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正明
摘要介紹了當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現狀,分析了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促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問題;對策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受諸多因素制約,目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形勢不容樂觀。筆者對此作一論述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現狀 隨著造林綠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積逐年增加,為各類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為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許多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是林業有害生物的常發區和高發區。林業有害生物每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制約了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建設,防治形勢十分嚴峻。一是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不斷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使有害生物危害加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二是成災有害生物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三是危險性有害生物潛在威脅增大,盡管還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四是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例如,危害比較嚴重的松毛蟲、松突圓蚧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在局部地區暴發成災。 2面臨的主要問題 2.1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 1990年,原林業部提出了在全國開展以“一站三網”為主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后,各地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工作開始得到加強,普遍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林業有害生物測報點和監測點,測報工作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由于起點低,特別是部分地區林業有害生物測報網絡的建設進展緩慢,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工作還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一是基礎設施落后,與當前有害生物嚴重發生的形勢和監測工作需要不相適應;二是測報、監測手段落后、技術水平較低,預警能力不足;三是測報、監測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四是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影響了測報、監測網絡作用的正常發揮。 2.2科技力量不足,部門缺乏協調,防治手段落后,經費短缺 新技術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技術由于資金所限還未推廣[1]。目前林業生產各個環節之間缺乏協調,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連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有害生物防治,預防機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3對策 3.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一是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二是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林業有害生物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抓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四是從保護我國生態安全提高國際聲譽的高度來認識。我國已加入WTO多年,為履行國際義務,提高貿易信譽,減少經濟損失,必須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治理和檢疫工作,以保護我國的生態安全。林業有害生物不僅具有水災、火災那樣的危害性和損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災害的特點及防治上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為此,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減災計劃和各級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