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門診靜脈輸液患者的心理護理
陳菊芬
護理心理學是醫學心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當代護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因此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解除其心理壓力。靜脈輸液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通過靜脈輸液可以糾正水、電解質失調,補充營養、維持熱量,滴入藥物、解救中毒、排除和稀釋體內毒素,搶救休克、增加循環血量、維持血壓。為保證患者的安全治療,切實提高療效,探討靜脈輸液時患者的心理護理理論,實施正確的心理護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F將我們的做法介紹如下:
1 靜脈輸液時患者常見的心理反應
1.1 恐懼心理 在眾多接受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中,對靜脈輸液的目的、治療了解甚少。尤其是首次接受靜脈輸液的患者,看到輸液針頭就產生恐懼感,有的甚至出現暈針現象,特別是嬰幼兒患者在靜脈輸液時怕護士、怕針頭,大哭大鬧,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由于這種恐懼心理,使有的患者不能接受靜脈給藥而改用其他方法,從而延長了病程,延誤了治療。
1.2 緊張心理 大多數患者在穿刺前都有一種緊張而擔心的心理。在治療過程中,有的患者擔心液體和藥物輸進血管會產生不良后果,還有的患者輸抗生素怕有反應,所以在輸液過程中一直處于緊張狀態。
如一患者感冒發燒輸入青霉素,液體輸入后針眼痛,一會又說胳膊痛,詢問是否青霉素過敏,不停地向護士提問題;有的嬰幼兒患者從靜脈輸液開始一直哭鬧到輸液結束,種種緊張心理,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2 心理護理
根據患者的心理反應特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患者施以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充分認識靜脈輸液的特殊性,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提高治療效果。
2.1 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輸液 針對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護理人員首先要給患者以心理安慰,以親切、誠懇和富有同情心的語言和態度,結合專業理論,用患者能聽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靜脈輸液的一般知識、治療原則及輸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使患者從科學的角度認識靜脈輸液。
2.2 幫助患者盡快適應輸液 醫務人員把在輸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切反應向患者解釋清楚,要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如所患疾病、用藥目的、藥物的治療作用及其防治方法,護理人員在操作時應盡量做到動作輕柔,減輕患者的痛苦,對年幼患兒就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如一個4歲患兒患肺炎來門診輸液,看到護士拿著針就哭鬧不止,根本不配合治療,我們通過用親切的語言給予表揚和鼓勵,與患兒溝通,表揚他非常勇敢,消除其緊張心理。使之在以后的輸液過程中不哭不鬧,主動配合治療,獲得早日康復。
2.3 以優質的工作取得患者信任 當患者了解輸液的一般知識,親身體會到靜脈輸液并不可怕之后,剩下的憂慮就是對護士操作技術的信任。因此護士應具有多科、多類型疾病的治療、護理、康復和咨詢工作能力,工作中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嫻熟、細致的技術操作,以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對待患者,用恰當的語言回答患者的提問以消除患者存在的擔心心理。中肯的語義、和藹的語調、清晰的語音,對于患者來說有如一劑良藥。語言的交流可使護患心靈相通,消除影響疾病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才能使患者完全消除恐懼緊張心理。我們在進行靜脈輸液時,嚴格執行技術操作規程,在靜脈穿刺時盡量做到一針見血,讓患者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對護士產生充分的信任,因而受到了患者的贊譽。有的患者家離其他醫院較近,但他們寧可舍近求遠到我院門診來輸液治療。
多年來,我們綜合運用上述方法,對來我門診靜脈輸液的患者給予恰當的心理護理,增進了醫患間心與心的交流,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