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對惡性腫瘤化療減毒作用的研究進展
王冬娜
【摘要】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主要手段,但因其毒副作用較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療程的正常實施。近年來中藥配合化療治療惡性腫瘤的研究進展提示,中藥與化療同用可降低各種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化療的療效。該文查閱近5年的有關文獻,從化療患者的中醫證候、辨證分型、治療原則、臨床和實驗研究方面進行綜述。
【關鍵詞】 惡性腫瘤 中藥 化療
Abstract:The chemotherapy is the main method to treat the malignant tumour, but the quality of chemotherapy life in patients and the regular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eatment course are affected by its strong side-effects. In recent years the advanced research on the chemotherapy combin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the malignancy suggests that the chemotherapy combin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ble to reduce consulted side-effects of the chemotherap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This article consult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past 5 years, making the summary of the chemotherapy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dialectical pides,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clinic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Key words:Malignan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otherapy 化療的毒副作用是腫瘤化療能否完成的關鍵,也是腫瘤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藥與化療同用治療惡性腫瘤顯示了良好的協同和減毒作用?,F將近5年來中藥配合化療治療惡性腫瘤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化療常見毒副反應與中醫證候 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發生細胞毒性作用的同時,人體增殖活躍的正常組織細胞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傷,引發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具體包括以下幾類:(1)骨髓抑制;(2)消化道反應;(3)機體虛衰;(4)舌象和脈象改變?;煹母弊饔每梢蚧颊卟〕滩煌?,病位各異,體質有別而表現不一[1]。呂連鳳等[2]認為,患者化療后其一臨床表現為貧血,面色蒼白或萎黃無華,精神倦怠,心悸氣短,腹脹惡心,納呆,易汗出易感冒,舌質淡胖大或有齒痕,脈沉細弱;其二表現有神疲乏力,腰酸腿軟,頭暈失眠,心煩易汗出,腹脹納呆,舌質淡暗,少苔,脈弦細或沉細無力。證候以虛證為主。孫韜[3]對30例原發性肺癌患者化療前后中醫證候特征進行了研究,認為化療前中醫證候以實證為主,亦見虛實夾雜。實證以痰證(包括痰熱和痰濕)為主?;熀筇底C明顯減輕,減少率為36.7%,而且淤證及虛證明顯加重,其中血淤證增加50%,虛證增加50%,證明化療可改善中醫臨床證候,也可導致臨床證候的加重和轉化。在脈象方面,在化療前以弦細脈、弦滑脈、細滑脈為主。而化療后則以沉滑脈、沉細脈為主,虛證脈象有增加趨勢。在舌象方面,化療前以淡紅舌、紅舌居多占50%,淡暗舌36.7%;舌苔以黃膩、薄黃為主占66.6%,光剝苔或少苔占20%?;熀蟮瞪嗉吧嗌嫌侔摺⒂冱c明顯增加占60%,而黃膩、薄膩苔有明顯減少占26.6%。從舌象可以說明化療能使血淤證候加重,而痰熱及痰濕有明顯減輕。張中華等[4]觀察156例肝癌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出現惡心、嘔吐、大便干結,舌象多為舌質紅,苔白厚膩,中部及根部黃,脈多弦滑,證候多屬虛實夾雜證。
