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盆底重建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
吳瓊 徐素芹
【摘要】總結了對11例盆底組織及陰道脫垂患者施行全盆底重建手術的護理措施,包括做好術前心理護理,陰道、腸道準備及合并癥的觀察與護理,術后的病情觀察、導管護理、會陰護理、并發癥、合并癥預防護理及出院后的自我健康護理。經及精心治療和護理,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隨防3~6月,療效滿意,僅1例患者術后出現盆腔小血腫,無1例感染、吊帶侵蝕、神經損傷等嚴重并發癥。認為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是盆底重建手術順利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子宮脫垂; 盆底重建;圍術期護理
盆底損傷和機能退化造成的盆腔臟器脫垂是中老年婦女尤其是絕經后婦女的常見病,嚴重影響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手術治療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采用骨盆底修復系統進行女性全盆底重建是國內外開展較新的一種手術方式,治療效果良好。我院于2009年1月~12月,采用全盆腔重建術治療盆腔臟器脫垂11例, 療效顯著,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1例患者系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療,年齡38~81歲,平均67.9歲。11例均有子宮脫垂,其中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或混合性尿失禁4 例、膀胱膨出1例、陰道前后壁膨出9例、會陰陳舊性裂傷5例。5例合并有內科疾病,其中高血壓4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甲狀腺功能減低癥1例。病程2個月~12年。
1.2治療及預后:11例患者均行全盆腔重建術,術前進行心理護理、做好腸道及陰道準備,術后在做好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加強盆底肌肉尤其是肛提肌鍛煉,出院后定期進行隨訪。11例患者均手術成功,1例出現盆腔小血腫,無1例感染、吊帶侵蝕、神經損傷等嚴重并發癥。住院時間8~14d,平均9.1d。11例患者隨診3~6個月,未見復發和吊帶排異。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緒,因此,恰當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本組11例患者入院后均由經專業培訓的責任護士進行心理疏導,讓其說出內心的擔憂和疑慮,減輕心理壓力。并給患者講解當今的有效治療手段和最新進展,幫助病人樹立康復的信心。使其正確對待手術,安心進入角色,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手術。
2.1.2肛提肌鍛煉:盆底肌肉是維持盆底支持結構的主要成分,在盆底肌肉中,肛提肌起著最為主要的支持作用,肛提肌鍛煉是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以便加強控尿能力和盆底肌肉力量[1],可以改善盆底肌的功能,增強病人自信,同時為術后肛提肌訓練打下基礎。本組11例患者均在術前進行肛提肌鍛煉,訓練方式為:平臥,全身放松,還納脫垂子宮或陰道壁后做縮肛運動,每收縮5s后放松,反復進行15min,每日3次。
2.1.3合并癥護理:盆底臟器脫垂以老年患者居多,常合并內科疾病,本組11例患者合并高血壓4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甲狀腺功能減低癥1例。術前我們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幫助完善各項檢查,將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給醫生,以便調整藥物及飲食,確保手術如期進行。
2.1.4飲食及腸道準備:術前5d無渣飲食,術前2d半流質,術前1d流質。
患者大多為老年婦女,電解質平衡維持功能降低,綜合考慮由于飲食控制、服瀉劑、灌腸等所造成的營養素、電解質的丟失,保持患者正氮平衡及電解質平衡,以利手術及恢復。
2.1.5陰道準備:絕經患者術前5d用歐維亭涂擦宮頸、穹隆、陰道粘膜及脫垂部分潰瘍面,每日1次,保持脫垂部位的回納,指導患者避免使用腹壓,穿寬松全棉內褲,保持會陰清潔干燥,潰瘍愈合后方能手術;術前3d碘伏陰道擦洗,每日1-2次。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術后6小時內予心電監測儀持續監測生命體征,6小時后取舒適半臥位。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會陰部劇痛,警惕陰道內切口血腫。術后24~48h陰道內有紗條填塞,一般患者陰道可流淡血性液體,約20~30ml,高齡及網片修補患者多見,注意有無異味及顏色加深、流血量增多。強調及早、足量進食,術后6h后進流質,肛門恢復排氣后進半流質,術后3d進易消化普食。兼顧老年患者消化吸收能力特點,制定個體化的營養方案。
2.2.2導管護理:術中留置陰道內腹腔負壓引流管者,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暢、無菌,觀察引流液性狀、記錄引流量;留置尿管開放2~3d,q3h夾放,2~3d拔管。
2.2.3會陰護理:保留尿管及會陰傷口拆線前,0.05%碘伏擦洗會陰,每日2次,注意徹底清潔大小陰唇皺褶間的分泌物、肛周及大腿根部污跡,保證會陰護理的質量,以防逆行感染,影響陰道內傷口的愈合。
2.2.4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全盆腔重建術常見的并發癥為膀胱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2]及網片相關的并發癥如侵蝕和感染,術后密切觀察尿液性狀,陰道流血、流液情況及加強會陰護理;觀察有無下肢感覺異常(酸脹感)、下肢活動障礙、下肢腫脹等癥狀;術后5d鼓勵高纖維素飲食,防止便秘及使用腹壓,使網片盡快與周圍組織相容,如無特殊情況,按術后活動程序加強主動及被動活動。本組11例患者中,1例出現盆腔小血腫,無1例感染、吊帶侵蝕、膀胱損傷、神經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并發癥。
2.2.5肛提肌鍛煉。
3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術后1月、以后每3~6月隨訪1次,若有下腹部、會陰疼痛及陰道流血時應及時就診;禁房事、盆浴3月;同時指導患者注意改變使腹壓增高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如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長期站立、蹲位、負重, 長期慢性咳嗽、便秘等。注意適當鍛煉增強體力。對于合并慢性咳嗽、便秘的患者,指導其及時治療。指導患者保持會陰部清潔和盆底肌肉鍛煉,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盆底肌肉張力。11例患者隨診3~6個月,未見復發和吊帶排異。
4討論
盆底重建術是集婦產科、泌尿外科、肛腸科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它帶來了新的概念、觀念和外科技術,維護了中老年女性的身心、社會交往、健康。女性盆底重建術具有微創、手術時間短、術后疼痛少、恢復快等優點,治療成功率可達90%以上。女性盆底重建手術成功不僅僅取決于手術過程,圍手術期護理也同樣重要。良好的圍手術期護理加強患者及家屬對治療過程的理解,促進患者創面的愈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確保圍手術期的順利度過,同時指導患者長期的自護方法,使患者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1]Freeman RM.Initial manage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duloxeti[J]. BJOG 2006, 113(Suppl1):10-16
[2]黃豐綠,蔡燕燕,謝惠蓮.婦科腹部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山東醫藥,2006, 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