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明子的生藥學研究
佚名
作者:張加雄,蘭志瓊 王凌,盧先明,萬麗
【摘要】 目的對決明Cassia obtusifolia L.和小決明Cassia tora L.進行系統的生藥學研究,為其鑒別和質量評價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原植物、藥材性狀、顯微鑒定的方法對決明和小決明進行對比研究。結果決明和小決明在生藥學特征上有明顯區別。結論通過對決明和小決明的原植物、藥材性狀、顯微特征對比,能很好地區別決明和小決明。
【關鍵詞】 決明子 生藥學 性狀鑒別 顯微鑒別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Cassia obtusifolia L. and Cassia tora L. systemically in pharmacognosy,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MethodsCassia obtusifolia L. and Cassia tora L. were compared by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Result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assia obtusifolia L. and Cassia tora L. were obvious in original plant, morpholog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ConclusionCassia obtusifolia L. and Cassia tora L. are completely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s.
Key words:Semen cassiae; Pharmacognosy; Morphology; Microscopy
決明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性味甘、苦、咸,微寒。歸肝、腎、大腸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決明子為《中國藥典》2005年版(Ⅰ部)收載品種,為豆科植物決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決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種子[1]。本文對決明和小決明進行生藥學研究,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為完善決明子的鑒別和質量評價方法提供參考。
1 材料
分別收集了四川、陜西、重慶等產地的決明Cassia obtusifolia L.原植物和種子,以及廣西、成都中醫藥大學苗圃的小決明Cassia tora L.原植物和種子。藥用植物和藥材均由成都中醫藥大學盧先明教授鑒定。
2 方法與結果
2.1 原植物鑒定
2.1.1 決明
Cassia obtusifolia L.一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1~2 m。偶數羽狀復葉互生,有小葉2~4對,在下面兩小葉之間的葉軸上有針刺狀暗紅色腺體;小葉倒卵形,長1.5~6.5 cm,寬0.8~3 cm,先端圓形有小突尖?;ǔ蓪σ干恍』üiL1~2.3 cm;萼片5,分離;花瓣5,黃色,倒卵形,長約12 mm,具短爪;發育雄蕊7。莢果條形,長15~24 cm。種子多數,菱狀方形,淡褐色或綠棕色,有光澤,兩側面各有一條線形的淺色斜凹紋?;ㄆ?~9月,果期9~11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生于村邊、路旁、山坡等地。
2.1.2 小決明
Cassia tora L.與決明形態相似,不同點為:植株較小,臭味較濃。下面兩對小葉間各有一個腺體;小花梗,果實均較短;種子較小,兩側各有一條寬廣的淺黃綠色帶。分布于中國臺灣、廣西、云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野生或半野生。生于村邊、路旁、荒地等土壤肥沃處。
2.2 藥材性狀鑒別
2.2.1 決明
略呈菱方形或短圓柱形,兩端平行傾斜,形似馬蹄,長3~7 mm,寬 2~4 mm。表面綠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澤,一端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一條突起的棱線,棱線兩側各有一條斜向對稱而色較淺的線形凹紋。質堅硬,不易破碎。種皮薄,胚乳灰白色半透明,子葉2,黃色,呈“S”形折曲并重疊,中間有多處彎曲。氣微,味微苦。
2.2.2 小決明 呈短圓柱形,較小,長3~5 mm,寬2~3 mm,表皮棱線兩側各有一片寬廣的淺黃綠色帶。子葉呈“S”形折曲并重疊,中間無彎曲。
2.3 顯微鑒別
2.3.1 組織鑒別
決明:最外為厚的角質層,表皮為一列柵狀細胞,壁不均勻加厚,在細胞1/2和下1/3處各有一條光輝帶;其下為一列支持細胞,略扁狀厚,相鄰兩細胞間有大的細胞間隙;內方為6~8列營養層薄壁細胞,越向內越狹長,內含酸鈣簇晶,直徑7~14 μm;最內一列種皮細胞排列整齊,長方形;胚乳細胞壁不均勻加厚,含糊粉粒。子葉為單面葉,上下表皮均為一列排列較整齊的細胞,且上表皮細胞較下表皮細胞大;柵欄組織為兩層圓柱狀細胞,靠近上表皮的一層細胞較下層細胞長;海綿組織細胞橢圓形,靠近柵欄組織部分細胞呈類圓形,排列較為整齊,可見細胞驟小聚集成簇現象。見圖1~2。
小決明: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為15~23μm,部分支持細胞呈葫蘆形,營養層細胞5~6列。見圖2~4。
2.3.2 粉末鑒別決明:粉末黃棕色。①角質層碎片透明,表面可見波狀彎曲的網狀花紋。②柵狀細胞側壁不均勻加厚,表面觀細胞多角型,壁厚。③支持細胞側面觀呈啞鈴狀表面觀多角形,并可見上下兩層同心圓。④草酸鈣簇晶散在,或存在于子葉、種皮薄壁細胞中,直徑7~14 μm。⑤胚乳細胞壁不均勻加厚,含糊粉粒。見圖5。
小決明:粉末綠棕色。①角質層碎片較少,表面觀可見多角形網狀花紋。②部分支持細胞表面觀不見兩層同心圓,內為一不規則類圓形胞腔。③草酸鈣簇晶較多且大,直徑15~23 μm。見圖6。
3 討論
決明和小決明藥材在性狀和顯微結構上大體相似,但仍存在一定差異。見表1。表1 決明和小決明藥材性狀和顯微特征對比(略)
在收集的商品藥材中,決明和小決明的種子常?;祀s在一起,其中小決明的種子僅占很小的比例,二者性狀相似,因而易混淆,鑒別二者最重要的依據是種子棱線兩側為條形凹紋還是寬帶。 本文首次發現了決明子子葉細胞中的海面組織有細胞驟小聚集成簇的現象,且在決明的種子中排列較為規則、多見,而在小決明中則較少見,是否可以將此作為二者區分的依據,有待進一步研究。
決明和小決明在顯微結構上大體相似,都有角質層、柵狀細胞層、支持細胞層、營養層、胚乳及子葉。子葉為單面葉,葉中有兩層柵欄細胞等,但在其形狀大小、數量上仍存在著差異,可以利用這些顯微特征來鑒別,其中最為顯著的是草酸鈣簇晶和支持細胞。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Ⅰ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