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煤炭企業目標成本管理
李貴林
論文關鍵詞:煤炭企業 目標成本 管理控制
論文摘要:在目前煤炭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煤炭企業的成本控制已成為煤炭企業的經營管理重點,結合企業的利潤目標,制定出合理的、可行的目標成本,是實現企業生存、發展并獲取最大效益的關鍵。
一、目標成本及目標成本管理的概念
目標成本是在產品生產準備前下達給技術、生產等職能部門的產品成本控制目標,即產品在市場上可能接受的銷售價格減去合理的利潤和稅金后所能允許發生的成本最大限額,即:“市場價格-目標利潤=目標成本”。目標成本的最大特點是改變了傳統的做法,將以往先計算成本再加上合理利潤作為產品售價方法,改變為按照市場預測情況,以最合理的、最具競爭力的售價和企業要求取得的利潤為條件來確定必須達到的成本水平。把成本變成控制對象,改變了企業在傳統成本管理上消極被動局面。
目標成本管理是企業全面預算主要組成部分,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用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測定目標成本的方法,進行目標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評價等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目標成本管理對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耗費實施嚴格的全面控制,及時核算成本實際發生額,糾正偏離目標成本的情況,分析成本差異的原因,落實責任,將重要信息及時反饋。
煤炭企業推行目標成本管理,實踐證明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使企業有一個明確的成本目標,迫使管理人員為實現目標選擇更有效的方法,加強成本控制,通過不斷優化,最終使目標成本日趨合理,產品成本不斷降低。
二、目標成本的合理測定
制定目標成本是一項細致、復雜的工作,是目標成本管理的首要環節。一個能真正起到控制產品成本的目標成本,是需經過一定努力才能實現的奮斗目標,它的正確與否,對于分解落實、控制、考核都有重要影響。
煤炭企業因其生產過程的特殊性,目標成本的制定更為復雜,特別是對于集團型煤炭企業,要根據各個原煤礦的生產特點,充分考慮各礦的自然地質條件(如煤層頂底板、煤層結構和瓦斯治理、水與煤塵治理等)、產量的增減變化因素、安全、質量標準化的投入要求、職工薪酬的增幅預期以及國家和當地政府性各項規費標準變化引起的增減支因素以及市場對本企業產品的需求情況等,綜合對比本企業不同時期、同行業先進水平等成本情況,結合企業確定的利潤目標,采用倒算法制定出合理的、可行的目標控制成本。因此,煤炭企業目標成本的確定需結合外部市場因素和企業內部各種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測定,才能使目標成本計劃真正成為一項具有切實可操作的實施性文件。
在目標成本的測定中,應對煤炭企業的成本構成項目進行綜合分析。現代成本管理將成本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煤炭企業的成本構成項目主要有材料、應付職工薪酬、電力、折舊、修理費、維簡費、井巷費、安全費用、當地政府規定計提的各項基金及其他支出等。通過對以上構成項目的可控性來看,折舊、維簡費、井巷費、安全費用、當地政府規定計提的各項基金屬不可控項目,材料、應付職工薪酬、電力、修理費是影響煤炭企業成本的主要因素,屬可控項目。按成本的構成項目進行分析,可揭示企業成本控制的主要矛盾,進而對重要項目實行重點控制。如煤炭企業生產過程中消耗的材料因不構成產品的實體,且具有較高的復用、回收價值,具有較大的可控潛力,應作為企業成本的重點控制對象。
三、對目標成本按不同的要求進行分解
制定目標成本只是提出企業總成本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將成本控制的目標予以科學的分解,使之具體化為礦井各級單位及全體職工的工作目標后,才能使成本控制目標落到實處。
對成本按縱向和橫向進行分解,可使下屬各單位經濟責任數量化和具體化,縱向分解是從生產領域對成本進行分解,即單位產品所需的材料、人工、費用,區、隊、組根據礦下達的指標,結合產量、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等情況,將指標落實到人,做到人人有指標,個個定責任。橫向分解是從經濟管理環節上對成本進行分解,它包括材料采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各項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對企業的目標成本進行縱橫交錯的分解后,形成相互交錯、互相控制的成本控制目標責任網絡,使成本控制更加具體化、數量化和科學化,為企業目標利潤成本的實現打下了基礎。
四、目標成本的控制
煤炭企業的成本控制應對設計、采購、庫存、生產、銷售及售后等整個過程實施全面控制,而不僅是對直接發生在生產過程中的制造成本控制。 (一)設計階段目標成本控制
煤炭企業的開采設計決定了未來年度的開采成本,設計階段的節約是最有效的節約,設計中的失誤,會導致成本控制“先天不足”,會導致巨大的浪費。因此,加強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意義重大,必須充分依靠工程技術人員和財務人員,將技術與經濟密切結合起來,通過采掘方案的優化,對煤炭開采成本進行反復擠壓,實現最低成本。
(二)材料采購目標成本控制
節約材料成本對實現目標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材料采購工作組織得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材料成本的高低。材料采購過程控制主要做法是:
根據目標成本編制材料采購計劃,并監督供應部門嚴格執行材料采購計劃。在采購過程中,絕不能只注重材料價格的低廉,而首先應保證材料質量,同時,也要防止盲目追求質量,造成質量過剩。
(三)生產過程材料成本的控制
供應部門、生產部門與財務部門根據各單位生產條件等具體情況,編制材料用量定額計劃,在生產過程中施行限額用料制度。定期分析材料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差異,對于差異較大者應進行重點控制,應查明原因,分清責任,獎罰分明;要不斷總結材料成本控制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改善材料成本控制工作。
(四)直接人工成本控制
雖然工資在煤炭企業成本構成中所占比重較大,但因其存在呈剛性增長的規律,對其實行重點控制,不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成效。加強生產過程中人工成本控制,主要應防止停工待料,避免不必要的加班加點,結合行為科學搞好勞動優化組合,做到人盡其用,提高勞動效率。
(五)期間費用的控制
期間費用主要有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要控制期間費用,首先要劃分責任中心,然后將上述費用的目標值按責任中心進行分解,層層落實到部門和個人;財務核算上要按責任中心歸集費用,要實現財務核算的電算化,以便及時反饋實際費用與目標費用的差異;要貫徹“例外管理”的原則,把注意力集中于非正常的例外項目上,抓住顯著的、突出的問題。
此外,目標成本控制還必須與有效的激勵機制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目標。為反映目標成本完成情況,掌握管理動態,應根據各個目標管理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制度,加強對成本的考核。同時,還要把完成目標成本的好壞與管理部門及全體職工的經濟效益掛鉤,有獎有罰,賞罰分明,做到月月考核,層層考核,建立嚴密的經濟責任制考核體系,讓員工從成本考核制度中看到自身的經濟利益,增強降低成本的責任心。這對保證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作用。
總之,目標成本管理是全員、全過程、全面的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是通過成本主線,把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過程和環節有機統一起來的一種集約化的經營管理方式,是煤礦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優勢,提高經濟效益,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客觀需要。
[1] 吳雪林.目標成本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3-45.
[2] 周海榮.目標成本管理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初探[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3.
[3] 陳冬秀.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