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整體護理在護士管理中的應用
馬潔 牛瑞紅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整理護理在護士管理中的應用所起的作用,提升護士工作質量和整體護理質量。方法 本院管理通過實施更新護理觀念,強化護士管理與監督,制定全面宣教計劃,建立培訓制度,改變傳統交班方法等一系列手段,創建整理護理格局。結果 護士工作積極性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明顯改善,全院上下護理水平、綜合素質大幅進步。結論 整體護理推行在醫院護理工作中具有積極效果,其好壞直接關系護士工作效率、臨床業績、團隊凝聚力和醫患關系。
【關鍵詞】整體護理 護士管理 醫患
我國護理工作始終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在不斷改進,以人為本,患者需求增加整體護理管理勢在必行。衛生部出臺《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中明確提出“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整體護理作為一種先進科學的護理模式,在護士管理中全面落實應用,推進護理科發展,考驗護士管理科學度。整體護理在我國開展已有20年,在此過程中如何使之融入日常工作,擴展到全院上下,如何強化其護士管理職能是本次研究的重點,也是護士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1 護理觀念轉變,樹立新的護理理念
多年來我國一貫實行功能制的護理制度,形成了以主要執行醫囑和實施常規日常護理的模式,關心疾病而忽視病人。整體護理就是要把這種“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是護理工作不再是為完成工作的被動行為。通過護士管理,將滿足病人的需求,為病人解決健康問題,急人之所急變成每一個護士的自覺行為,他要求護士對患者從生活護理到基礎醫療護理,從疾病護理到心理護理全面負責,這是一種觀念的轉變,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下面介紹一下整體護理在我院施行以來給護理管理工作帶來的一些列變化,除了護理工作必須要完成的各種基本技術操作,護士還需要了解患者心理、精神、社會、文化與健康的關系。
首先從改變工作方法做起:不再單純性的執行醫囑,要主動關心體貼患者,主動與醫生溝通合作,使患者接受治療和護理達到最佳和諧狀態;其次改變工作態度:護理管理者帶頭,充分認識到整體護理與現代護理事業發展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帶動護士以積極的態度認真學習整體護理模式的相關理論,以此為指導認真實施整體護理工作,在工作中以良好積極的心態探索整體護理模式的新方法、新經驗。這也是一個反復實踐的過程。
2 提高認識,強化護士管理,實踐落實
2.1護理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工作職能就是全面監督護理工作的質量,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整體護理的目標之一是使護士能夠運用護理程序為患者提供健康服務。而在全院推廣中發現有些部門在護理程序中出現偏差,例如:制定了詳細完備的護理計劃書,卻忽視了對病人護理服務的落實。除了護士在繁忙工作中主動服務意識不足,人力不足、知識缺乏等原因外關鍵是護理管理者的管理不力,例如在各種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應付上級,急于出成績,工作浮于表面,考核不科學,盲目追求護理病歷書寫的數量和質量,這雖然是反映護理工作的一項指標,但絕不是最重要的。如此管理只會造成護士們在時間精力不足的情況下應付檢查,花大量時間書寫病歷,減少直接為患者服務的時間,造成醫生和患者均不滿意的局面,舍本逐末,是大大不可取的。因此,在強化管理上,首先應該把基礎護理作為首要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要求百分之百落實,而對護理病歷的書寫,可重點放在危重和大病、大手術患者上,而對一般疾病患者常規護理操作千篇一律可不必第一時間記錄,這樣既保證了所有的病人都能分配到合理的護理時間,得到全面優質的護理,而且保證了急重病人的護理安全,使護士的時間從無意義的書寫中解放出來,也能使護士在工作中對護理程序的理解更深刻,提高了業務水平。 2.2加強護士責任心教育 一個負責任的護士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能力絕對是與其他人不同的。整體護理從重視疾病的護理質量轉向重視全面的護理質量,要求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連貫的護理,主要包括危重患者的臨床觀察、交接班內容、術前準備、基礎護理執行情況等[2]。
2.3加強健康教育 包括護士和患者的,這時整體護理的主要內涵之一,通常要求在患者入院時就開展宣教,使患者對相關醫療知識有科學認識,放松心理;此外手術前后、各種檢查診療前后、出院指導等都需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但是由于護士本身的學歷層次、知識結構和學術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本身交流技巧和能力也存在差異,這樣會造成宣教溝通時缺乏針對性、言行失當,不能因人、因病進行方式方法的變通,反而影響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護理管理也要加強對護士的健康教育,充分認識到提高護士的素質、拓展護士知識面的重要性。可以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舉辦相關知識的學習班和學術講座來改善這一狀況,將“護士禮儀、護理行為規范、人際交流”等統統納入進去。并以此為護理質量評價的標準之一。
以上等實踐和管理的提升,對整體護理的應用落實起保障作用。
3 循序漸進,改變傳統交班
同時傳統的交班方式重點在晨交班,醫護一起。整體護理的交班除了強調晨交班外,一級護理、危重患者要進行床頭交班,與分床責任護士當面交清病情使用中的藥品等。這種交班方式既可以讓護士重視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業務水平又能豐富低年資護士、進修護士和實習生的臨床經歷。護理程序是由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五部分分階段組成,由于我國引進整體護理較晚,很多護士無法一下子適應這種護理模式的大變革,開展整體護理,轉變護理模式任重而道遠,目前來看整體護理的推行不可逆轉,其帶來的效益也顯而易見,但是急于求成引起逆反也是不好的,因此循序漸進是整體護理在護士管理應用中的指導思想。
4 結果評價
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應用,整體護理的優勢在護理管理中已有明顯體現。首先護理質量明顯提升,全院護士在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下,各項指標定期檢查、各項護理指標均達標,大大減少了護理差錯杜絕了因護理不到位引起的醫療糾紛。其次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了明顯改善,以患者為核心就是一切從患者利益出發,尊重患者關心患者,傾聽患者發熱治療和護理要求,加強基礎護理、心理咨詢、健康教育[3]。自然也會得到患者的善意回饋,在多次測評調查中,患者滿意度均在95%以上,而以往這一數字常常徘徊在80%左右。可見整體護理在護士管理中應用有困難挑戰更有光明前景,值得推廣。
參 考 文 獻
[1]付桂蓮,余桂珍,護士長素質與護理管理技巧.中國醫學創新,2008,5(34):108-109.
[2]衛寧華.淺談護理道德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創新,2009,6(18):80。
[3]柯淑蘭.加強護理管理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中國醫學創新,2009,6(2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