2 化療常見毒副反應與中醫辨證分型及治療原則 呂連鳳等[2]認為,化療后的患者以氣血虛弱和脾腎兩虛證型為多見,治宜扶正固本,健脾補腎。李霞[5]將265例接受化療后的患者分為脾胃失和、氣陰兩傷、氣血虧虛3種證型,在治療中分健脾開胃組、滋陰養血組、益氣補血組施治。提示化療階段的中醫藥維護以保胃氣、護津液、暢血脈為宜。張杰等[6]將接受化療的120例晚期肺癌患者分為:肺脾兩虛型、陰虛肺熱型、氣滯血淤型、肺熱痰濕型4型,分別用健脾益氣、滋陰清肺、活血化淤、行氣止痛、清熱化痰法施治。陳震萍[7]將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分成5型,肺胃陰虛型治以滋陰潤燥,脾胃失和型治以健脾運中和胃降逆,氣血兩虛型治以益氣養血,脾腎陽虛型治以健脾溫中益氣壯陽,肝腎陰虛型治以滋養肝腎。劉城林等[8]觀察76例經化療的非小細胞癌患者按中醫辨證為5型,其中氣陰兩虛型予益氣養陰治療,肺脾氣虛型予健脾補肺益氣扶正,痰濁壅肺型予寬胸理氣化痰散結,肺熱痰濕型予清熱解毒化痰祛濕,氣滯血淤型予活血化淤散結止痛。陳徐賢等[9]人觀察了61例肝癌病人,經化療栓塞治療后,中醫辨證大多屬脾虛血淤型,故采用健脾活血法治療。顧德媛[10]觀察了30例胃癌患者,在化療前以中藥健脾和胃,理氣消導為主,重在預防治療常見的消化道反應。化療后以中藥解毒化淤,調理脾胃,重在提高化療療效,預防和治療化療對骨髓造血系統的抑制及肝腎功能損害??傊?,綜觀近5年文獻統計,化療后的腫瘤患者表現為氣陰兩虛型和脾胃失和證型的較多,各占文獻報道的93.67%和92.35%。
3 減毒作用臨床研究 目前,我國多數學者對中藥配合化療治療腫瘤有了較明確的共識,即治療的重點為最大限度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改善氣陰兩虛和脾胃失和證候,體現中藥扶正培本的治療原則。
3.1 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恢復楊清蓉等[11]用對照分組法觀察大腸癌患者共72例,兩組治療均采用LDLV/FP方案化療。治療組在化療的同時加服扶固口服液(金線蓮、紅參、黃芪、茯苓、白術、山茱萸、枸杞子、女貞子、穿山甲、淫羊藿、淮山藥),治療組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發生率為5%,對照組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發生率為37.5%。兩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對照組化療后白細胞下降較治療組明顯。雷妍瑋[12]觀察已確診需內科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260例,在化療期間同步靜脈滴注黃芪注射液,發現有輔助升白細胞作用。張盤根等[13]觀察自擬升白湯(人參、黃芪、雞血藤、菟絲子、當歸、何首烏、黃精、白術、大棗)對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預防作用,結果:治療組白細胞減少癥的發生率為23.3%(7 /30),對照組白細胞減少癥的發生率為73.3%(22 /30),治療組未見任何副作用。認為升白湯預防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具有療效可靠、價格低廉、無副作用等優點。張秋坤等[14]觀察益氣養陰生血中藥(炙黃芪、紅參、當歸、熟地、鹿角膠、龜版膠、阿膠、陳皮、砂仁、雞血藤、龍眼肉、黃精、炙甘草、枸杞、紅棗)治療癌癥術后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颊叻譃閮山M對照。以用藥后第8天第1次測定的白細胞數為準。結果中藥治療后白細胞明顯升高,恢復時間縮短,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認為中藥可保護骨髓功能,減輕化療毒副作用,有利于保證化療方案的正常實施。
3.2 改善氣陰兩虛和脾胃失和證候孔穎澤等[15]對32例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服用貞芪扶正膠囊,與20例患者對照,認為治療組治療后能明顯改善氣陰兩虛(疲乏無力,少氣懶言,心慌氣短)證候,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王濤等通過62例食管癌患者化療患者觀察中藥益氣活血方的作用,認為本方中黃芪、茯苓、白術、太子參均有健脾益氣作用,能提高食欲,減輕化療的消化道反應,使生活質量提高,為繼續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袁曉清等[16]觀察40例中晚期消化系統腫瘤患者化療時配合中藥(黃芪、白參、熟地、山茱萸、淮山藥、茯苓、女貞子、旱蓮草、炒白術、靈芝、法夏、砂仁、陳皮、甘草)的療效,提示該方能明顯減輕化療后出現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便秘,乏力等癥狀,同時對全血細胞和免疫功能都有良好的保護和恢復作用。張愛琴等[17]用四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薏苡仁、山楂、麥芽、谷芽)加減治療肺癌化療后消化道不良反應,使惡心嘔吐及胃納差癥狀明顯緩解。