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頸部皮膚軟組織擴張術56例的圍手術期護理
佚名
作者:周琴,趙京霞,鄒小梅,梁敏,雷艷
【關鍵詞】 組織擴展
【關鍵詞】 頸;皮膚;組織擴展;護理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56(男35,女21)例,年齡8~49歲,均為燒傷后頸部瘢痕增生需要整形的患者. 應用擴張器共91個,其中應用一個擴張器30例,多個擴張器26例(2~5個),擴張器容積為50~500 mL,手術分二期實行. 一期手術是將擴張器埋入頸部或頸側皮下淺筋膜深面,術后常規擴張,達到預期效果后行二期手術. 二期手術是切除需整形部位的瘢痕,用擴張后額外的皮膚修復.
2護理
2.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情緒穩定,心態平和是手術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本組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面頸部畸形,自卑感較強,護理人員應尊重、理解、同情他們,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科學性、先進性、優越性,介紹類似手術的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和安全感,減輕或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在良好的狀態下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②皮膚準備:術前應嚴格按無菌手術要求準備手術區域皮膚. 需擴張部位的皮膚應該無癰癤、破潰、感染等,如術野部位瘢痕凹凸不平或因瘢痕攣縮造成內隱或潛在小腔,腔內積垢較多者,應用溫水浸濕患處,使積垢軟化,易于清洗. 或用棉簽蘸石蠟油將瘢痕小腔的污垢溶解,再用酒精、清水洗凈污物.
2.2一期手術后護理①傷口及引流管的觀察:頸部血運豐富,術中、術后易出血. 術后需密切觀察傷口滲血情況,防止血腫壓迫氣管和頸動脈竇而引起呼吸、心跳的改變. 保持引流管通暢及引流瓶負壓,隨時檢查引流管有無脫出、漏氣、阻塞并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及量. 瓶內引流液一般為50 mL左右,若引流出血性液體超過100 mL則提示有出血的可能,應嚴密觀察出血情況和生命體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②擴張囊內注液的護理:擴張器一期手術切口愈合拆線后,每隔3~7 d向囊內注水1次,注水量為20~50 mL,再注水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常規消毒閥門部位皮膚,注射時用注射器接4號半針頭緩慢推注,邊推邊觀察擴張區皮膚顏色,并聽取患者主訴,如有腫脹、皮膚顏色蒼白,應停止注射,若反應嚴重,可回抽部分液體. 注射后輕輕按壓針眼1 min,以防外滲. ③擴張部位并發癥觀察及皮膚的護理:頸部皮膚軟組織擴張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部位[1]. 嚴密觀察術后有無血腫、感染及擴張器外露外滲等并發癥,如發現問題應及時提醒醫生進行處理. 被擴張的皮膚組織逐漸變薄,擴張部位皮膚的抵抗力和耐受力亦會逐漸降低,應注意保護局部皮膚免受外界壓迫和摩擦,避免硬物碰撞或銳器刺破擴張器.
2.3二期手術后護理①傷口觀察:擴張器二期手術取出擴張器后,利用額外的皮膚修復瘢痕切除部位,術后1~2 d最易發生血運障礙,應密切觀察皮瓣血運及傷口滲血情況,若皮瓣溫度下降,色澤蒼白,說明動脈供血不足. 若皮瓣發紫或有瘀斑、腫脹則說明靜脈回流障礙,應及時匯報醫生處理. ②飲食護理:為避免頸部移植皮瓣移動,術后3~5 d一般行高蛋白、高熱量的流質飲食,以促進傷口愈合. 患者不能自己進食者應耐心喂食,保證足夠的營養.
2.4康復期護理傷口愈合后被擴張的皮瓣有一定的攣縮現象,拆線后指導患者多做頭部后仰運動,提拉周圍皮膚. 應堅持配戴頸托固定,減少低頭動作,睡覺時用墊枕將肩部墊高,頭枕部接觸床面,使頸部植皮區達到最大限度的伸直位置. 同時也可適當進行理療和局部按摩,力爭達到最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汪勇, 姜會慶, 胡心寶, 等. 頸部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的并發癥及其防治[J]. 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04,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