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踝關節嚴重損傷156例的圍手術期護理
申彬 姚茹
【關鍵詞】 肌腱;骨瓣;踝關節;損傷;護理
0引言
踝關節是人體負重最大的屈伸關節,其完整性破壞后,將對其行走功能產生影響. 我科200003/200710,針對踝關節解剖上的生理特點,利用踝關節周圍的肌腱[1]和骨瓣[2]進行轉位手術治療踝關節嚴重損傷病例156例,并進行了圍手術期護理,術后隨訪8~36 mo,效果滿意.
1臨床資料
本組男81例,女75例. 年齡12~59歲,致傷原因:運動傷82例,高處墜落傷43例,機械傷31例. 均為雙踝骨折合并一至兩處韌帶斷裂,或同時合并有下脛腓關節分離及距骨骨折和脫位. 86例實施肌腱轉位修復韌帶,70例實施帶蒂骨瓣轉位距骨植入術.
2護理
2.1術前護理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3],作好患者的初步處置,按照護理程序,運用和藹的態度與患者交流與溝通,耐心傾聽患者和家屬的主訴,搜集患者的健康資料,進行入院評估,明確觀察和護理要點,解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并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和配合手術.
2.2術后護理①病室環境安靜、清潔、空氣流通、陽光充足. ②給予舒適的臥位,抬高患肢,促使靜脈血液回流,減輕組織水腫;③鼓勵患者勤翻身,多飲水,預防褥瘡及泌尿系統感染,訓練患者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④給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的飲食.
2.3術后并發癥的觀察①注意觀察肢端皮膚的顏色、溫度、腫脹程度,發現肢端皮膚發熱、發紫、發涼、腫脹,疼痛呈嚴重搏動性,提示血液循環障礙,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②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換藥時注意觀察皮瓣的顏色有無壞死情況. ③術后訓練,指導患者床上定時排便,預防便秘.
2.4功能鍛煉麻醉消失后,鼓勵并指導患者活動足趾關節,以防止關節僵硬、肌腱粘連肌肉萎縮,踝背伸蹬腿,膝關節伸屈、抬舉,踝關節跖背屈功能鍛煉,幅度不可過大,由被動到主動,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從第2周起加大踝關節自主活動范圍,不可旋轉及反轉,4 wk后患者可扶拐下地輕負重步行,去固定后,做搖足旋轉,斜坡練步,加快關節功能早日恢復.
2.5出院指導將足背伸、按壓跖屈、牽拉旋轉等手法及中藥的理筋通絡方法教給患者并指導其有計劃地進行鍛煉,保持心情舒暢,鼓勵患者多曬太陽,合理調配飲食,定期復查.
[1]高建明,徐達傳,鐘世鎮. 跟腱缺損修復的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0,18(2):99-101.
[2]常建琪,宿華偉,鄧永忠,等. 趾短伸肌蒂跟骨瓣移植的解剖及臨床應用[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99,22(3):219.
[3]楊冬葉, 廖貴清, 蘇宇雄,等. 腹直肌-腹膜瓣移植修復舌缺損的圍手術期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0):89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