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首次注射心理體驗的質性分析
佚名
作者:紀忠紅 張春梅 周萍 倪瑞菊 呂懷娟
【摘要】目的:研究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首次真人注射練習的心理體驗及該活動對護理專業(yè)教學雙方的影響。方法:應用質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學生首次注射時的心理感受、體會,再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結果:首次注射對護理專業(yè)學生鞏固專業(yè)思想、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動機與興趣、正確地認識自己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首次注射護生有緊張、害怕、興奮等的心理體驗。結論: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關注學生心理,促進教學相長與反思;改善師生關系,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護生;注射;心理體驗;質性研究
注射是每個護理專業(yè)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能,也是日后在護理職業(yè)生涯中每天必須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我院護理系多年來在注射操作技能練習時,采用學生相互注射即實戰(zhàn)演練的方法,頗受學生的歡迎。本文旨在對學生首次真人注射練習的心理體驗進行質性研究,了解該活動對教學雙方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護理系學習《護理基本理論與技術》課程的學生890人,共18個班級,其中男生47人,女生843人。研究對象都經過了一些護理專業(yè)基本理論的學習與技能的模擬訓練,對注射方法(皮內注射和肌內注射)都經過了多次的模擬練習。
本次真人注射練習,即每個學生輪流扮演“護士”和“病人”,分別進行注射和被注射的練習,在注射前、后每個同學們就自己扮演“護士”和“病人”的不同心理和本次注射活動過程的感受進行描述;隨機訪談5個參與注射帶教的老師,然后就收集的資料進行閱讀、整理、歸納、分析。
2結果
同學們寫了很多的感受、感想、感慨和感謝,經仔細閱讀、整理,歸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做“護士”的心理體驗:不同年制、班級、性別和年齡的學生在首次扮演“護士”角色時,均有不同程度的緊張、興奮、害怕、勇敢、新奇、激動、恐懼、焦慮、刺激、期待、開心、成就感等的心理體驗,并在注射前后分別表現出不同的心理。
2.1.1緊張:95%以上的學生首次做“護士”感覺緊張。“雙手發(fā)抖,無法控制”、 “雙手無力,不聽使喚”、“ 雙手冰冷,手指僵硬”、“手心全是汗”、“雙腿發(fā)軟”、“腦袋幾乎一片空白”、“心嗵嗵地跳個不停”等等,緊張心理的發(fā)生主要與平時的操作練習對象是模擬人而這是第一次真人注射、要求比較嚴格有關。在注射完后,學生們普遍由緊張轉為興奮,感覺自己很勇敢,很有成就感。
2.2.2害怕:在做“護士”前,學生普遍感覺害怕,怕打痛了同學,怕打錯了部位,怕針斷了,怕自己的技能不熟練,怕同學不配合,怕老師的訓斥,怕同學嘲笑自己等等,害怕心理的發(fā)生主要是擔心彼此技術糟糕和心中有所顧慮所導致。在注射完后,學生們普遍感覺自己的害怕、擔心頗為多余,沒有必要顧忌太多。
2.2.3興奮:盡管緊張、害怕,但在操作前仍然充滿了興奮、激動、好奇,因為是第一次,更主要的是覺得自己終于學有所用、可以大顯身手了,興奮、激動之情油然而生。注射結束后大多數的同學們還沉靜在興奮、激動中,“仿佛注射的不是生理鹽水而是興奮劑一般”,期待著下次真實的注射練習早點到來和有更好的表現。
2.2.4遺憾:在注射結束后,同學們對自己整個過程的表現都感覺小有遺憾,畢竟這是人生經歷中的第一次,少數同學有自責、郁悶、內疚、沮喪等負性情緒產生,“連一副小小的針筒都拿不好,真沒用”、“怎么一碰到真的就不靈了呢”、“眼高手低,連個小小的皮丘都不能一次性成功”等等。
2.2做“病人”的心理體驗
2.2.1痛苦:同學們幾乎都有過做病人、被注射的體驗,記憶中曾經的痛苦被此次的注射練習喚醒,在注射前普遍感覺痛楚,“肌肉緊繃”、“眼睛緊閉”、“雙手緊握”、“心揪著”、“眼淚不自主流下來”;在注射完后感覺沒有預想的那樣痛苦,也沒有記憶中那么恐怖。
2.2.2害怕:同學們幾乎都害怕被注射,與小時候曾經有過的注射經歷有關。
其中最多的是怕痛,其次怕“護士”的技能不熟練,還有怕斷針帶來的不良后果;因為是同學之間的練習,沒有同學怕護士態(tài)度不好。在注射完后感覺害怕沒用,只有面對,“忍一忍就過去了”。
2.2.3勇敢:盡管害怕,痛苦,“病人”普遍在想著要好好配合“護士”同學,調整自己,放松自己,免得引起“護士”的緊張,并且思考自己如何做一名好護士,勇敢、奉獻、合作的精神得以體現;少數同學對自己的表現有些不滿,“就蚊子咬一口,我卻一直哭,真沒用”。 2.3學生體會:學生們在這次真實的練習中有很多的體會,他們深深感悟到親身體驗的重要,“理論用到實踐會更深刻”、“對別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重要的是雙方的心態(tài),合作要好、溝通要暢”、“要認真,膽子要大、心要細”、“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鍛煉”、“無論從自己或從他人角度都能學到很多”、“害怕、擔心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學會面對和解決”等等;認為得到了很多重要的東西,如“提高了專業(yè)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自信心”、“培養(yǎng)了同理心”、“很有成就感、滿足感”、“找到了做護士的感覺”;不少同學從這一活動中反思了自我,發(fā)現了自身的優(yōu)點及存在的問題,勉勵自己學得更好,做得更好,對未來充滿信心;還紛紛表達了對老師的敬佩和感恩之情等等。
