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頸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護理
徐子杰
: 頸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可引起背部疼痛以及神經癥狀。嚴重的頸椎骨折、移位、骨片壓迫損傷骨髓,或結核、腫瘤、環樞椎脫位等壓迫骨髓,都可以導致高位截癱,給病人造成身體傷殘和心理創傷,加上嚴重的并發癥而死亡。一般高位截癱病人,都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和精心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我科于2003~2006年共收治頸椎骨折并高位截癱病人15例,不全癱瘓病人6例,共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齡22~56歲,平均36歲;工人13例,農民8例;感覺恢復,能獨立行走10例,能扶拐站立上下輪椅5例,效果不佳6例。
單純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我院2004~2005年共收治100余例,年齡在中年以上較多見,老年人較少,一般是工作不慎或意外事故導致,通過X線片確診,加強治療和護理及功能鍛煉,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2 脊椎骨折急救處理及病情觀察
在現場搶救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使患者神經受損傷。
(2)預防及搶救休克。
(3)搬運患者時,要力求動作輕,穩,不傾斜,少震動。
(4)運送患者最好采用硬板床,使患者取仰臥位,若用擔架或軟推車,必須使患者取俯臥位,不論采取何種臥位,都應使患者脊椎保持伸直位。
(5)對傷勢嚴重、昏迷或休克患者,要取仰臥位,頭偏向一方,以利病情觀察和呼吸道通暢,此時,如用軟床則需注意在患者傷椎處放置墊枕。
病情觀察:脊椎壓縮骨折是一種創傷性骨折,其病情輕重依機體受損程度及椎體損傷的數目而不同,輕者只有局部疼痛及運動不便,重者可有不同程度休克。因此,必須加強對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變化的觀察。
3 功能鍛煉
病人入院后即給予顱骨牽引,每次翻身時必須拉好牽引弓,防止滑脫,一般6~8周就可以停止顱骨牽引。可用頸托固定,每次翻身要幫助按摩肌肉,活動關節部位,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3個月后骨折基本愈合,可協助病人練習翻身或用靠檔架,墊好讓病人靠坐,因病人康復后需要靠坐輪椅生活,所以護士必須教會靠座,做好輪椅訓練,預防失去平衡而摔傷,叮囑家屬照顧好病人,經3個月后可幫助病人扶雙拐鍛煉,而護理人員或家屬在旁扶持和照顧。總之,要讓病人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增強鍛煉的信心,早日恢復健康。 4 護理
4.1心理護理 高位截癱的病人一般年輕人和中年人較多,而且起病快,意外損傷后病人即癱瘓,常無思想準備。我們要積極耐心地做家屬和病人的思想工作,給病人以思想上的安慰,使病人和家屬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防止并發癥發生。
4.2傷椎處護理 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使患者脊柱保持于伸直位的重要措施,是使患者臥硬板床及在傷椎處墊枕,要墊枕平坦,一般要求傷處墊枕10~15cm。患者對于墊枕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要耐心細致的做好解釋,使其清楚認識墊枕對治療的重要意義,從而主動配合而不隨意將墊枕移位。
4.3高熱和呼吸道的護理 中樞性高熱對高位截癱病人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需要注意控制。主要是體溫傳出中樞和傳入通路阻斷,不能調節機體溫度。如在合并感染時體溫可高達39.5攝氏度以上,對體溫異常應采取積極的措施,保持一定的室溫,用溫水全身擦浴,物理降溫;如果體溫還是降不下來,可用冰塊冷敷,讓體溫降至36.5攝氏度左右。每次翻身時拍打背部和胸骨,以利痰咳出,防止墜積性肺炎或肺不張。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如出現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做氣管切開,如痰液咳不出、較稠時,每日可用抗菌素或霧化吸入2~3次。控制肺部感染。
4.4褥瘡的預防 保持床褥松軟、清潔和干燥,給病人墊上厚的海綿墊,也可用氣墊床,每2小時翻身1次,翻身時要保持脊椎中立翻轉,防止脊椎扭曲而造成新損傷。翻身時用50%酒精或滑石粉按摩骨突部位的皮膚。每日用溫開水擦洗全身2次。肛門及會陰部位要經常擦洗干凈,達到皮膚消毒和舒筋活血的作用。
4.5泌尿系統感染的護理 高位截癱的病人因泌尿系統感染而致腎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對泌尿系統的護理是很重要的,入院后即在無菌操作下留置導尿,保持尿道通暢及尿道口清潔,每日用生理鹽水或新潔爾滅菌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導尿管應每周更換1次。1個月后拔出導尿管,定時按摩擠壓膀胱底部,使尿液排出,也可建立自主和反向性膀胱。
4.6胃腸道護理 全截癱病人常因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致使膈肌上開或下降受限,加重呼吸困難。此時應禁食3~5日,必要時腸胃減壓、肛門排氣等。
4.7協助復位,指導功能鍛煉 在復位前要將復位的意義及方法向患者解釋清楚,使其打消恐懼心理,取得合作。復位時要鼓勵患者做深呼吸,使腹肌放松,復位后要在傷處墊枕。這時對于脊柱保持直立對傷柱的恢復是十分重要的。
功能鍛煉主要是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動靜結合”,促進機體全身和局部的氣血運行,有利于傷椎的恢復。同時,通過腰脊肌鍛煉,可減少腰痛和由于長期臥床導致的不適。通過護士的指導,功能鍛煉是每一個病人都可以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