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
江品醇
從2017年全球品牌500強排名中,美國有233個品牌,排名第一,而英國、法國緊跟其后,而我國的鄰居日本排名第四位,中國排名第五位,同我國GDP全球第二位的落差十分明顯。由此可見,中國品牌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智造“品牌”萬分迫切。
大家知道,品牌是質量的象征,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和實力。美國經濟如此繁榮發達,離不開眾多全球化品牌,比如蘋果、谷歌、臉書、沃爾瑪、麥當勞、星巴克、波音、寶潔等上千個世界著名品牌,它們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縱觀我國,近年來,雖然中國經濟貢獻率約占全球30%,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約有300種世界工業產品銷售世界第一。但是,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數,比如華為、海爾、聯想、青島啤酒等十多個品牌,無論是品牌數量,還是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等方面,中國品牌建設短板明顯,品牌“智造”任重道遠。
為此,如何提升和塑造“品牌”,成為目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緊迫問題,它是我國向制造強國、貿易強國和經濟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點。
那么,如何補齊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品牌”短板呢?筆者認為,智造“品牌”是國家自上而下的系統工程,我們站在國家戰略高度,遵從品牌發展規律,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把品牌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
從全球化發展來看,一個國家經濟崛起的過程也是質量升級、品牌壯大的過程。當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關鍵階段,各國政府往往都會把品牌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比如,韓國專門成立“國家品牌委員會”,整合國家資源打造本國品牌,成就了如三星、LG等品牌。德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實施“以質量推動品牌建設,以品牌助推產品出口”等政策,逐步確立了“德國品牌、質量一流”的國家形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德國成為全球公認的“高質量”品牌標桿,如寶馬、大眾等國際品牌。
2017年,中國宣布每年5月10日為“品牌日”,我國把品牌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隨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質量強國”的新目標,而“質量強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培育出一批國內外叫得響的品牌,帶動經濟轉型,并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制定品牌發展規劃和獎勵制度。
我們知道,經濟全球化的和平年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較量新常態不再是硝煙彌漫的軍事較量,而是轉為沒有硝煙的經濟角逐,比如當前的中美貿易戰等。品牌是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引擎,品牌的建設發展對國家而言至關重要,中國需要重塑國家品牌價值,更應該有清晰的國家品牌發展規劃。
當前,中國“國家品牌發展規劃”仍然模糊,社會信用缺失嚴重,對品牌建設造成了負面影響,加大“信用和質量”軟環境建設十分迫切。同時,只有清晰的國家品牌發展規劃,才能夠正確引導企業專注于品牌建設,并敢于全球化競爭,促進當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優化,增強中國文化價值觀的輸出能力。
比如,我們經常提及好萊塢,人們會想到美國的電影文化;提及歐巴,人們會想到韓國的造星文化;提及熊本熊,人們會想到日本的萌文化等等,這一些就是國家文化品牌。
為此,國家必須加大力度,給品牌企業更好的培育和支持,制定品牌獎勵制度,比如,“重獎品牌、創意企業”、“政府搭臺、品牌唱戲”全球交流等政策扶持和獎勵,更有效地促進品牌和文化發展,我們不要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甚至,有一些當地政府根本不重視品牌建設,獎勵制度形同虛設,我們政府應該把支持政策和品牌軟環境落到實處,推進品牌快速成長。
三是重點扶持創新“獨角獸”品牌。
創新是品牌發展的驅動力,決定著品牌能走多遠。目前,我國缺乏全球性的民族品牌,主要原因不是品牌推廣力度不夠,而是自主創新不夠、缺乏核心技術支撐。
在物聯網新時代,品牌建設應該從技術創新開始,特別是具有全球創新優勢的“獨角獸”品牌,我國進行重點扶持。比如,證監會為“獨角獸”創新品牌設立IPO快速通道,我們應該點贊。
再比如,大疆無人機品牌,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塑造成著名細分無人機全球性品牌。近幾年來,華為快速成長,成為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華為一直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華為如此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給中國品牌樹立了標桿。
由此看來,創新是品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特別是智能化新時代,創新核心技術推動的品牌,比較容易成為全球性品牌。同時,我們圍繞品牌建設,大力鼓勵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夠大幅度提高技術成果轉化,加快市場整合與推廣,迅速塑造成國際化品牌。
四是加大品牌意識宣傳和推廣力度。
大家知道,品牌建設離不開品牌宣傳和推廣,“酒香不怕巷子深”時代己經過時,我國加大品牌意識土壤培育和宣傳十分重要。
同時,如果說品牌是“門面”,那么文化是“內核”,門面需要內核支持,同樣,品牌建設背后需要文化戰略的支持。在政府的戰略支持和主導下,集中發力國家品牌建設,已經成為全球化時代各國的絕佳選擇。
我們也應該知道,品牌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文化亦是成就國家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近來,中央電視臺啟動了“國家品牌扶持計劃”,旨在發揮央視平臺價值,加強品牌理論研究,挖掘和助力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化的品牌競爭。
再比如,前段時間,國資委舉辦的“尋找除核電、高鐵之外的第三張國家名片”活動,它與前者殊途同歸,旨在借助民間力量,尋找、培育和塑造一批國家品牌,類似這些國家層面的宣傳和推廣活動,更應該成為新常態,地方政府也應該前后呼應,一起聯動起來,給品牌成長更多正能量。
總之,在全球化發展的世界潮流中,品牌己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甚至關系到國際經濟話語權的爭奪。目前中國“品牌短板”十分突出,制約了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我們要想成為強國夢,必須通過“品牌關”,這是新時代品牌人的責任與呼喚!
(作者介紹:江品醇,實戰型品牌專家,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2015第二屆年度營銷案例獎”終審評委,現任多家品牌企業高級顧問,曾經為一百多家企業提供專業服務,歡迎合作和討論,郵箱:368137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