3結論
對護理專業(yè)學生首次注射練習時心理體驗的研究發(fā)現,該活動對改革教學方法、鞏固學生專業(yè)思想、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動機與興趣、促進師生反思與教學相長、改善師生關系、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有著相同的心理體驗,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情有著多種不同的心理體驗。從首次注射反映出學生的心理普遍比較積極、健康,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能和同學合作愉快,并為對方考慮,相互鼓勵相互支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善于從經驗中學習,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但是每個學生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個人需求、專業(yè)學習的態(tài)度等等的情況不同,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反應也就不可能相同。少數同學自始至終都表現得樂觀、積極;大部分同學開始表現緊張、害怕、退縮,有的經過自我鼓勵就可以得到改變,有的則需要帶教老師或同學的鼓勵才能改變;少數學生對自己整個過程的表現有些遺憾,對于負性情緒的體驗,能調整并決心在今后的學習中改正自己的缺點;極個別學生自始至終都表現出消極傾向。
4討論
3.1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學習動機與興趣:護理操作技能訓練在護理專業(yè)學生中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形式。但“學生在模擬病區(qū)的實踐過程中存在機械性的模仿、機械性的操作現象[1]。”本次注射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真實的環(huán)境,在與“病人”的溝通合作時,同學們獲得了比較真實的感受,能夠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在反思自己的語言與行為中,不僅發(fā)現了自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還提高了護理專業(yè)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進一步鞏固了專業(yè)思想,確立了今后的目標,為將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護士奠定了基礎。
3.2關注學生心理,促進教學相長與反思: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形式比較多地在于教師的知識傳授,技能的示范,較少能夠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而學生之間真實的注射練習要求每個教師必須耐心地帶教、嚴密地觀察、嚴格地規(guī)范每一個學生。因此,本次活動在因材施教、啟發(fā)式教學、關注學生心理方面,在給每個個性化的學生帶教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與展示。
閱讀了學生心理體驗的描述后,教師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引發(fā)了教師們進一步的討論與學習。“對于不同特點的學生如何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學生的溝通訓練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這個學生的問題究竟何在?”、“畢竟他們是第一次,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予以耐心、鼓勵與支持”等等。
3.3改善師生關系,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學生學習各種知識,不能直接轉化為能力,只有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經過形成技能這一環(huán)節(jié),才能形成作為個性心理特征的能力[2]。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理論課教學形式,容易使學生產生煩倦,同時也不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利于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能力[3]。在注射練習時,每個同學都和老師零距離的接觸,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描述,也為老師和學生的溝通提供了平臺,老師及時地反饋更增加了彼此之間的理解。此外,在注射中,“護士”對“病人”的不同表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應對的方法,特別是一些意外狀況,既鍛煉了老師們的應急處理能力,也為同學們做了良好的示范。同學們在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在與老師和“病人”的溝通合作中,綜合素質與能力得到了提升。
[1]紀忠紅.論學校教學模擬病區(qū)的建立[J]. 中華護理教育,2005,9(4):23-25
[2]葉奕乾,何存道.普通心理學(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94
[3]李秋萍.人際溝通[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