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干預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不良反應中的應用探討
王文婷
【摘要】 目的 探討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不良反應的原因及類型,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及護理措施。方法 對3930例FFA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3930例發生不良反應185例,占4.71%。其中,一過性惡心伴胸悶123例,占總例數的3.13%;惡心、嘔吐40例,占1.02%;蕁麻疹13例,占0.33%;暈厥3例,占0.08%;腹痛3例,占0.08%;胸悶2例,占0.05%;過敏性休克1例,占0.03%。結論 盡管FFA比較安全,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但仍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關鍵詞】 熒光素血管造影術 不良反應 護理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 FFA)是通過靜脈注射熒光素鈉在眼內血液循環時發出熒光,利用照相機連續拍片,動態觀察和記錄眼底血管的微細結構及血管的血液動力學和血管生理病理改變,對眼底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熒光素鈉也會出現一些如惡心、嘔吐、蕁麻疹、暈厥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可致過敏性休克而死亡[1]?,F將我院行FFA檢查的3930例患者中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和類型以及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3年4月~2007年12月共完成FFA檢查3930例,其中男1935 例,女1995例,年齡7~84歲,平均62.89歲。所有病例均為眼底病或可疑眼底病患者。造影前患者情況:高血壓病史350例;心臟病史78例;心情緊張1015例;恐懼感96例;其它藥物過敏史(青霉素、磺胺等)26例。
1.2 方法 ①造影前向患者解釋檢查的目的和方法以及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消除病人的緊張和恐懼心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造影工作,同時予口服異丙嗪25mg,維生素B6 20mg。②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控制在20/12kPa以下,心臟病史者近期無發作。③全部病例經0.5%托吡卡胺或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瞳孔擴至7~8mm,從肘靜脈或手背靜脈注射過敏試驗液(20%熒光素鈉注射液0.1ml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ml),觀察5min無不良反應后在同一部位快速注射(4~6s內)20%熒光素鈉注射液3ml,小兒劑量按15~30mg/kg注射。④觀察造影過程中及結束后30min內所發生不良反應的例數和類型。⑤不良反應判斷:據Yannuzzi分類法[2]。輕度:惡心、嘔吐、噴嚏、瘙癢等;中度:蕁麻疹、暈厥、血栓性靜脈炎、發熱、局部組織壞死等;重度:累及心臟、呼吸和神經系統;死亡:注射后24h內出現癥狀,48h內死亡應歸因于靜脈內熒光素注射。
2 結果 3930例發生不良反應185例,占4.71%。其中,一過性惡心伴胸悶123例,占總例數的3.13%;惡心、嘔吐40例,占1.02%;蕁麻疹13例,占0.33%;暈厥3例,占0.08%;腹痛3例,占0.08%;胸悶2例,占0.05%;過敏性休克1例,占0.03%。在不良反應病例中有高血壓病史者16例;心臟病史7例;心情緊張45例;恐懼感5例;其他藥物過敏史1例。 所有病例均在20%熒光素鈉注射完畢后20s~10min內發生不良反應,其中,1min內137例,1~5min 29例,5min以上19例。過敏性休克于注射后5min發生。
3 討論 FFA是診斷眼底病的主要手段,熒光素鈉因不參與肌體代謝和分解,具有無毒無害等優點而被選作FFA靜脈內注射染料,進入人體后,大約60%與血漿蛋白結合,15%左右與紅細胞結合,其余呈游離狀態,最后經肝、腎排出體外[3]。盡管如此,但仍有不良反應的發生。有關熒光素鈉的不良反應機制目前尚無定論。從造影前皮膚劃痕試驗、皮內試驗、凝集試驗到目前靜脈稀釋注射試驗及口服抗過敏藥和止吐藥等均不能預知注射后有無不良反應的發生[4]。 在FFA不良反應中,梁樹今等[5]報道發生率為1%~15%,本組為4.71%,與單志明[6]報道的4.1%大致相近。本組不良反應中,除1例發生重度反應過敏性休克及3例暈厥和5例重度蕁麻疹經藥物治療處理外,另有176例輕、中度反應未予任何藥物治療,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以促進體內熒光素鈉的排除。觀察30min后癥狀消失,體征消退。而造影檢查前有心情緊張、恐懼、高血壓病史、心臟病病史和其他藥物過敏史者發生反應74例,占40.00%,其中,心情緊張所致45例,占24.32%。其原因可能是病人過度緊張、藥物注射速度過快及靜脈注射疼痛刺激后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經反應之故[4]。如既往有其他藥物過敏反應者,應列為FFA的相對禁忌證,但在本組有其它藥物過敏史的26例中,只有1例發生不良反應,占3.85%,且僅為輕度反應。因此,我們認為,對于既往有其他藥物過敏者,也同樣可以接受FFA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