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未知
[摘要]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是培養與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創造思維、創新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造思維 創新精神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是培養與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江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并指示:“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為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千方百計地激“活”學生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盡量讓他們去發現,去探索,去創新。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著眼數學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下面,我淺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創新能力
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當地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產生。主動參與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內動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民主的學習情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架設學習的橋梁,提供思考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特長,提高素質。例如:課始老師的導入:“小熊給小朋友們寄來了一封信,寄給誰了呢?請大家找一找。”小朋友們興趣驟起,紛紛尋找。老師請找到信的同學打開讀一讀,新的教學內容就此展開了。多妙的開頭啊!
二、創造觀察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成功與否,學習效果如何,取決于全體學生的有效參與程度。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思維的起步器。那么,在課堂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呢?
首先,在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其次,要在觀察中及時指導。比如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的對象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要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要指導學生及時地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等。第三,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做仔細、深入地觀察。第四,要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例如:教學數字“5”的內容時(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數學下冊),我就和學生做了一個“猜猜是數字幾”的游戲。我手拿五個硬幣,分別持在左、右手中,向學生展示其中一只手中的硬幣數是3個,學生很快猜出隱蔽手中的硬幣數是2 個。不斷變換展示手中的硬幣個數,學生都能很快猜出隱蔽手中的硬幣數。如此反復幾次,從而引發學生的極大興趣。學生在和都是5的一次次的猜數活動中,感受了數字“5”的組成與分解,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的生活和游戲中。這樣,不僅把生活問題提煉成了數學問題,開拓了教學資源,還培養了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思維。
三、創造表達機會,讓學生有展示的舞臺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表述是思維的外化過程。因此,教學中要加強說的訓練,應讓每個學生都有口頭表達的機會。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不僅有利于知識的鞏固,更有利于思維的激活和發展。
例如,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主題圖(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數學下冊),然后問道:“看誰能提出什么問題?先小組交流交流,然后說給老師聽聽!”經過一番思索和同學間相互交流后,生1說:“樹上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下幾只?”我接著又問:“誰能告訴老師,還有幾只?”生2站起來說:“17-8=9(只),還有9只!”“誰還有不同意見?” 生3說:“老師,樹上只有7只小鳥!”我裝作一臉迷惑:“這是怎么回事?”“有幾只小鳥被樹遮住了。”有學生回答。我說:“哦,我明白了,原來有些小鳥藏在樹葉里面了,應該是9只小鳥。誰還能提出一個問題?”生4 說:“樹上有9 只小鳥,我只看見了7 只,還有幾只沒看到?”生5回答:“9-7=2(只),還有2 只沒看到。”“你真能干,連藏在樹葉里的小鳥也被你找到了。”在我的鼓勵下,有不少學生爭著發言:“爸爸給了我18元錢,我用了5元,還剩下幾元?18-5=13(元),還剩下13元。”通過讓學生開放性的思考,開放性的說,使學生在看圖、編題和解答的過程中,創造性地學會了新知,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同步的提高。
四、留下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課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是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價值追求,課堂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應在知識、活動場所、情感態度等方面釋放出更大的空間,容納更多師生互動生成的東西。
因而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信息源,教師就要適當地營造這份知識的“空間”,讓每一個人對知識都有一個自身的吸收、消化、提升的過程。我們現在倡導的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創新性學習、開放性學習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一年級的看圖列式題,圖上有4個小圓劃掉其中的3個,只能列式為4-3=1,難道4-1=3、3+1=4、1+3=4不可以嗎?人為地給予思維定勢。
所以我們教學時貴于引導,要含而不露、開而不達、引而不發,給予啟迪、給予激勵,把知識學習中的發現、探索、研究等活動凸顯出來,讓學生盡情地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所在。
總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造條件,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并加以正確引導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變得越來越活躍,越來越獨特,而這正是創造性思維所具有的靈活、流暢、新穎的特點,只有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不斷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