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射頻消融治療心律失常患者128例的圍手術期護理
王紅
【關鍵詞】 射頻消融術;心律失常;圍手術期;護理
1 臨床資料
200202/200510來我院介入治療中心應用射頻消融術治療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8(男71,女57)例,平均年齡42(10~70)歲. 其中,單純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98例,預激綜合征30例;合并高血壓43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4例. 對伴有合并癥者術前給予必要的降壓、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治療,待心功能、血壓平穩后再行射頻消融術治療. 結果:本組成功123例,成功率為96%. 患者術后24 h下床活動,平均手術時間2~6 h,平均住院天數5~7 d. 合并氣胸1例,經吸氧及胸腔穿刺抽氣,痊愈出院.
2 討論
①術前護理. 術前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該手術的方法、過程,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應癥狀及術后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緊張情緒,增強信心,以取得患者的最佳配合. 詳細了解病情,為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如心肌穿孔、心包填塞、血栓栓塞、血氣胸等,做好相應的搶救準備. 術前1 d進行術野皮膚的備皮,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以防術后下肢彎曲而導致穿刺部位出血. 做好手術所需的各種器械、導管、搶救器材和搶救藥物等的準備工作. ②術中配合. 擺好患者體位,連接各監護、監測儀器. 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理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在射頻消融期間,如患者出現PR間期延長,持續快速交界性心動過速和房室傳導阻滯,應立即報告醫師停止操作,密切觀察射頻儀阻抗,并間斷詢問患者有無疼痛感及其他不適,若出現劇烈疼痛或其他不適,應立即報告醫師停止放電. ③術后護理. 為避免術后穿刺部位血腫的形成,術后應囑咐患者平臥位8~12 h,穿刺靜脈時在穿刺口貼止血貼,局部沙袋壓迫6 h,保持穿刺側肢體平直,禁止屈髖、屈膝,避免打噴嚏等使腹壓增高的動作發生. 穿刺動脈時在穿刺口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局部沙袋壓迫12,24 h后才可下床活動. 要保持患者穿刺側肢體制動,囑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因過早活動而引起出血. 持續床旁心電監護24 h,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心律、呼吸等的變化;觀察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強弱是否一致及患側肢體皮膚溫度、顏色,詢問患者有無患側肢體麻木感,以預防血栓形成. 術后患者常因平臥位、肢體制動、擔心穿刺處出血、不習慣在他人在場的環境下排便等多種因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難[1],此時可給予熱敷或按摩腹部等誘導排尿,盡量不采用導尿術,以減少感染機會. 術后應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時用力加重心臟負擔. 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抗凝藥物. 服藥期間注意觀察有無牙齦、皮膚黏膜出血傾向,必要時檢查血小板、出凝血時間. 另外,氣胸是射頻消融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2]. 本組1例患者術后出現胸痛、氣促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拍胸部X光片后確診,考慮是因手術操作時穿刺過深所致. 即給予半臥位,持續中流量吸氧,協助醫師行胸腔穿刺術或閉式引流術后,病情緩解.
【參考文獻】
[1]王萍,馮恭新. 術前排尿訓練對心血管介入患者術后排尿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7):536.
[2]曹春玲,周慶. 一例射頻消融治療預激綜合征致心包填塞的搶救與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00,15(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