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聯合應用治療竇性心動過緩46例療效觀察
陳玉海
竇性心動過緩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對于無癥狀的心動過緩通常無需治療,對于心率過慢,出現心排出量不足的癥狀,通常 應用阿托品、麻黃堿或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但長期應用往往效果不確切,且易發生嚴重副作用,患者常不能耐受。我院自2007年~至今共收治竇性心動過緩患者46例,均采用環磷腺苷葡胺、寧心寶治療,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 46例均為有胸悶、氣短、頭暈等排出量不足癥狀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齡26~74歲,平均48.5歲。其中有冠心病者32例,心肌炎者8例,高血壓者7例。全部病例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緩,其中ST-T改變者15例,右束支傳導阻滯9例,室性早搏5例,輕度房室傳導阻滯3例,左束支完全性傳導阻滯1例。
治療方法 常規使用疏通血管藥物或營養心肌藥物,并給予控制血壓等對癥治療。依據心動過緩的不同程度,選擇環磷腺苷葡胺注射液90~150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每天一次靜點,并配用寧心寶膠囊2粒每日三次口服,14~21天為一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胸悶、氣短、頭暈等心排出量不足癥狀消失,心率達到65次/分以上。好轉:胸悶、氣短、頭暈等心排出量不足癥狀基本消失,心率在60~65次/分之間。無效:胸悶、氣短、頭暈等心排出量不足情況無改善,心率仍低于60次/分。
治療效果 本組46例中,顯效12例,好轉2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占82.5%。
2 討論
竇性心律過緩可見于健康的青年人,運動員及睡眠狀態。也可見于通過神經體液機制,經心外神經間接或直接作用于竇房結的心外因素。如甲狀腺功能減退、顱內壓升高或應用抗膽堿藥物,β-受體阻滯劑,胺碘酮等藥物,亦可見于竇房結本身的病變,對于竇性心動過緩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病因和心率。竇性心律過緩屬于正常變異者,不需治療,如存在基礎病變者,應設法解除病因。因竇性心動過緩引起胸悶。氣短。頭暈等心排出量不足癥狀出現時,常需積極有效的藥物治療,甚至安置人工起搏器。
環磷腺苷葡胺為非洋地黃類強心劑,是目前唯一用于臨床的第二信使藥物。屬腺苷環化酶激動劑,具有輕度的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縮力增強。能擴張冠狀動脈。還可增加CAMP的脂溶性和穩定性。最大程度的發揮CAMP的藥理作用。為蛋白激酶激活作用的核苷酸衍生物,在體內發揮激素作用,改善細胞膜功能,促進合成代謝,具有多種生物活性,降低心肌耗氧量,保護缺血、缺氧心肌,改善心功能。并可興奮竇房結自律性,改善竇房結P細胞的功能和改善傳導功能,而發揮抗心律失常作用。副作用小,療效確切,適應癥廣泛且較安全。
寧心寶膠囊為新鮮冬蟲夏草中分離得到的麥角菌科真菌蟲草頭孢,經液體深層發酵所得到的菌絲體的干燥粉末制成的膠囊。有提高竇性心律,改善竇房結及房室的傳導功能,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
環磷腺苷葡胺與寧心寶均能興奮竇房結,改善竇房結的功能和傳導功能,從而發揮抗心律失常作用。作用協同,副作用小,價格便宜,對于有心排出量不足,尚未或不能安裝臨時或人工起搏器的竇性心律過緩者,具有廣闊的治療前景,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