張玉田等[18]在觀察中藥AC膠囊(人參、全蝎、蜈蚣、水蛭、僵蠶等)加小劑量化療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優越性研究中發現,因化療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全血細胞降低的癥狀與對照組發生率21.5%相比,輔助中藥的治療組明顯減輕,發生率僅為12.5%,兩組比較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1),說明中藥確能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特別對骨髓抑制的保護作用及減輕消化道反應方面更為明顯,尤其對于老年體弱及晚期患者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姑息治療方法。
4 減毒作用的實驗研究 研究表明,腫瘤生長過程中對機體的消耗及腫瘤分泌毒素、免疫抑制因子,使機體免疫平衡被打破,免疫功能受損而出現CD4下降,CD8升高,CD4 /CD8比值降低,化療可使免疫功能進一步受損[19]。闕鐵生等[20]分組觀察自擬中藥方(黨參、黃芪、白術、當歸、首烏、枸杞子、女貞子、靈芝、狗脊、阿膠、仙茅、淮山藥)對化療毒副反應的防治效果。資料顯示,兩組CD4,CD8,CD4 /CD8治療前后的差值相比(P<0.05),提示兩組的變化程度有差別,治療組的變化好于對照組。說明本方對化療所致的免疫抑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李升剛等[21]腹腔注射CTX,使正常鼠,荷瘤鼠出現體重減輕、白細胞減少、骨髓有核細胞下降等特定毒副反應,用升白扶正口服液(人參、阿膠、雞血藤等)實驗治療。結果表明,本品能明顯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化療藥CTX引起的特定副作用具有明顯減毒保護作用。王艷等[22,23]用不同劑量的中藥制劑冬苓扶正液(蟲草、茯苓、豬苓等)和抗癌膠囊(莪術、蜈蚣、仙鶴草、白花蛇舌草、豬苓、黃芪、檳榔)分別治療小鼠移植腫瘤S180,H22,Lewis的抑瘤率,其中高劑量組抑瘤率效果最佳,還可明顯拮抗5-Fu所致白細胞下降,胸腺、脾臟萎縮及腹腔巨噬細胞功能下降等副作用。陳培豐等[24]以白龍片配合MVP方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其癥狀改善、腫瘤療效觀察、NK活性和白介素-2均明顯優于單純化療組。孫潤豐等[25]研究康復膠囊(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熟地、黃芪等)對化療小鼠免疫功能損傷的恢復作用。 采用CTX制備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測定藥物對小鼠白細胞計數,免疫器官重量,脾細胞增殖反應,誘導抗體和白介素-1產生的影響。結果康復膠囊可升高小鼠白細胞,增強免疫器官重量,促進脾細胞增殖反應,誘導抗體和白介素-1產生,表明康復膠囊明顯促進化療損傷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復??追f澤等[15]對32例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加用貞芪扶正膠囊,與20例患者對照,治療組治療后CD3,CD4,CD4/CD8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1),對照組CD4/CD8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CD8治療組較治療前下降(P<0.01),而對照組則上升(P<0.01)。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貞芪扶正膠囊具有提高肺癌化療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的功能。 中醫中藥在我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抗癌中藥復方和單味藥很多。用中藥配合化療治療惡性腫瘤,在改善臨床癥狀、生活狀態和生活質量、減輕毒副作用方面均優于單純化療,所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應是首選治療之一。對晚期惡性腫瘤實施綜合治療,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是今后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但由于中醫辨證思路不統一,所選化療方案不統一,且沒有進行嚴格的隨機對照,導致各臨床報道數據不一,故中醫中藥對化療的減毒增效作用還需進一步觀察。但可以相信,隨著更有效的化療方案的出現、中醫辨證治療的統一以及中藥制劑的開發, 惡性腫瘤的治療一定會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