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區林業創新發展措施
周炳堯
摘要縣區是我國發展林業的重要區域,從深化林業改革創新、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實施林業再加工項目等方面探討了縣區規劃林業創新性的發展措施,以期促進縣區林業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縣區林業;規劃;創新發展;措施 林業在縣區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1世紀林業的發展應該有全新的運籌決策。筆者現對縣區規劃林業創新性的發展作一探討。 1深化林業改革創新 1.1扎實推進集體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林業發展 緊密結合縣區實際,創造性地貫徹上級關于林權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發揮好職能作用,加強對全縣林改工作的督促指導。堅持質量第一,總結經驗教訓,實事求是地推進改革。既要堅決防止走形式和假發展,也要防止搞“一刀切”;既要明晰產權、激活產業,又要鞏固增進集體經濟[1]。做到因村、因地制宜,使改革真正成為群眾自覺行動、加快林業發展的有效動力。 1.2探索建立群眾性護林聯防組織,構建新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 總結推廣民間護林組織的經驗,按照“民辦、民管、民監督、民受益”原則,引導林業生產經營者自愿組合、自定章程、自收會費,組建以防盜、防火、防病蟲害為主的群眾性護林組織。同時,建立森林防火風險基金,解決在撲救森林火災中人員傷亡的救治和補償問題,加大對民間森林聯防協會基礎設施投入的補助,構建新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 1.3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促進林業生產經營融資 做大做強林業擔保,進一步擴大抵押擔保貸款規模,完善林木林地押金管理辦法。積極主動與金融機構合作,探索林業生產經營者通過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權抵押登記等程序,以現有林木林地資產為抵押直接向銀行貸款的具體途徑和辦法;盡快組建林權登記管理中心,探索以林權證直接抵押貸款,解決林業生產經營融資難問題。 1.4積極開展生態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試點工作,實現林農收益和生態功能的雙贏 按照林業分類要求和不同生態區位、功能質量等級,把全縣生態公益林分為嚴格保護、重點保護和一般保護3種類型,對后2種的生態公益林實行限制性利用,允許經營主體通過撫育、更新性質采伐和林下合理利用獲得經濟效益,實現林農收益和生態功能的雙贏[2]。 1.5加強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改進林業行政執法工作 設立林業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林業法律、法規、政策、信息和技術咨詢等服務。健全林業科技推廣網絡,促進林業科技普及,提高林業生產經營者科技素質。建立林業行政許可事項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為林業生產經營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務。按照市場化運作要求建立健全伐區調查設計中心、木材檢驗中心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合理界定中介組織職能,規范其服務行為,確保其客觀公正地履行職責,更好地服務于林業生產經營。整合現有的林業執法隊伍,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實現由分散執法向集中執法轉變。嚴格執法監督,實行錯案追究和責任賠償制度,提高執法水平。 2加強森林資源培育 以速生豐產林、經濟林和當地特產林三大資源培育基地建設為載體,走速生、豐產、優質的發展路子,快速增進森林資源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