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
孫潔
【關鍵詞】 心理特征;健康教育;心理護理
膽囊結石并慢性膽囊炎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高發病、多發病,尤其以云貴川地區最為突出,主要與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地質特點、水源富含礦物質的量及性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尤以婦女為多,但近年來有向青壯年發展的趨勢。膽囊結石對人們日常飲食,生活起居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它的治療主要依靠手術,而腔鏡技術的日新月異更是給解除病患帶來了福音。膽囊結石患者在治療期間針對其心理特點,進行心理護理尤為重要,而健康教育能使心理調整,對患者及時了解有著信息,積極配合治療,良好的術后康復有積極的作用。
1 心理特點
1.1 焦慮、煩躁的心理 部分患者對自己的病情過分憂慮,急于求治心切,又對社會上流傳的多種治療方法(如體外碎石、喝排石飲液)存在疑慮有待選擇。
1.2 情緒不穩定 膽囊結石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反復發作對日常生活工作造成影響、心情煩躁。
1.3 對手術治療信心不足的心理 腔鏡技術是自20世紀90年代后逐漸發展的新興產物,很多人對此還不曾了解,只是有個模糊的概念,對手術效果、術者的技術水平存有懷疑,此時一定要穩定患者心理狀態及情緒,幫助其樹立對手術治療的信心,遵從醫囑,全方位治療,使其盡早康復[1]。
2 健康教育
針對我國膽囊結石人群對腔鏡技術認識不足的現狀,應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增加有關的保健知識,改變觀察和態度,進而自覺采取有力措施,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2.1 與患者的溝通 (1)與膽囊結石患者的溝通交流是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與患者交談來了解其年齡、文化層次背景、長期生活習慣等進行詳細的評估。(2)非語言性溝通即用表情、眼神、姿勢、動作等進行交流,理解患者的痛苦與煩惱、顧慮,真誠地去幫助他們、支持他們,使其改善心態、提高信心、促進健康,這點對于醫務人員更為重要,因為醫務人員的一舉一動都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影響,運用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關的健康教育
2.2.1 定期進行健康教育講座 在患者入院介紹時就告知健康教育時間、地點、內容、講明其重要性,由專人負責,頭天就在宣傳檔中粘貼通知、字跡、位置醒目,健康教育當天要準時招集患者、主講人要熱情、大方、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要全面。
2.2.2 術前健康教育 (1)術前皮膚準備:患者手術頭天要清潔皮膚、沐浴更衣,但需防止感冒,護士會到病房為患
者剃去手術野內的毛發,使手術中消毒皮膚更徹底,手術視野更為清晰,有效防止術手傷口感染,女患者尤注意會陰部的清潔,以防術后臥床時引起泌尿系感染。(2)術前腸道準備:術前一天要進食清淡、低脂、易消化飲食,不要進食過飽,術前晚入睡后禁食禁飲,以防手術當天胃腸道內堆積過多未消化食物在用麻醉藥后引起反射性嘔吐而引發窒息,影響手術視野,影響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3)術前自鼻腔插胃管:主要是用于手術中患者嘔吐時抽吸嘔吐物以防窒息用。為患者講清目的,消除其恐懼心理,指導插胃管時的注意要點,取得其積極配合,以期進行順利。
2.2.3 術后健康教育 (1)觀察神志:患者術中行全身麻醉(靜脈麻醉加吸入麻醉的復合麻醉),相對于局部麻醉更安全、方便易實施,但術后的神志恢復尤為重要,術后2h是關鍵。保持患者清醒,觀察神志、肌張力恢復情況,防止舌后墜引起窒息的發生。(2)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理論上術后要禁食禁飲直至通氣,但一般在術后8h可適當喝水以促進腸蠕動的恢復,通氣后進食。從流質開始,易消化、低蛋白、低脂肪以防腹瀉、腹痛的發生。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短期內注意飲食規律,給腸道一個恢復適應過程,如發生餐后腹瀉、腹痛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3)手術后皮膚的護理:針對其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凡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在無滲液滲血、敷料脫落的情況下無需換藥。術后七天便可揭去敷料,術后10~15天便可沐浴,如傷口處發癢,輕微紅腫,可用75%酒精、眼藥膏涂擦后用創可貼粘貼傷口,以防與衣物摩擦,如傷口處有硬結為瘢痕現象均屬正常,如有傷口感染需經醫生處理。(4)日常生活工作的恢復: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傷雖小,但也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以適應目前的身體狀況,不提倡術后過早恢復鍛、工作、大量運動等,一般休息時間45天左右。(5)術中所用器材:科技的進步,給醫學手術及患者帶來的益處也是顯而易見。在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可運用一種能以組織相吸收的生物鈦夾。它不僅對身體無害,可被組織吸收,在患者日后進行身體檢查尤放射類檢查時不會影響檢查視野,但費用較原有金屬鈦夾昂貴,所要術前應向患者告知。(6)術后隨訪: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的患者一般在術后6個月腹查,日常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生活規律,不適隨訪。
3 心理護理
3.1 以誠相待,解除恐懼、焦慮的心理 耐心聽取他們的講述,給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注意維護他們的尊嚴,盡量滿足合同需要,使患者產生一種親切、安全感。在他們情緒不佳、出言不遜時,護理人員要克制忍讓,做到心平氣和、和顏悅色,避免使之受到刺激。在取得他們信任的前提下,盡快解除他們的恐懼、焦慮心理,使他們的心理障礙得以解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2 穩定情緒 情緒變化直接影響到血壓、心率的變化,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在護理中應十分注意及時調節患者的思想情緒,患者愉快、樂觀察能增強對手術的耐受能力。運用新的醫學模式理論向他們宣傳情緒調節可以治療的道理。
3.3 環境調節和飲食習慣 環境和自身的調節對積極抵御不良情緒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和個人喜好改變生活方式:包括增強日常活動,保持一定量富含維生素、營養、易消化食物的攝入[2]。
總之,通過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調整患者體內自我調節、自我維持、自我改善系統的能動作用,從而使醫療和護理相互促進發揮出最佳的生理效應,幫助患者渡過心理適應期,保持一個良好心態,以提高生活質量。
【
1 吳秀蘭.老年性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5,2(16):1457.
2 劉義蘭,王桂蘭,任小英,等.住院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估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