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內固定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圍手術期護理
宋春英 路永勤
【關鍵詞】 D.H.S;轉子間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損傷,傷后髖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局部骨質疏松脆弱,骨折多為粉碎性,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圍手術期的護理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年齡和全身情況進行一系列的護理。
1 臨床資料
本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齡46~74歲,平均年齡60歲。左側29例,右側17例。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39例,陳舊性骨折7例。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的性別、年齡、性格、文化程度和社會經歷的不同,對手術引起的心理反應也有個體差異。我們應給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心理支持以消除他們的焦慮、緊張情緒。與患者交談時,講解手術的意義及方法,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治療護理,耐心地等待手術。
2.2 飲食指導 在飲食上注意營養,多食含鈣質、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以利骨組織形成,且多食水果、蔬菜,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防止發生便秘[1]。
2.3 術前準備
2.3.1 脛骨結節牽引 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在準備行手術治療時要先行脛骨結節牽引術,牽引的目的是使移位的骨折復位,并且緩解疼痛,使局部休 息。一般在牽引后3~7日內行手術治療[2]。在牽引過程中要經常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檢查牽引裝置,保持牽引有效,每周2次牽引眼換藥,防止牽引眼處感染。此手術一般為擇期手術,應行術前檢查,以了解機體健康狀況,應向患者講解各項檢查的目的、意義及配合要點。
2.3.2 預防術后感染 術前1日需行床上擦浴,洗頭,剪趾甲、備皮,并避免劃破皮膚,備皮后患肢皮膚清洗干凈,用75%酒精消毒整個患肢后用無菌敷料包裹,術晨再次消毒包扎[1]。手術區周圍皮膚若有破損、化膿性感染病灶等需治愈后才能手術。
2.3.3 禁食禁水 術前禁食12h,禁水4h,以防手術麻醉時發生意外,請患者嚴格配合。
2. 4 康復準備 術前應教會患者股四頭肌舒縮運動的方法,讓患者練習踝關節背屈,然后繃緊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如此循環,重復20~30次[3],這樣進行舒縮鍛煉,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并協助指導患者在床上練習大小便,以防止術后因不習慣床上排便而引起的尿潴留和便秘。
3 術后護理
3.1 監測生命體征變化 觀察患者面色、表情、脈搏、呼吸和血壓及傷口出血情況。對于術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應在24~48h內嚴格觀察并記錄傷口出血量及引流量,及時更換被血浸濕的敷料,遵醫囑及時給予止血劑,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或打折。如果發現患者傷口出血過多、面色蒼白、煩躁不安、脈快等休克先兆時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3.2 保持氣道通暢,預防肺部并發癥 為預防肺部并發癥,硬膜外麻醉6h后,及時給予頭高位45°,以使患者有較好的通氣量。術后3日即可坐起活動,定時協助患者變換體位,翻身拍背,以利肺部分泌物的引流,并鼓勵患者做擴胸、深呼吸和咳嗽以增進肺功能,防止肺部感染的發生[1]。
3.3 觀察患肢外觀及血運,早期發現下肢深靜脈栓塞 對于老年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其血液粘稠度高,長期臥床致血流減慢,極易造成血管栓塞。適當運動可減少發病率。因此術后應鼓勵和指導患者多做患肢主動舒縮活動。每天注意觀察患肢有無腫脹、疼痛、對比觀察雙下肢的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發現患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曲張,體溫多不超過38.5℃,常有輕度的全身性反應時,應警惕深靜脈栓塞的可能[4],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患肢制動,根據醫囑協助行多普勒血管檢查及溶栓治療。
3.4 早期識別、治療和預防肺栓塞 肺栓塞是引起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它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常有漏診和誤診。急性肺栓塞常見的癥狀有突發性呼吸困難、胸痛和咯血、心絞痛、暈厥等[5]。對于粉碎性骨折,在護理過程中護士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應高度懷疑肺栓塞,要立即通知醫生,同時給予吸氧、備好搶救物品和藥品,配合醫生給予止痛和溶栓治療[5]。在預防上,可首選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克塞預防、靜脈滴注右旋糖酐和補充足夠的液體量。此外,術后應早期讓患者進行主動和被動運動。
3.5 預防感染 嚴密觀察體溫變化,保持傷口外敷料清潔、干燥,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發生感染。此外,留置尿管期間,要保持尿管通暢,待患者有感覺后應遵醫囑及早拔除尿管,以防止尿路感染。
4 功能康復指導
4.1 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后的康復指導 病情平穩可于術后6h飲水或進流食,且待疼痛緩解之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如上肢運動,足趾活動,踝關節屈伸及深呼吸運動等。如術日晚疼痛劇烈可遵醫囑給予止痛劑。保持床單位平整,干凈,保持皮膚清潔衛生,指導患者利用雙肘及健側下肢支撐抬高臀部,受壓骨突部定時按摩,臀部墊以水墊,防止褥瘡發生。術后第2天進半流質或正常飲食。
4.2 術后1~2天的康復鍛煉 術后1~2天拔除負壓引流管,根據患者全身情況開始康復鍛煉。鍛煉的程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勞為度,首先要抬高患肢,以消除腫脹。在床上練習坐起活動,踝關節的屈伸,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協助患者應用下肢功能鍛煉儀(CPM)做膝關節、踝關節的被動功能鍛煉[1]。患肢肌肉收縮,可促進肢體的靜脈及淋巴回流,減少肌肉間的粘連,消除腫脹,又可減少肌肉萎縮,給骨折處以生理壓力有利其愈合。
4.3 手術4周后的康復指導 4~6周后患肢不負重扶拐下地活動。協助患者先移到健側床邊,健腿先離床并使足部著地,協助抬起上身使患腿離床并使足部著地,再扶雙拐站起。上床時,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患肢先上床。8~12周開始負重活動。在此期間應由護士或家屬在旁守護以防止發生意外。
5 出院指導
出院前應指導患者在家屬的協助下進行自行上下床的練習,以便出院后能自理。并囑患者注意合理調節飲食,保證營養,防止便秘。多食含鈣質豐富的食物,對于骨質疏松的患者應遵醫囑服用鈣片,以避免再次骨折。避免體重過度增加,戒煙、戒酒。術后6周復查,若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復診。
6 小結
通過對46例D.H.S內固定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我們體會到術前加強心理護理、飲食指導以及術后并發癥的觀察、重視康復鍛煉及出院指導是關鍵。D.H.S內固定治療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鍛煉,大大縮短了臥床時間,減少骨折合并癥的發生。總之,在正確治療和精心的護理下,46例患者都順利地度過了圍手術期。
1易紅,肖江平.老年髖部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河北醫藥,2002,24(1):69-70.
2 陸裕樸,胥少門.實用骨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12.
3 劉花轉,李麥玲.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病人的康復指導.實用護理雜志,2002,18(8):24.
4 周為民,李曉強,吳元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研究進展.解剖與臨床,2002,7(3):125-127.
5 周鵬,胡大一.急性肺栓塞診治問答.中國醫刊,2001,3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