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自殺未遂者心理狀態淺析及心理護理
毛海英
【摘要】目的:分析自殺未遂患者的心理狀態,加強心理護理,防止再次尋機自殺。方法: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自殺原因,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消除其負面情緒。結果: 120例患者均康復出院,隨訪1年,多數患者能以健康心態面對生活、社會,徹底放棄自殺念頭,1例精神抑郁患者出院后再次自殺身亡。結論:對自殺未遂患者進行自殺原因分析和心理狀態分析,減輕其心理問題,消除不良情緒,增強抵抗能力,防止再次自殺。
【關鍵詞】自殺未遂;心理護理;心理分析
自殺是指主體有意識地故意地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自殺未遂指已經采取自殺行為,但未造成死亡或被及時救治而存活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生存壓力加劇,因社會競爭、家庭內部矛盾和自身因素等各種原因而使人們精神壓力增大,導致心理失衡,使得自殺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2分鐘就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自殺未遂者是自殺死亡人數的10~20倍[1]。
我院自2009年2月~2010年3月共收治自殺未遂患者120例,分析每個患者自殺原因及心理狀態,并實施針對性、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取得良好效果?,F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20例自殺未遂患者為2009年2月~2010年3月在我院急診科收治的住院病人。本組男32例,女88例,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61歲,平均26歲,男女之比為1:2.8。年齡18歲以下17例,18-25歲21例,26-35歲42例,36-55歲31例,56歲以9例。文盲18例,小學34例,初中38例,高中15例,專科12例,本科3例。職業:國家干部3例,工人32例,在校學生47例,無固定職業、打工者及農民38例。服藥65者例,割脈者32例,上吊自縊15例,吸煤氣8例。
1.2自殺原因: 婚姻家庭問題:如失戀、夫妻感情不和、分居、離婚,婆媳關系不和,兄弟姐妹之間經濟財產分配問題等,共86例,占71.7%。工作問題:失業、下崗、家庭經濟困難、久病在床不愿拖累家人,孤寡老人無人照料等,共18例,占15%。人際關系:如上下級或同事之間關系緊張,鄰居不和睦,與人爭吵或打架,被人欺騙等,共9例,占7.5%。學業問題:如學習負擔過重,學習成績不好,家庭貧困無力完成學業等,共5例,占4.2%。精神疾病:精神抑郁癥患者不愿連累家人,不愿面對世人,精神錯亂,共2例,占1.7%。
2心理狀態分析
絕望:由于各種人際關系失調,一些人心理失衡,悲觀絕望,對挫折與打擊,不能接受面對,無盡失望,無助與悲觀可把一個人壓垮,出現精神崩潰或形成憂郁癥,便采取極端手段來渲泄憤怒絕望之情,為逃避現實,解脫自己,用自殺作為解脫手段,來逃避痛苦與絕望。
冷漠:患者因感情受挫或家庭變故而感到悲傷至極,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緒低落、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雖沒有欲望和眼淚,但內心的死結難以解開。
恐懼:生活的不幸與艱難,使一些人變得自卑惶恐,對未來喪失信心?;颊咴诳吹锦r血涌出后突然產生活的欲望,出現緊張恐懼心理而采取自覺求救。當看到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時恐懼心理更加突出。
抑郁:本想自殺減輕家庭負擔,自殺未遂還需要救治,反而增加了家庭負擔和身體痛苦,事后感到后悔和內疚,無顏面對家人,并擔心自殺后治療效果,害怕留下殘疾或后遺癥而產生抑郁擔憂。
3心理護理方法
作為一名急診科護士,除了掌握必要的醫學理論知識,還要同時具備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寬闊的胸懷,能理解和體貼患者的感受。并且應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必要的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幫助他們徹底打消輕生自殺念頭,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狀態[2]。從而降低患者再次自殺率。 3.1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 自殺未遂患者心情煩悶、抑郁甚至悲觀、恐懼,因此需要適當調整改善住院病房的環境。可適當播放一些輕快音樂。擺放一些富有生機的鮮花、盆景。窗簾不宜全部拉上,多讓新鮮空氣、陽光通過窗口進入患者的視、聽、嗅覺范圍內,盡量鼓勵患者和家人朋友到戶外多活動,讓患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親人的關愛,從心里上點燃生活的希望。
3.2充分尊重患者: 充分尊重自殺患者的人格、情感,理解他們的痛苦,是做好一切心里護理工作的前提。護理人員應細心觀察其心理反應,認真分析其心理狀態,選擇恰當適宜的談話內容,用友好和藹的語氣和方式引導患者把心中的痛苦和郁悶傾吐出來,指導患者正確對待失敗和各種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抗壓能力。勸慰患者人在一生中要面對無數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可能事事如意,不出差錯,出現一些矛盾和困難是在所難免的。
3.3消除負面情緒: 多數自殺患者入院時一般都拒絕搶救治療,情緒暴躁,行為言語過激。此時實施心理護理的關鍵是及時使患者把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安慰患者,了解患者自殺的原因,充分利用語言溝通技巧,減輕患者心理矛盾所引起的負性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促進護患間情感的交流。自殺后有的患者表現為抑郁沉默,有的則表現為歇斯底里、大哭大鬧等,要給予其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同時誘導其主動宣泄不良情緒。護士應鼓勵患者訴說出心中的痛苦苦悶,使患者感到有人能理解和分擔她的痛苦。同時,應根據患者不同的自殺原因對其進行寬慰勸導,幫助患者分析其導致自殺的原因并使其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后果和危害,使其重新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主動接受和配合治療。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利于及時掌握病情,以便采取相應的醫療護理措施,避免意外發生。
3.4發揮社會家庭支持: 無論采用何種治療方法,患者家屬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來自家庭的壓力可使人產生情緒危機。良好的家庭關系也是醫治各種心理疾病的良方??梢酝ㄟ^對患者家屬施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家屬對本病的認識程度,增強家屬的配合,提高治療信心和決心。使家屬能主動調整家庭成員的關系,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人的體貼、關心、幫助和支持是患者轉變病態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在以后長期的生活中保持健康愉悅心理的保證[3]。
2結果
本組120例經搶救和心理護理后均康復出院,1年內電話隨訪,多數患者能以健康心態面對生活、社會,徹底放棄自殺念頭。僅1例精神抑郁患者出院后再次自殺身亡。
3小結
自殺未遂者往往得到的社會關注往往比常人少,他們在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封閉起來,社會交際較少。護理人員應當盡力向患者展示社會對他的關心和愛護,并為其尋找社會和家庭的積極幫助和支持。護理人員應根據自身的能力幫助患者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矛盾,做一些適當的調解工作,從而改善病人的社會與家庭環境,以幫助患者平安度過危險期。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也要善于發現自殺先兆,幫助有自殺意念的人解除心理矛盾,打消自殺的念頭,引導其正確認識自己,建立信心,認可自己。
[1]周郁秋.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
[2] 王長虹. 臨床心理治療學[M ].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1: 122- 123.
[3]李琦,閆素敏.自殺未遂患者的心理反應和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11,32(12): 2471-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