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片對冠狀動脈藥物支架術后患者遠期預后的臨床研究
佚名
作者:郭麗娥 陳曉虎 張如升
【摘要】 目的]觀察丹參片對冠狀動脈藥物支架術后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方法]80例冠脈動脈藥物支架術后1年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治療組在服用規范西藥治療基礎上加服丹參片6個月,隨訪兩組的臨床終點事件。[結果]術后再梗率、PCI術、CABG術、心源性疾病住院率、術后腦中風中,兩組間(P>0.05)無統計學意義。然心功能衰竭發生率、心功能分級、心絞痛分級、自覺療效(P<0.05)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心絞痛分級(P<0.01)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結論]丹參片對冠狀動脈藥物支架術后患者有遠期療效。
【關鍵詞】 丹參片;冠狀動脈藥物支架;終點事件;藥物療效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Salvia Tablet on patients far prognostics with medicinal bracket operation of coronary artery.[Method]Randomly pide 80 cases 1 year after operation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is added with Salvia Tablet for 6m on the base of standard of western medicine;follow up for clinical end points.[Result]There’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between both groups on re-infarction rate, PCI operation, in-hospital rate of heart diseases and post-operation stroke;while there’s statistical meaning(P<0.05) on heart function failure rate, heart function grade, anginal grade and self-cure effect;therein anginal grade has marked statistical meaning(P<0.01).[Conclusion]Salvia Tablet has far cure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medicinal bracket oper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treated with Salvia Tablet.
Key words:Salvia Tablet;medicinal bracket operation of coronary artery;end point;medicinal cure effect 冠心病是嚴重威脅全世界人民健康的臨床常見病,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發病率亦呈逐年增高趨勢,尤其是心肌梗死,發病特點急,兇險,預后差。丹參為活血化瘀之要藥,廣泛用于各種瘀血證。近代醫學臨床證明,其有擴張血管與增進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用來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動過速等癥,且有顯著的療效;本研究旨在觀察雷氏丹參片對冠狀動脈藥物支架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江蘇省中醫院行冠脈動脈藥物支架置入術后1年的患者80例。隨機分治療組40例,男33例,女7例;對照組40例,男31例,女9例,兩組性別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應用SAS統計軟件得出隨機數字,采用完全隨機化的方法,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根據患者病情予規范西藥治療,在規范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予以丹參片4片,3次/d,長期服用6個月。
1.3 判定標準 療效指標:術后患者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發生的級別及終點事件的發生率。終點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冠心病住院、再予PCI術及冠狀動脈搭橋術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兩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符合正態分布、方差齊性檢驗后采用t檢驗,非正態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兩組間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秩和檢驗)。上述統計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 軟件包統計,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 本次研究病人的基本特征:性別、合并的危險因素、危險因素程度、冠心病病變支數、術后規范西醫治療等方面,對照組與治療組間P>0.05無統計學差異。
2.2 術后主要終點事件的統計比較 本次科研設計的主要療效指標:對照組與治療組間術后再梗率、PCI術、CABG術、心源性疾病住院率、術后腦中風等, P>0.05無統計學意義。然心功能衰竭發生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終點事件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 討論 藥物支架置入術(DES)的問世是冠心病介入治療中里程碑式的發展,它的應用減少了裸支架術后再狹窄的發生率,然卻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最嚴重的當屬內皮損傷,內皮的完整是維持血管壁動態平衡的關鍵。血管壁受到損傷后內皮功能紊亂將持續3個月以上,由于DES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不具有選擇性,在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的同時很有可能影響內皮細胞的修復,而進一步影響內皮功能的恢復。國內有研究者通過體外實驗發現一定濃度的紫杉醇在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遷移的同時也抑制了內皮細胞的增生遷移,延遲了內皮的再生[1]。國外也有動物實驗表明紫杉醇的抗增殖作用抑制了內皮細胞的再生。其次是血栓形成和超敏反應。在接受雷帕霉素支架治療的全部病人中共有50余例發生了過敏反應。癥狀包括疼痛、皮疹、呼吸改變、皮膚騷癢、發燒以及血壓的變化。Virmani等[2]最近報道了1例58歲的男性患者,置入兩枚雷帕霉素支架后18個月時發生了血栓栓塞并死亡。雖然就目前的研究數據來看血栓發生率不足0. 11%,超敏反應迄今也只發現了50余例,但由于其后果非常嚴重,所以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還有晚期再狹窄的發生:Liistro等[3]和Virmani等[4]在2002年報道使用高劑量紫杉醇洗脫支架(800μg)的患者出現了一種遲發再狹窄現象,再狹窄率在6個月的時候是13%,而在12個月是62%。雖然目前其他有關DES的臨床實驗尚無晚期再狹窄的報道,但是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我們仍應警惕這種晚期不良反應的發生。 然中成藥尤其是中藥活血化瘀對冠心病有著肯定與顯效的作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屬中醫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疇,與年老體衰,陽氣不足,七情內傷,氣滯血瘀,飲食失節,嗜食肥甘,思慮勞倦,傷及心脾等因素有關。研究表明一些中醫藥可舒張心臟血管,臨床試驗證明丹參與葛根可有效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復發,另有研究顯示中醫藥能對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的SMC增生和脂質氧化起防治作用[5]。 丹參為活血化瘀之要藥,廣泛用于各種瘀血證。具有活血調經、祛瘀生新、鎮靜安神、涼血消癰、消腫止痛等功能。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其有效成分為脂溶性的二萜類化合物和水溶性酚酸類化合物,包括丹參酚、丹參素、丹參酮、原兒茶醛等多種化學成分,其中脂溶性的丹參酮類以改善血液循環、抗菌和抗炎為主,而水溶性的丹酚類則以抗氧化、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調血脂和細胞保護作用明顯。同時大量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丹參在心血管病中應用較多,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其成分丹參素對內源性膽固醇合成有抑制作用,并能改善微循環,此外還有減輕組織損傷、促進病變組織修復及再生作用。近代醫學臨床證明,丹參有擴張血管與增進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用來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動過速等癥,有顯著的療效;基于大量現代醫學研究,本研究入選冠狀動脈藥物支架術后1年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術后1年期間在規范西醫治療基礎上,治療組服用丹參片6個月,以證明丹參片可改善術后患者遠期預后,經研究統計,丹參片對防止術后患者心功能衰竭發生率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