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拉米夫定耐藥患者療效觀察
楊璞葉 劉山紅 馮彪
【摘要】 目的: 觀察拉米夫定(LAM)與阿德福韋酯(ADV)聯合應用和單用ADV治療LAM耐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 拉米夫定耐藥(LAMR)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隨機等分為A,B兩組,每組42例,分別以ADV與LAM聯合與單獨用ADV進行治療. LAMR 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隨機等分為C,D兩組,每組31例,分別以ADV與LAM聯合與單獨用ADV進行治療. 觀察治療12, 24, 36, 48 wk時的ALT復常率、HBVDNA陰轉率、HBeAg的陰轉率及血清學轉換率、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結果: 治療結束時,ALT復常率、HBV DNA轉陰率、HBeAg轉陰率及血清轉率,A,B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均優于B組;C, D兩組雖然治療后ALT復常率和HBV DNA轉陰率較高,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結論: ADV聯合LAM及ADV單藥治療LAM耐藥慢乙肝患者均有較好的療效. 雖然HBeAg陰性患者使用ADV單藥與聯合用藥的療效差別無統計學意義,但聯合用藥可減少病毒突破及生化反彈,減少耐藥性的發生,其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 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肝炎,乙型,慢性;藥物療法,聯合;抗藥性
0引言
我國有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約3 000萬人,預測15%~40%最終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細胞癌. 研究表明HBV DNA持續高hbv_dna水平是乙肝疾病進展的主要根源[1-2]. 抗病毒治療可延緩疾病發展己成為共識,拉米夫定(LAM)在抑制病毒、控制病情、改善預后等方面效果明確,但病毒對拉米夫定耐藥后可引起肝病進展,甚至肝衰竭[3],因此已成為治療的嚴重問題. 本文比較了LAM加用阿德福韋酯(ADV)或換用ADV治療LAM耐藥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以尋求對LAM耐藥患者更理想的治療方法.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200510/200610在我院住院治療及門診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聯合修訂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1]. 年齡16~62歲,且LAM治療超過6 mo,LAM治療后HBV DNA由陰轉陽,或大于2 log10 Copies/mL,伴ALT再次升高,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門冬氨酸天門冬氨酸)變異檢測陽性(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試劑);但排除近3 mo內用過胸腺肽α1、苦參素、干擾素等,抗 HAVIgM、抗HCV、抗 HDV、抗HEVIgM陽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肝細胞癌、脂肪肝、腎功能異常及其他疾病或酗酒,中斷服藥. 拉米夫定100 mg/片,阿德福韋酯10 mg/片. 試劑:用于檢測YMDD變異的試劑MJ ResearchV2.0,購自美國MJ Remrch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治療方案和隨訪觀察將入選病例146例分為HBeAg陽性組(84例)和HBeAg陰性組(62例). HBeAg陽性組隨機等分為A,B兩組,每組42例;HBeAg陰性組隨機等分為C,D兩組,每組31例;A組和C組繼續予LAM 100 mg/d,同時予ADV 10 mg/d,口服;B組和D組停用LAM,換用ADV 10 mg/d治療48 wk.
所有病例分別在基線,第12,24,36,48 wk末進行隨訪,包括不良反應、查體、HBV DNA定量、HBeAg/抗HBe檢測、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等. HBV DNA定量和HBeAg/抗HBe檢測由第四軍醫大學基因研究所完成;PCR產物由上海申工公司測序. HBV DNA定量最低檢測下限為1×103 Copies/mL;HBeAg/抗HBe檢測采用Abbott酶聯免疫吸附方法,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由本院檢驗科按常規操作檢測.
1.2.2療效評價及安全性療效評價主要指標有HBV DNA轉陰率、ALT復常率和HBeAg轉陰率. 安全性評價指標為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
統計學處理:對計數資料組間率(或構成比)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對計量資料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患者基線資料比較患者基線資料相當(表1). A,B兩組在年齡、體質量、ALT、HBVDNA含量及性別構成均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C,D兩組基線資料亦均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 組間具有可比性. 表1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2ALT復常率患者ALT復常率見表2. 治療滿12 wk時,HBeAg陰性患者A組復常率高于B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40);較基線ALT輕度升高者在A組有2例、B組有6例. B組有3例患者出現ALT升高超過基線正常值5倍,但無臨床癥狀加重. HBeAg陰性患者12 wk時,ALT復常率C組和D組間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799). 以后A,B,C,D各組隨療程延長,ALT復常率趨增,但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各組ALT復常率
2.3HBV DNA轉陰情況HBV DNA轉陰情況見表3. 從12 wk始不同治療階段A組較B組HBV DNA轉陰率的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12 wk(P=0.016),24 wk(P=0.008),36 wk(P=0.04),48 wk(P=0.005);而C,D隨著療程延長各組陰轉率增加,但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 48 wk時,在A,B兩組分別出現1例,6例病毒反彈,經測序B組1例存在N236T位點變異. 表3各組HBV DNA轉陰情況[
2.4A,B 兩組HBeAg/抗HBe血清學變化A, B兩組血清HBeAg轉陰率和血清學轉換率結果表明,不同治療階段,A, B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A組高于B組(表4).
2.5安全性分析兩組治療過程中,A組有1例出現惡心腹脹,B組1例出現頭痛、惡心,但無因不良反應停止治療,檢驗兩組均未出現血肌酐異常者. 表4A,B兩組血清HBeAg/抗HBe變化
3討論
本文結果顯示:A,B,C,D各組治療48wk時,患者ALT的復常率分別為76%,57%,90%,87%;HBV DNA陰轉率分別為80%,55%,87%,84%;A,B兩組HBeAg陰轉率分別為16.7%,2.3%,均提示對LAM耐藥患者無論聯合用藥還是單用ADV均有很好的療效,隨病程延長,療效提高. 在HBeAg陽性患者中,兩組在ALT復常率、HBV DNA轉陰率、HBeAg轉陰率及血清轉換率,A組均優于B組,此結果與國外文獻報道一致[2-3].
在治療效12 wk后,B組中3例(12.6%)出現ALT升高,超過基線5倍正常值. 因此單用ADV不能排除有ALT復升及肝病發作的危險,國外曾有類似報道[4]. 由于ADV治療LAMR慢乙肝患者可以使乙肝病毒的耐藥變異株得到抑制,但對野毒株作用較弱,因此,野毒株已成為慢乙肝患者體內的優勢株.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8 wk后B組6例(14%),A組1例(2.3%)出現病毒學突破,可能與單用ADV能抑制LAM耐藥突變株復制,而聯合用藥即可抑制LAM耐藥突變株復制,又對野毒株有較好的療效有關. 在B組的6例中有1例出現N236T位點變異,A組未發現與耐藥有關的基因突變,聯合用藥可能會減少突變.
ADV的腎臟病變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本文對各組腎臟病情的觀察說明ADV10 mg/d治療48 wk,不管聯合用藥還是單用藥治療均未發現血肌酐升高,在其他安全性方面,也未見不良反應發生.
總之,ADV單藥及ADV與LAM聯合應用均有較好的療效;HBeAg陰性患者使用ADV單藥與ADV和LAM聯合用藥之間差別無統計學意義,但對HBeAg陽性者,聯合用藥可減少病毒學突破及ALT的反彈,減少耐藥的發生,其安全性良好. 至于長期聯合治療是否會出現多重耐藥,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