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生活污水中大腸菌群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評價
佚名
作者:張新英,胡波,莫莉萍,秦成琴,韋璐
【摘要】 目的 檢測生活污水中大腸菌群對當前常用抗生素是否有耐藥性。方法 采集南寧市瑯東污水處理廠初沉池中的水樣,用多管發酵法分離其中大腸菌群,采用藥敏試紙擴散法,檢測了分離出來的大腸菌群對七種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先鋒霉素Ⅴ、先鋒噻肟和氨芐西林的耐藥性。結果 大腸菌群對青霉素和紅霉素表現出耐藥性(S),對氨芐西林的耐藥性處于中介(I),而對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先鋒霉素Ⅴ、先鋒噻肟四種抗生素的耐藥性為敏感(R)。耐藥性大小順序依次為:青霉素>紅霉素>氨芐西林>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先鋒霉素Ⅴ>先鋒噻肟。結論 在現有的停留時間內,生活污水中大腸菌群對革蘭陰性菌的抗生素都沒有產生耐藥性。
【關鍵詞】 抗生素;大腸群菌;耐藥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antibiotic resistance probability of Coliform bacteria in sanitary sewage is in existence. Methods Coliform bacteria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Sanitary sewage samples of Nanning Langdong sanitary sewage plant,and its antibiotic resistance has been detected to seven kinds of antibiotics,including Benzylpenicillin, rythromycin, Ampicillin, Gentamicin, Cefazolin, Amikacin, Cefotaxime. Results Coliform bacteria shows antibiotic resistance(R) to Benzylpenicillin and Rythromycin,shows intermediary(I) to Ampicillin,and shows sensitivity(S) to Amikacin, Gentamicin, Cefazolin Sodium, Cefotaxime.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rank is: Benzylpenicillin >Rythromycin>Ampicillin>Amikacin>Gentamicin>Cefazolin Sodium>Cefotaxime. Conclusion There is no prominent resistence of the Coliform bacteria from Nanning sanitary sewage plant to the antibiotics whose function is for Gram negative bacteria.
【Key words】 antibiotic;coliform bacteria;antibiotic resistance
國內外醫學界早就開始關注病原菌的抗藥性問題,并且在微生物抗藥性的機理方面作了廣泛的研究。但長久以來,人們關注的主要是病原菌的抗藥性。然而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同時也會有一部分沒有被代謝掉的抗生素會隨排泄作用而不斷進入環境,從而使得環境中的微生物長期處于低濃度抗生素的訓化狀態中,經過一定時間后也有可能逐漸產生耐藥性。微生物耐藥性產生的機理之一就是耐藥基因的形成,比如抗性基粒。一旦產生這種基因,就有可能會引起更廣泛的傳播。因此我們應該重視現代社會抗生素的大量應用所帶來的深遠的環境效應、生態效應及健康效應。
水環境中的藥物殘留因為濃度很低,檢測的難度很大,因而對檢測技術要求較高,長久以來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近年來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國內外已有人對各種水體,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受污染的海水等做了研究,均發現了藥物殘留問題[1~4]。
