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與充偽品合歡皮的生藥學比較
余昕 莊元春 易建勛
【摘要】 目的對厚樸及充偽品合歡皮進行生藥學鑒別,為厚樸的鑒別提供實驗依據。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態、藥材性狀、顯微特征、理化鑒別4種常用中藥鑒別方法。結果正品和偽品具不同鑒別特征。結論該法能準確地區別厚樸與合歡皮。
【關鍵詞】 厚樸 合歡皮 生藥學鑒別
厚樸為臨床常用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中國藥典》2005年版收載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葉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1]。具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之功,臨床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等。目前,藥材市場上有不法藥販將售價較低的合歡皮冒充厚樸銷售。合歡皮為豆科落葉喬本植物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樹皮。具解郁、活血、寧心、消癰腫之效。臨床用于治療心神不安,憂郁失眠,肺癰,癰腫,瘰疬,筋骨折傷。切飲片后,合歡皮的形狀和顏色與正品厚樸相似,不易區別。本文從原植物形態、藥材性狀、顯微特征、理化鑒別對兩者進行比較鑒別,以供參考。
1 器材
厚樸、凹葉厚樸由本教研室標本室提供(經鑒定為正品)。合歡皮為市售品。
2 方法與結果
2.1 原植物形態
2.1.1 厚樸 落葉喬木,高7~15 m,最高可達20 m。樹皮粗厚,灰色,小枝粗壯,幼時綠色,老枝灰棕色。皮孔凸起而顯著,圓形或橢圓形。頂芽大,圓錐形,芽鱗被淡棕色絨毛。葉大,革質,互生,7~9片集生枝頂;葉柄粗壯,具托葉痕,長約為葉片的2/3,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微波狀,幼葉背面被灰白色短絨毛,老葉灰綠色,有明顯白粉。羽脈平行,側脈20~30對,托葉大,包圍葉芽,早落。花與葉同時開放,單生枝頂,花大,直徑10~15 cm,白色,芳香,花被片9~12或更多,厚肉質,外輪3片,淡綠色,長圓狀或倒卵形,內兩輪乳白色,倒卵狀匙形;雄蕊多數,花絲紅色;雌蕊心皮多數,分離。聚合果長圓狀卵形,長9~12 cm,直徑5~6.5 cm,成熟后木質,果梗粗壯,有明顯的雄蕊和花被痕跡。蓇葖果每室具種子1~2枚,種子三角狀倒卵形,外皮鮮紅色,內皮黑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1.2 凹葉厚樸
本種與厚樸相似,不同之處在于葉先端凹缺,成2鈍圓淺裂片;聚合果基部較窄。但幼苗之葉先端鈍圓,并不凹缺。花期4~5月,果期10月[2]。
2.1.3 合歡
落葉喬木,高可達10 m以上。樹皮灰褐色,小枝帶棱角。二回羽狀復葉互生,羽片4~12對;小葉10~30對,鐮狀長圓形,兩側極偏斜,長6~12 mm,寬1~4 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花序頭狀,多數,傘房狀排列,腋生或頂生;花萼筒狀,5齒裂;花冠漏斗狀,5裂,淡紅色;雄蕊多數而細長,花絲基部連合。莢果扁平,長橢圓形,長9~15 c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2.2 性別鑒別
2.2.1 厚樸
干皮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長30~35 cm,厚0.2~0.7 cm,習稱“簡樸”;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長13~25 cm,厚0.3~0.8 cm,習稱“靴簡樸”。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時呈鱗片狀,較易剝落,有明顯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刮去粗皮者顯黃棕色。內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較平滑,具細密縱紋,劃之顯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顆粒性,外層灰棕色,內層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見多數小亮星。枝皮、根皮呈單筒狀,有的根皮彎曲。氣香,味辛辣、微苦。
2.2.2 合歡
呈槽狀或筒狀。長40~80 cm,厚1~3 mm。外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稍有縱皺紋。橫向皮孔明顯,密生,橢圓形,棕紅色,偶有突起的橫棱或較大的圓形疤痕(側枝痕)。內表面淡黃棕色或黃白色,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呈纖維性裂片狀,氣微,味微澀,稍刺舌,而后喉頭不適。
