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電切術圍手術期用藥和療效分析
劉歌 劉曉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子宮內膜電切術后用藥對宮內膜的修復及陰道流血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行子宮內膜電切術的86例患者,術前均行宮腔鏡檢查+病理檢查,排除了病理檢查為復雜性增生過長的患者。其中47例患者為觀察組,術前、術后均給予藥物處理;39例患者為對照組,只給予術前預處理。比較二組患者術后宮內膜修復情況及陰道流血量的多少。結果 病理分型為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和子宮腺肌癥的患者,觀察組結痂期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其復發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病理分型為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或其它類型功血,結痂期出血量及復發率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病理檢查為子宮腺肌癥和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的患者,術后用藥抑制其子宮內膜生長,對于減少其結痂期出血和復發是一種有效方法。
【關鍵詞】 子宮內膜電切術 圍手術期 病理分型
近年來,經宮頸行子宮內膜電切術由于損傷小、痛苦小、恢復快,以及更多地保存器官功能和經濟負擔輕等優點,日益受到臨床醫師、患者的重視和歡迎[1]。作者觀察發現,對于久治不愈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患者,單純給予手術治療,術后無進一步處理,很多患者結痂期出血較多,且月經易復發;如對患者術后給予進一步藥物治療,即可明顯減少結痂期出血量及復發率。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自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本科收治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共98例,隨訪1年以上者86例,隨機分組。觀察組47例,年齡29~60歲,平均44.3歲;病程3周~71個月,平均21個月。病理檢查為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及子宮腺肌癥者24例(51.1%),息肉及其它類型功能性出血者23例(48.9%);其中1例為胎盤殘留,3例為絕經期出血。對照組39例,年齡28~66歲,平均44.4歲;病程2~49個月,平均18個月。病理檢查為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及子宮腺肌癥18例(46.2%);息肉及其它類型功血者21例(53.8%);其中2例為絕經期出血。
1.2 用藥及方法 兩組均于術前口服丹那唑2周行預處理。觀察組根據病理分型、年齡,術后分別給予黃體酮、丹那唑或內美通口服,連服3個月。對照組術后未用藥。2個月后行宮腔鏡復查。
1.3 療效判定 (1)月經模式測定[2]:①閉經:點滴量月經;衛生巾1~5片/周期;②少量月經:衛生巾6~15片/周期;③正常量月經:衛生巾16~30片/周期;④無改善:衛生巾>30片/周期。(2)宮腔鏡檢查:①滿意:宮腔呈筒狀,無增生內膜;②基本滿意:宮腔表面為少許內膜覆蓋,可見肉芽組織增生;③不滿意:宮腔大部分為粉紅色內膜覆蓋,可見血管走形。
1.4 隨訪 術后1、2、6、12個月復查,了解月經情況,2個月行宮腔鏡檢查。
1.5 統計學方法 以t檢查分析。
2 結果
觀察組47例患者中,術后2個月內陰道流血均為少量月經,持續(10.3±5.2)d,其中17例僅為點滴量月經。隨診期間7例恢復正常量月經,其余均為無月經或少量月經。對照組39例患者中,術后2個月內陰道流血為少量月經和點滴量月經者23例,其余16例陰道流血為正常量月經或無改善,持續(15.3±8.4)d,病理分型為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和子宮內膜腺肌癥患者,其中3例術后8d即開始陰道流血,淋漓不凈,給予對癥治療好轉。隨診期間,月經恢復正常者9例,其中病理檢查為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者5例,腺肌癥者1例;月經無改善者7例,其中病理分型為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者3例,腺肌癥者3例。所有恢復正常量月經和無效者均給予對癥治療,大多數好轉。其中1例子宮腺肌癥患者,術后當月恢復月經,對癥治療無效,8個月后行子宮切除術。兩組患者病理分型與術后療效判定見表1、2。 表1 觀察組47例病理分型與術后療效判定以上資料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滿意與基本滿意為41例,不滿意為6例,對照組術后患者滿意與基本滿意患者為23例,不滿意為16例(P<0.01),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病理分型為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及腺肌癥的患者,觀察組24例,無月經或少量月經者20例;對照組18例,表2 對照組39例病理分型與術后療效判定無月經及少量月經者6例(P<0.01),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子宮內膜切除術是切除子宮內膜的基底層及部分子宮肌層,從而達到減少月經量,減少痛經及人為閉經目的的有效方法,隨著該手術在國內外的推廣與普及,越來越多久治不愈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患者在保留子宮的情況下,得以切除病灶,糾正病變。子宮內膜電切術術前給予藥物預處理,國內外均已有報道。由于術者技術水平,患者年齡,病理分型等因素的影響,術后患者結痂期多量出血及復發率較高。近年來,有學者將子宮肌層切除至內膜下4~5mm,使子宮腺肌病的發現率提高到46%。這表明,術前即已存在子宮腺肌病者逐漸增多。患者病理分型為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及子宮腺肌癥的,對照組結痂期出血早,持續時間長,血量多,其復發率也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病理為其它類型功血者,結痂期出血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其復發率亦無統計學意義。
作者認為,對于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及子宮腺肌癥的患者,術后持續用藥3個月,對減少其結痂期出血,減少月經復發是一種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