才需求市場,并緊密結合辦學實際和特色,既要體現學院的辦學定位,又要體現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又要有利于學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科學定位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
2.創新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要服務培養目標,創新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要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對培養對象進行素質和能力的重新設計,確立人才培養要求和標準。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專業設置;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3.優化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過程
培養過程是培養模式的實踐,要以學生發展的最優化為宗旨。優化人才培養過程,一是要加大教學改革力度,革新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二是要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學生適用能力的培養;三是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
五、創新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措施
1.制訂獨立學院科學的發展戰略
根據獨立學院當前和今后的辦學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科學制訂發展戰略,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與培養質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證。
2.加強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師資隊伍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要充分發揮靈活的用人機制,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尤其是注重“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引進和培養。
3.加強校內外的實驗室、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校內外實驗室、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要根據各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實驗室、實訓基地的投入,開拓校外實習基地,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適用能力。
4.加強校園軟環境建設
要確保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應加強獨立學院的軟環境建設。要建立健全系統規范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強化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
5.加強獨立學院應用型特色的教材建設
根據市場和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及生源特點,建設體現應用型本科特色的具有先進性、應用性、科學性的系列化教材。
6.建立和完善全程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開展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活動,對于教師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