2.3 橫切面特征
2.3.1 橫切面特征
厚樸干皮橫切面:木栓細胞多列,有的可見落皮層;栓內層為2~4列石細胞。皮層散有石細胞群,有的石細胞呈分枝狀;油細胞橢圓形,壁稍厚,木化,內含油狀物;稀有纖維束。韌皮射線1~2(~3)列細胞,向外漸變寬;油細胞較多,單個散在或2~5個相連;韌皮纖維束眾多,略切向斷續排列成層,纖維壁極厚。薄壁細胞含淀粉粒(蒸過的大多已糊化)。見圖1。
凹葉厚樸:與厚樸相似,但落皮層較薄;木栓層細胞壁木化;栓內層石細胞環由4~7列石細胞組成;皮層石細胞分布較少,層紋隱約可見。
合歡皮樹皮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細胞含棕色物。皮層細胞切向延長,有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近木栓層處為多。中柱鞘主為石細胞群及少數纖維束,呈環狀排列。韌皮部有眾多纖維束,切向排列成層,另有少數石細胞群,纖維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群周圍亦有含晶細胞;射線寬2列細胞。
2.3.2 粉末特征
厚樸:棕色。其特征為:①石細胞呈不規則分枝狀者較大,長約至220 μm,壁厚或較厚,孔溝較少;呈類長圓形、類方形或類多角形者直徑11~58 μm,壁厚約至20 μm。②纖維多成束,直徑 15~32 μm,壁極厚,木化,孔溝不明顯。③油細胞多單個散在,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64 ~86 μm,壁稍厚,木化,胞腔內含黃棕色油滴狀物。④篩管細胞易察見,篩孔明顯,有時側壁上數個篩域連在一起,亦可見到篩板碎片。⑤草酸鈣方晶較少,直徑5~12.5 μm,棒狀結晶較多,長5~12.5 μm。此外,可見木栓細胞。見圖4。
凹葉厚樸:亦與厚樸相似,但草酸鈣結晶為方晶和棱晶,直徑約12 μm;石細胞形狀多種,有卵圓形、類方形、梭形、分叉形,壁厚薄不一,孔溝大多明顯,分枝狀石細胞長約至326 μm;纖維邊緣作鋸齒狀者易見;油細胞較少,直徑約至100 μm;篩管碎片可見;淀粉粒單粒呈類圓形,有的可見臍點,直徑3~8 μm,亦有2~5分粒組成的復粒。見圖5。 合歡皮:米黃色。其特征為:①纖維細長,直徑7~22 μm,壁極厚,木化,有的初生壁與次生壁分離。纖維束周圍的厚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②石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或類多角形,直徑11~42(~56) μm,壁極厚,可見層紋,孔溝明顯,有的分枝,稀有壁較薄而胞腔甚大的。石細胞群周圍的厚壁細胞常含方晶。③含晶厚壁細胞較小,類方形或類長圓形,直徑 16~24 μm,壁不均勻增厚,微木化或部分木化,胞腔內含方晶。④草酸鈣方晶呈多面形,少數呈正立方形或扁方形,直徑約至16 μm。⑤韌皮薄壁細胞有時可見圓形具緣狀紋孔(徑向面觀),或細胞壁呈連珠狀增厚(切向面觀)。此外,可見木栓細胞、篩管分子、淀粉粒等。見圖6。
2.4 理化鑒別
2.4.1 厚樸
主含厚樸酚(Magnolol)、四氫厚樸酚、異厚樸酚(Isomagnolol)、和厚樸酚(Honokiol)、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桉油醇 Machilol,Eudesmol);另含木蘭箭毒堿(Magnocurarine)。 取本品粗粉3 g, 加氯仿30 ml,回流30 min,濾過,濾液供作以下試驗: ①取氯仿液5 ml置試管中,在熒光燈下頂面觀現紫色,側面觀上面黃綠色,下面棕色。②取氯仿液15 ml,蒸去氯仿,殘渣加95%乙醇10 ml溶解,濾過,分別取濾液各1 ml,加5%三氯化鐵甲醇水溶液(1∶1)1滴,現藍黑色(厚樸酚的酚羥基反應);加Millon試劑1滴,現棕色沉淀(同上反應);加苯三酚鹽酸溶液5滴,現紅色沉淀(厚樸酚的烯丙基反應)。
2.4.2 合歡 主含皂苷、鞣質、黃酮等。①取本品粉末1 g,加水10 ml,置60℃水浴中溫浸1 h,濾過。取濾液各3滴,分置兩支試管中,一管中加鹽酸液(0.1 mol/L)5ml,另一管中加氫氧化鈉液(0.1 mol/L)5 ml,強力振搖1 min,堿液管泡沫比酸管泡沫高一倍以上(檢查皂苷)。②取①項下剩余的濾液0.5 ml,加生理鹽水2 ml及2%兔紅細胞生理鹽水混懸液2.5 ml,搖勻,有溶血現象(檢查皂苷)。③取本品粉末2 g,加甲醇15 ml,冷浸過夜,濾過。取濾液1 ml,加鐵氰化鉀——三氯化鐵試液數滴,顯藍色(檢查酚類和鞣質)。④取③項中的甲醇提取液濃縮至約4 ml,取濃縮液1 ml,加濃鹽酸數滴及鋅粉少量,在沸水浴上加熱,顯櫻紅色(檢查黃酮)。
3 結論
厚樸與合歡皮在原植物的葉、花、果實的形態上有明顯差異;性狀特征、顯微特征、理化鑒別上亦有著明顯不同,功效主治更大相徑庭,不能用合歡皮偽充為厚樸使用,臨床藥用應注意區別。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Ⅰ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76. [2]肖培根.新編中藥志,第3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