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EICU重癥病人的心理護理
董勝男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討對EICU重癥病人進行心理護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顧性地分析2010年間共收治各種原因入住EICU的160例清醒重癥病人的心理護理措施。結果160例清醒重癥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心理問題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消除,病人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極大的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結論及時、合理的心理護理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EICU 重癥病人 心理護理
隨著醫學領域的不斷發展,護理科學也在飛快進步,在疾病診治的過程中,伴隨生理改變而出現的病人心理變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危重癥病人面臨的不是生命威脅就是遭受軀體傷殘,心理正處于高度應激狀態。此時,如果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就會緩和其緊張情緒,有助于轉危為安,否則,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緊張之時,再加上搶救時的種種刺激,就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1]。
1 臨床資料
2010年間共收治各種原因入住EICU的清醒重癥病人16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55例。有機磷農藥中毒102例,Ⅱ型呼吸衰竭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急性發作32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6例。
2 EICU重癥病人常出現的心理反應
2.1 驚慌恐懼危重病人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傷害或病情急劇變化而來醫院就診,患者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來診時常表現驚慌失措,向醫護人員提出過高過急的要求,態度也不好,情緒波動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醫療救助,以搶救他(她)的生命。
2.2 焦慮不安由于突然患病或病情加重,會對病人產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懼交織在一起,表現出急躁、焦慮,甚至不配合治療[2]。
2.3孤獨壓抑為了便于監護和搶救急重癥病人常常將患者安置在一個特殊的病室環境中。在EICU病房內,遠離親人和朋友,探視也受時間限制,醫護人員也無暇與之攀談,使患者有一種深深的隔離感和孤獨感。時間過久了,就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壓抑心理,表現為煩躁、輾轉不安、激動易怒、神志恍惚,甚至出現譫妄,嚴重者可出現輕生的念頭。
2.4 自我形象紊亂指個體對自己身體結構、外觀、功能的改變,在感受、認知、信念及價值觀方面,出現健康危機。
自我形象紊亂是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是由多種疾病或治療手段造成的。在臨床,除了要注重對引起自我形象紊亂的疾病進行護理外,也應注重對病人的自我形象紊亂的護理。
2.5 呼吸機和EICU依賴 長期機械通氣的病人,習慣于被動輔助通氣,多對呼吸機有依賴心理,恐懼撤管,擔心呼吸困難和窒息的發生。將要撤離EICU的病人,由于對自己缺乏信心,對普通病房的醫務人員缺乏信任,擔心疾病復發,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EICU依賴。
3 EICU重癥病人的心理護理
3.1 對EICU重癥病人實施心理護理的原則。
3.1.1 有緩有急 首先處理緊急的、嚴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應。
3.1.2 有的放矢 針對病人出現的不同心理反應,采取相對的心理護理措施。
3.1.3 與搶救同步 護士應邊觀察邊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在進行操作的同時簡明扼要的說明意圖,既能消除病人的疑慮又能得到患者的配合。 3.1.4心理換位 諒解病人的過激行為,積極預防病人的心理創傷。
3.2對EICU重癥病人心理護理措施
3.2.1 減少不良刺激,穩定患者情緒是心理護理成功的前提急危重癥病人以服毒、外傷、各種臟器功能衰竭急性發作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勢兇險,患者對疾病缺乏認識,各自表現為 緊張、焦慮、恐懼、悲觀失望等等,護理人員在迅速、及時、有效配合搶救的同時,應首先穩定病人的情緒,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動積極配合救治,提高搶救成功率。
3.2.2 護理服務情感化、規范化、人性化首先,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合理安置治療體位,指導患者掌握肌肉放松和調整呼吸的方法。治療護理時,醫護人員態度認真、操作輕柔、動作敏捷,患者的生命體征異常時,沉著、鎮定,使患者產生信賴感,撤離監護室前,做好解釋和保證,以消除病人焦慮。其次,主動了解患者的自覺癥狀、性格特征、生活習慣,根據“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制定護理計劃,盡可能不用或少用影響病人定向力的藥物。護士在病人意識恢復后應作好心理護理,給予心理支持,包括用柔和堅定的目光注視,溫和善意的微笑,恰當的握手,對患者的痛苦恰到好處的解釋等,使患者緊張的心情放松,解除其恐懼心理。再次,注意患者自尊心的維護,盡可能地減少病人全身裸露的次數和時間,在為病人做擦浴、導尿、灌腸等處置以及患者解大小便時,要隨時給予遮擋。
3.2.3 建立良好的病人支持系統身患重病的ICU病人獨自忍受著疾病和治療帶來的巨大痛苦,隨時為自己的生死擔憂,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援助支持病人。除護士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開朗、幽默的性格和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出現在病人的面前,多詢問、安慰和幫助病人,使病人受到感染外,還要幫助病人與同室病人建立友好的關系,積極與親人溝通,必要時取得社會的支持,讓病人感到有依靠,消除病人的孤獨感。
3.2.4加強非語言交流 除了正常的語言交流外,對于不能張口說話的病人,應加強對其的非語言交流。護士可用手勢、眼神、寫字等方式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要,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3]。
3.2.5音樂療法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優美的旋律會通過聽覺產生美感,使人感到安寧、愉悅。針對危重癥病人這個特殊群體,采用音樂療法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焦慮和恐懼,并且利用音樂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喚醒病人愉快的思想聯系和情感,暫時忘卻置身的環境,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的心境,使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4]。
4 總結
心理護理是一門精細的藝術。通過對入住EICU的160例清醒重癥病人進行心理護理,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除了病人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讓病人從不良的心境中解脫出來,使軀體治療和心理護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明顯地促進病人的康復。及時、合理的心理護理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王志紅,周蘭姝.危重癥護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2]樊平花.急危重病人心理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5):1374.
[3]周麗嫦,李汝英,趙楊懿.急性危重病人的心理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21):3279.
[4]李雪梅,宋文娟.危重病人的心理問題與護理措施[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9,1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