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品牌化經營戰略研究
佚名
作者:張可成王孝瑩楊學成
摘要:農產品品牌化經營對農業發展有很大的帶動作用。農產品品牌化經營通過降低農業企業的成本來實現農業企業利潤最大化,通過促進農戶增加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來增加農民收入。 關鍵詞:農產品品牌;選擇成本;作用機理 由于農產品生產過程的長期性,種植、養殖空間上的廣泛性及質量的隱蔽性等特點,農產品市場存在嚴重的逆選擇現象。逆選擇導致農產品生產者不愿提供成本較高的優質農產品,只愿提高普通或者劣質農產品。農產品是消費者日常食物的主要成分,農產品質量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如何增加優質農產品的供給,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積極性,是關系廣大消費者健康和整個農業經濟發展的大問題。在策略選擇上,除政府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認證等措施外,農產品實施品牌化經營是實現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 一、農產品品牌化經營對農業企業的作用機理 隨著農產品市場的競爭,農產品種類和品牌出現“爆炸式增長”,消費者面臨的可選擇信息越來越多。生產者獲得消費者的“選票”難度越來越大,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推介產品、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 (一)農產品品牌化經營可降低農業企業產品推介成本。農業企業為生存、發展,必須考慮降低推介成本,提高推介效率。由于市場上農產品的品種繁多,競爭激烈,消費者被紛繁的信息所困擾,農業企業在市場上采取逐一介紹農產品的功能、特點、質量的做法不容易引起消費者的信任和注意。消費者陷入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對新信息有排斥情緒,給企業的產品推介帶來困難;推介沒有品牌的產品會使消費者難以信任或記憶凌亂的信息。但農業企業如果采取品牌策略,用品牌將農業企業和產品信息“打包”呈現給消費者,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降低農業企業推介成本、增加銷售的目的。 (二)農產品品牌化經營可促進農業企業利潤增長。農產品品牌可以克服農產品市場的逆選擇現象,有利于促進農業企業利潤的增長。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旺盛,只是苦于不能分辨農產品質量的優劣,而不敢購買生產者自己宣傳優質農產品。如果有一個制度保證農產品生產者供給的是優質農產品,消費者將會毫不猶豫地購買此產品。“品牌”作為一個制度被長期受益的生產者所遵守,消費者就可以放心購買那些自己信得過的品牌農產品。由于品牌農產品受到育種、栽培、養殖等農業技術水平及生產土壤、水質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品牌農產品的種植面積、養殖數量都不能夠滿足所有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的需求,品牌農產品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品牌農產品的價格一定高于均衡價格,也就會產生生產者剩余。供不應求狀態越明顯,生產者剩余將會越多,企業利潤越大。因此,品牌在解決農產品市場逆選擇的同時,將直接增加消費者的有效需求,促進企業利潤的增長。 (三)農產品品牌化經營促進農業企業可持續增長。農業企業建設品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建設品牌,發揮品牌價值的功能,使農業企業可持續增長。“品牌”建設成功與否決定企業增長是否永續。品牌決定消費者選擇行為,消費者選擇行為的依據是產品的利益點。產品的利益點是通過品牌體現出來的。農業企業的可持續增長可以分解為兩個變量,一個是“可持續”,即長久,時間上的長期;另一個是增長,即空間上的擴大,具體指經營上的增長,一般是指銷售量的增長。如上所述,消費者尋求信息搜尋成本和選擇成本的最小化,而品牌能夠降低信息搜尋和選擇成本。在品牌建設者遵循品牌承諾的情況下,消費者自然愿意在信息搜尋和選擇成本最小化的同時,忠誠于自己所信任的品牌。這種“忠誠”導致消費者的重復購買,重復購買的結果就是“可持續”,“可持續”的購買實現了農業企業的增長。品牌建設成功的農業企業在凝聚了一部分忠誠的消費者外,又不斷地吸引新的消費者。品牌的實質是信用,一個企業通過品牌向消費者展示企業的信用,通過擴大品牌知名度來宣傳擴大企業的聲譽,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帶來越來越多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的增加,這也就是實現“增長”。實踐充分證明,品牌的成功建設必然帶來企業的可持續增長。 二、農產品品牌化經營對農戶的作用機理 一般情況下,農戶銷售產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將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不經過中間加工環節,由于個體農戶銷售的產品數量有限,農戶不會自己出資建設品牌。另一種形式是農戶將產品銷售給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加工處理后銷售給消費者,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長期利益進行品牌建設,這時農戶的角色是農產品品牌的參與主體而不是建設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