污水處理廠接納的污水通常包括了人們的生活污水,甚至有醫院污水、藥廠廢水等,抗生素殘留的可能性很大。污水處理廠通常只監測一些常規的指標,如懸浮固體、大腸菌群、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等,至今尚不可能關注到其中的抗生素含量和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本研究就是從南寧市瑯東污水處理廠初沉池中采集水樣分離出大腸群菌,并采用藥敏試紙擴散法選用了七種人們常見也是經常使用的抗生素,進行了抗藥性的初步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水樣 南寧市瑯東污水處理廠是南寧市第一座現代化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廠,污水主要是來自南湖和竹排沖流域的南寧市東北部市區的城市污水管道及管渠收集的城市生活污水。平均日處理污水10~11萬m3。本研究于2006年4月取南寧市瑯東污水處理廠的初沉池的水樣,用經滅菌的玻璃瓶裝回實驗室。
1.2 大腸菌群的分離 大腸菌群并非細菌學分類命名,而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大腸菌群是糞便污染的指標菌,可以以該菌群的檢出情況來表示環境中是否有糞便污染。該類細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
本實驗采用多管發酵法[5]分離和鑒別水樣中的大腸菌群,培養溫度為37℃。經過純培養以后,再挑取菌落接種于液體培養基中培養24h后備用。
1.3 耐藥性測定(藥敏試紙擴散法) 采用藥敏試紙擴散法[6],首先將乳糖蛋白胨培養基制成平皿,用滅菌棉簽蘸取少許上述備用菌液,涂布整個培養基表面,反復3次,每次旋轉60°,最后沿平皿內緣涂抹一周,保證涂布均勻,每樣10個平行;經室溫干燥3~5min后,用無菌小鑷子分別夾取七種藥敏試紙貼于培養基表面,并輕壓使其緊貼培養基表面。翻轉置于37℃恒溫培養箱內培養24h。各紙片中心相距應該>24mm,紙片距離平皿內緣應>15mm。24h后觀察測量各抑菌圈的大小。
2 實驗結果
恒溫培養24h后,將培養皿取出,可觀察到七種藥敏試紙周圍均出現大小不同的抑菌圈。分別測量各抑菌圈直徑如表1(以mm表示)。
抑菌圈的大小可直接用來估計該微生物對研究抗生素的耐藥性,抑菌圈越大,表明該微生物對抗生素敏感,即抗藥性差,反過來則表明該微生物的抗藥性強。根據常用的判別標準,將微生物的耐藥性分為三層次:敏感(S),中介(I)、耐藥(R),每一種抗生素都有相應的判別標準,各測量數據和各標準值均列于表1。表1 大腸菌群的抑菌圈直徑及耐藥性評價從表1可以看出,該大腸菌群在青霉素和紅霉素藥敏試紙周圍的抑菌圈直徑小于耐藥性標準值,評定耐藥(R);而在氨芐西林藥敏試紙周圍的抑菌圈直徑介于耐藥和敏感之間,評定結果為中介(I),在其他抗生素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先鋒噻肟、先鋒霉素Ⅴ等藥敏試紙周圍的抑菌圈直徑均處于敏感標準值范圍,因而評定結果均為敏感(S)。
可以用抑菌圈直徑與耐藥標準值的最大值的比例大小來表示耐藥性的大小,比值越小,說明耐藥性越大,反過來比值越大,耐藥性越小。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大腸菌群對各抗生素的耐藥性大小排序為:青霉素>紅霉素>氨芐西林>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先鋒霉素Ⅴ>先鋒噻肟。
3 討論
大腸菌群屬于革蘭陰性菌。實驗選用的抗生素是當前醫院常用的抗生素。各抗生素所屬的種類以及抗菌譜范圍歸納列于表2。表2 實驗用各抗生素抗菌范圍由此可以看出,青霉素和氨芐西林均屬于青霉素類,紅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慶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屬于氨基糖苷類,先鋒霉素Ⅴ和先鋒噻肟屬于頭孢菌素類,抗菌對象是革蘭陽性菌的有青霉素和氨芐西林和紅霉素,抗菌對象是革蘭陰性菌的有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和先鋒噻肟,先鋒霉素Ⅴ主要抗革蘭陽性菌,也抗部分革蘭陰性菌。
從大腸菌群的抗菌實驗結果來看,大腸菌群對青霉素和紅霉素有較強耐藥性,對氨芐西林的耐藥性處于中介,這三種抗生素的抗菌譜都是革蘭陽性,大腸菌群之所以對這三種抗生素產生較強的耐藥性,主要是由這三種抗生素的抗菌譜范圍決定的。其他四種抗生素的抗菌譜均為革蘭陰性菌,污水中的大腸菌群對他們都表現出敏感性,說明污水中的大腸菌群沒有對抗菌譜為革蘭陰性菌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