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科護理系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齊玉梅 王生鋒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護生心理健康狀況。方法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荊門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在校的護生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在校護生的心理健康,除軀體方面外,其余均低于全國常模, 有明顯差異(P﹤0.01)。普通三年制大專生與五年一貫制大專生總的心理健康比較無差異(P﹥0.05),因子分比較,人際關系、恐怖、偏執有明顯差異(P﹤0.01);不同年級比較,無論是普通三年制大專還是五年一貫制大專生,高年級比低年級護生總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明顯差異(P﹤0.01);因子分比較各項均有明顯差異(P﹤0.01)。結論 高校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問題不容忽視,應及時開展形式多樣的主動心理干預,提高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護生; 心理健康 ;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Abstract: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Students in Nursing department of Jingmen technological college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SCL90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inventory. ResultsAmong all the aspects on mental health except the bod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among the students at this college and the domestic norm,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mong the 3-yea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5-year college stud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horror and crankiness among all the elements influencing people's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mental health (P<0.01) and elements influencing mental health (P<0.01) between higher grades and lower grades. 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for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various kinds of activities on active mental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L90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Inventory
在當今社會醫院體制轉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來,醫患矛盾增多,擇業方式改革(醫院的護士多為聘用制)的情況下,護生的心理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在學校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提高護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調節能力已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專科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以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從而提高護生的整體素質。
1 調查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以荊門職業技術學院2003~2005級820名在校護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普通大專生631名,五年一貫制大專生(2年中專+3年大專)189人,女生784人,男生36人,2004級普通大專生342人,2005級普通大專生289人,2003級五年一貫制大專生81人,2004級五年一貫制大專生103人。年齡17~21歲,發放問卷820份,收回合格問卷820份。
1.2 方法
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1]在200603進行測試,由專業心理學老師擔任,要求按統一指導語填寫。向學生說明測試目的,消除顧慮,測試在20 min內完成。該量表由90個條目組成,包括軀體化(F1)、強迫(F2)、人際關系(F3)、抑郁(F4)、焦慮(F5)、敵對(F6)、恐怖(F7)、偏執(F8)和精神病性(F9)9個因子,采用5級評分制,1分=沒有,2分=很輕,3分=中等,4分=偏執,5分=嚴重。
1.3 統計方法
所得結果經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u檢驗、χ2檢驗,P﹤0.05,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1 心理問題檢出率根據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項因子超過2分,可考慮篩查陽性,總分大于200分為中等以上問題[2]。結果見表1。表1 普通大專班與五年一貫制班級比較(略) 由表1可以看出普通大專護生與五年一貫制大專護生比較χ2檢驗P﹥0.05 ,無統計學意義
2.2 不同年級心理問題檢出率結果見表2~3。表2 2004級普通大專與2005級普通大專比較(略)表3 2003級五年一貫制與2004年五年一貫制(略)
高年級普通大專護生和五年一貫制大專護生比低年級檢出率高,χ2檢驗,P>0.01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普通大專和五年一貫制護生與全國常模SCL-90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比較 結果見表4。表4 專科護生與全國常模的比較(略)
①t1值為普通大專護生與全國常模比較; t2為五年一貫制大專護生與全國常模比較;u為普通大專生與五年一貫制比較。 ②除*外,均有極顯著意義
表4顯示普通大專護生、五年一貫制護生與全國常模比較,除軀體化因子分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普通大專生與五年一貫制比較只有人際關系、恐怖、偏執三個方面有統計學意義。
2.4 不同年級因子均分比較結果見5~6。表5 2004級普通大專與2005級普通大專護生因子分比較(略)表6 2003級五年一貫制與2004級五年一貫制因子分比較(略) 表5~6顯示:高年級普通大專護生和五年一貫制護生比低年級各項因子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心理問題發生率本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專科護生心理問題發生率為:總分﹥160分達28%,項目數﹥43次達32%,中度以上心理問題達9.2%。陽性項目數的比例比總分﹥160分高,說明有問題的項目多而癥狀不嚴重。
3.2 高校護生與全國常模比較表4顯示,高校護生除軀體化因子均分外,其余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有顯著性,這表明高校護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特別是強迫、焦慮、抑郁、偏執和精神病性更為突出。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①高校護生學業過重,生活單調,部分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固;②現在護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社會實踐能力差,遇到困難容易煩惱、苦悶、孤獨;③經濟負擔過重,較高的學費,校園里的高消費活動,極易導致來自農村和城市弱勢群體家庭學生心理上的沖突矛盾,長期勢必導致心理上的異常行為[3]。 3.3 普通大專和五年一貫制護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3.3.1 普通大專和五年一貫制護生總的心理健康水平表1顯示沒有差異,而五年一貫制護生平時表現出來的問題較多,這與我們平時掌握的情況不一致,可能與普通大專生善于掩飾有關,故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深入細致。
3.3.2 普通大專和五年一貫制護生因子均分比較表4顯示五年一貫制護生的人際關系、恐怖、偏執因子均分均高于普通大專護生,可能與五年一貫制護生從中專直接升入專科,社會閱歷相對較少,對環境的適應性能力相對較弱,應變能力差有關。因此,對這一群體,在人際關系、恐怖、偏執等方面要予以特別關注。
3.4 不同年級護生比較研究表明,在心理問題檢出率方面(表2、表3)和各因子分比較(表5、表6),無論是普通大專還是五年一貫制護生,高年級與低年級護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高年級護生學習課程多是專業課,自感壓力增大;②面臨去醫院實習,擔心所學知識不扎實,影響實習;③考慮到就業壓力大。有關大學生心理問題報道的很多,現已引起有些高校關注,并專門開設了針對大學生的健康教育[4]。而在護理學課程設置中的護理心理學,主要是針對心理學基本知識和病人,而關于護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少,護生自身重視不夠,以至于高年級時壓力增大,出現相應問題。我院目前已聘請心理專家給輔導員講課,并開展集體心理輔導,有望改善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體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