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從美國金融危機看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
汪耿
論文關鍵詞 次貸危機金融創新金融監管
論文摘 要 美國作為世界金融的中心,對全球的金融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從2008年美國出現住房次貸危機,美國的金融危機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危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知錯而改。從這次次貸危機中,所暴露是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二者是一對天生的孿生兄弟,金融危機的出現暴露了這二者間的深層矛盾,但是另一方面這二者是相互依存存在的。離開了金融監管的金融創新是危險的,會帶來災難和不幸。我們應該以辯證的眼光來看這二者的關系。本文中對美國金融危機中所暴露的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的矛盾和關系作出分析,認為在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金融監管不可懈怠,要注意加強。
一、從美國金融危機看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中的辨證關系
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源自于美國的住房次貸危機。金融創新產品在房地產領域的毫無節制地進行開發,是金融監管如空氣,或者說金融監管根本沒有發揮它的作用,最終導致房地產市場的畸形擴張,引發次貸危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缺乏金融監管的金融創新猶如離開水了的魚,是會導致災難的發生的。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來看,這二者的辯證而統一的關系是值得探究和深思的。
1.金融監管對金融創新具有促進各抑制的雙重作用
金融監管對金融創新來說,并不是只起一個監督和制約的作用,而是有這既促進又抑制的雙重作用的。金融創新是深化金融的突破口,所以對整個金融業的發展來說,金融創新必不可少,而如何這種創新促進金融業的發展而非抑制其發展,這與金融監管的合理實施是分不開的。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的金融活動創新不斷,按照目的的不同這些金融創新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競爭性金融創新、合作性金融創新和監管性金融創新。這三類目的性不同金融創新對金融監管的需求當然也是有差別的。
競爭性金融創新和合作性創新雖然創新的形式和目的有所不同,但都還是可以以常規的金融手段進行監管的。而監管性的金融創新則是直接挑戰了金融監管的靈活性。金融監管應該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在金融創新之前就應該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和法律,來規范監管市場。這樣的金融監管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監管的方式,不再是一種機構監管,而是應該過渡到功能監管。在當前形勢下,以機構作為監管對象的監管方式已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狀況,應該采用的是以功能為對象進行監管的方式。第二,在監管的標準上,也發生著變化。監管從單純的資本監管發展成為全面性風險的監管。傳統的資本監管僅僅是針對次貸風險的。但是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出現,隨著而來也是各種風險的增加,比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都是金融創新中會出現的風險。所以,現在的金融監管已經往全面性的風險監管發展了。第三,在內部制度的控制上,在傳統的監管制度中,主要的的著力點都在外部,對于金融本身內部的監管有所欠缺?,F在的金融創新對金融監管的內部控制也提出了創新性的要求,需要一個健全的、有效的金融內部監管制度來規范金融創新。
從金融的創新,映射到金融監管的創新。既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上一些不合理的創新。也是為了給科學的金融創新活動保駕護航。總之,金融監管對金融創新具有促進和一直的雙重作用,二者之間是一種動態的博弈過程。
2.金融創新導致金融監管主體重疊與缺位并存
金融創新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交叉性的業務。對于這樣的金融創新,經常會出項兩者監管結果:一是監管重復,二是監管缺位。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重復監管浪費的是監管成本,監管缺位則是監管工作中不應該出現的。那么,對于這樣的金融創新我們就不接受了呢?這顯然是因噎廢食,不可取的。我們不應該禁止這類的金融創新,而是從金融監管的手段上進行調整,在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上進行加強。
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這一對孿生兄弟,是一種看似相互矛盾,卻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同時還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社會要進步,金融業的發展是必須的,而這些發展又有賴于金融創新,但這種創新又不能是毫無節制不符合市場規律的,這時就需要金融監管來出面干涉,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金融創新的安全性。目前國內與國際上的關于金融危機的解決方式不同,國內是放松監管,而國際上是加強監管,二者手段不同目的卻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規范金融市場,確立新的合適的金融競爭秩序,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這說明,國內與國際上遇到金融危機的原因是不同的,國內是監管過度,所以需要適當的放松;國際上是監管不力,所以需要適當的加強監管力度。 金融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金融業內部創造性變革的結果。金融創新在導致金融監管主體重疊和缺位的同時,也促進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二、關于我國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的思考
美國的次貸危機也波及到我國,雖然危機的根源不在我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我國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的矛盾。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時期,是金融業高速發展的時期,金融創新的潛力也是巨大的。在不斷深化的金融創新,伴隨著的就是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這時要做的就是處理好風險的防范和金融創新的關系。因為風險就不去進行金融創新,這樣是矯枉過正;因為金融創新就忽視了風險的防范,這樣是盲目樂觀,最終是會自食苦果的。所以,為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處理好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的關系是必須的。
在我國,自1998年以來,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增長期。在這一時期,發展最快也是目前最熱的是房地產業。作為引領經濟周期的產業,在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空前繁榮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目前來說,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已經出現了畸形,其中隱藏著很多的風險。如今居高不下的房價是老百姓們深惡痛絕的,試問這樣一個不得人心的產業要如何發展,這是我國政府在思考而且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美國的金融危機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這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不可否認,房地產的發展與金融存在著緊密的關系,只是這種關系處理得好,二者共同發展,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二者發展路上的絆腳石也就埋下了。目前也是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瓶頸時期,我們需要將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結合起來來渡過這個特殊時期,重新審視和思考房地產市場,為我國下一輪的經濟增長作出客觀的判斷和分析。
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問題反映到金融監管上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過度的金融監管會抑制金融的發展,也會窒息金融創新活動,這樣的競爭式的監管方式是與金融市場的潮流相背的。二是我國目前分業監管的模式也是不科學的,這樣分業式的監管首先是導致監管的分散化,使得整個金融業難以協調和合作,不利于整個金融業的和諧發展。在我國,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已得到重視,解決方式也提上了日程。我們要做的是像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取經、借鑒他們的金融監管體制,走統一監管的道路,這樣才能與目前的金融市場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保持一致,跟上全球的經濟腳步。金融業的全球化,大大增加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金融風險轉移和擴散的風險也相應增大,單憑某一國或者某一家銀行很難有效控制金融風險;并且,各國的具體監管政策的差異,也給跨國銀行利用在各國設置的分支機構規避相關國家的監管從事高風險活動創造了條件,也使本國無能為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監管的有效性,在這種背景下,巴塞爾委員會制定的一系列原則很好的滿足了監管的需要,得到了廣泛應用。
三、總結
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全球都應該重視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旦走進一種急功近利的不健康發展道路,后果將是可怕的。所以,保證金融市場的良好健康發展,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是每一個國家的義務和責任。美國的金融危機給我們發出了一個信號,金融創新是不能脫離金融監管而獨立存在的。二者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該是捆綁在一起的,哪一方面都不能忽視。套用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就是: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啟示下,通過科學的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羅納德?麥金農.經濟市場化的次序——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
[2]中國銀監會統計部專題分析組.中國房地產資金來源狀況分析報告.中國金融.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