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國際競爭力實現指標分析
梁會君
[摘要] 主要在產業競爭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上,運用比較分析、實證分析、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采用有關國際競爭力的評價體系對我國化妝品國際競爭力強弱進行了實證分析。 [關鍵詞] 國際競爭力 化妝品 中國 一、研究綜述 國際競爭力研究包括國家、企業、產業或產品等不同范疇,生產要素觀認為,國際競爭力的強弱取決于一國或地區生產要素—勞動力、資金與自然稟賦等方面具有的相對優勢。此觀點自亞當·斯密創立絕對優勢理論以來源遠流長,大衛·李嘉圖和赫克歇爾一俄林都繼承了這一觀點。 邁克爾·波特通過分析決定和影響產業或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環境因素,構造了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的“菱形理論”,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種商務環境因素如何決定和影響產業或產品國際競爭力,以及各種商務環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研究其對國家競爭優勢的決定作用。 金碚等在研究中國工業國際競爭力的理論和方法時,構造了分析國際競爭力狀況和主要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雖然研究過程中探討了對外經濟政策、國家經濟安全及產業結構演進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系。但整個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工業國際競爭力實現指標和直接及間接影響因素指標分析上,而且沒能進行全面系統的國際比較研究。 已有的對化妝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某種品牌的化妝品和外國品牌的化妝品的市場營銷分析,成本、價格和非價格因素等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等,專門關于中國化妝品國際競爭力問題的全面系統的研究還沒有。 二、化妝品國際競爭力實現指標分析 1.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指一國產品出口額占全世界產品出口額的比重。公式為:i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 A國i產品的出口值/全世界i產品的出口值。總體上看,近十年來,中國化妝品的出口占世界化妝品的總出口的比重還是比較小的,僅僅在1%左右,說明中國的化妝品出口量還比較小,在整個世界中的地位可以說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化妝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1999年和2004年除外)。1999年我國化妝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只有0.5007%,2003年為1.231%,而到2006年增長到了1.297%,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表明中國化妝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逐步提高。 2.出口競爭力指數 出口競爭力指數,也有人稱做貿易競爭力指數,是一國某產品的凈出口與此產品進出口總額的比值,是反映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公式為:。 其中代表產品的競爭力指數,代表產品出口值,代表產品進口值。一般認為,如果>0,則是具有競爭力或比較優勢;<0則表示缺乏競爭力或處于比較劣勢;=0,則稱之為中性競爭力或中性比較優勢。更進一步講,如>0.8,可認為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等等。本文通過中國化妝品進出口統計數據2,計算結果如下圖1所示。
總體上看,除了香水在2000年的國際競爭力指數小于0以外,其他年份的化妝品國際競爭力指數都大于0(小于0.8),說明我國化妝品具有競爭力,但是競爭力還不是很強,其中香水在1997年和1999年的國際競爭力指數等于0,說明處于中性比較優勢。 縱向來看,香水的出口競爭力指數曲線處于坐標最底部,說明較護膚和發用品來說其出口競爭力最弱,但是有不斷提高的趨勢,1997年競爭力指數為0,2007年增加到0.2。護發用品的出口競爭指數曲線基本上是高于護膚、美容類產品,說明我國發用品的出口競爭力較高,已基本接近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