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的急救與護理
熊國芳 張莉梅
【摘要】 主動脈夾層過去曾稱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血液滲入主動脈壁中層形成夾層并沿著主動脈壁延伸剝離的嚴重心血管急癥,由于起病突然,死亡率較高。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臨床研究,全面闡述了主動脈夾層患者的急救與護理措施。
【關鍵詞】 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1 資料與方法
主動脈夾層過去曾稱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血液滲入主動脈壁中層形成夾層并沿著主動脈壁延伸剝離的嚴重心血管急癥,一般起病突然,有劇烈疼痛、休克和壓迫癥狀,未經診治的病人,在發病的頭48小時中死亡率約50%[1]。因此,對主動脈夾層患者及早診治和護理,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本文結合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間收治的40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治療護理研究,詳細闡述在治療及護理方面的工作要點及緊急處理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40例患者均為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間經CT增強掃描及MRI檢查確診的主動脈夾層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36-82歲,平均57歲。40例均有高血壓病史,除3例死亡,9例病情無好轉自動出院外,其余28例均有效地控制了血壓和疼痛,避免了瘤體的破裂。
1.2治療方法
給予藥物控制血壓、鎮靜、鎮痛,并給予吸氧,使收縮壓控制在100-120mmHg,心率控制在60-75次/分[2],保證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灌注基本正常。使用的藥物有硝普鈉注射液、美托洛爾注射液、單硝酸異山梨酯注射液、鹽酸哌替啶注射液、嗎啡注射液、鹽酸地西泮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等。
1.3護理方法
1.3.1疼痛與休克的觀察護理
突發劇烈疼痛為開始時最常見的癥狀,約90%以上患者從疼痛發作一開始即極為劇烈,往往為難以忍受的搏動樣、撕裂樣劇痛。疼痛部位可在前胸或胸背部,也可沿著夾層分裂的方向放射到頭頸、腹部或下肢,累及腎動脈可引起腰痛。在急性發病期約有1/3的病人出現顏面蒼白、冒汗、四肢皮膚濕冷,脈搏快而弱和呼吸急促等休克現象。血壓改變常與休克表現不呈平行關系,病人有休克表現,但血壓僅稍有降低,甚至不降低或反而升高[3]。有效地降壓、止痛是治療疼痛性休克的關鍵,如果疼痛突然加重則提示血腫有破裂趨勢,血腫潰入血管腔,疼痛可驟然減輕,疼痛消失后如反復出現,應警惕夾層分離又繼續擴展并向外膜破裂的可能[4]。因此疼痛與休克的加重與緩解都是病情變化的標志,護士應嚴密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時間、程度,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給予處理。
1.3.2血壓與心率的觀察護理
迅速降低血壓及減慢心率,以減少對主動脈壁的沖擊力,是有效控制夾層剝離,繼續擴展的關鍵措施,盡快將收縮壓降至100-120mmHg,快速降壓常用硝普鈉注射液30-50ug/min微量泵泵入,根據血壓水平酌情調整速度。硝普鈉注射液遇光易分解變質,應注意避光現配現用,大劑量長時間使用應注意觀察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頭痛、精神錯亂、嗜睡、昏迷等。
降壓過程中嚴密觀察血壓、心率、意識、心電監測、尿量及疼痛等情況。將心率控制在60-75次/分,我科常用美托洛爾注射液5mg/次,分次靜注或5-10mg/h微量泵泵入,根據心率、血壓調整速度。血壓下降后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是夾層動脈瘤停止其擴展的臨床特征。
1.3.3夾層累及相關系統的觀察護理
夾層血腫壓迫周圍軟組織或波及主動脈大分支,可引起心血管系統、胃腸道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損害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因此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神志,有無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惡心、嘔吐、嘔血、便血,有無血尿,有無頭痛、頭暈、神志模糊、暈厥,有無偏癱、失明、聲音嘶啞、肢體麻木無力、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等征象,觀察雙側頸、肱、橈、股、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嚴格記錄液體出入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1.3.4心理護理
劇烈的疼痛可使患者出現恐懼及焦慮情緒,不利于血壓、心率的控制,因此在鎮靜、止痛、控制心率、血壓的同時應加強心理護理,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及時評估患者的應激反應和情緒狀態,做好安慰解釋工作,增加患者安全感,限制探視,減少不良刺激,使患者生理、心理處于最佳狀態,配合治療、護理。
1.3.5基礎護理
發病5-7天內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協助患者滿足生活所需,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宜,指導患者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常規使用緩瀉劑,同時做好口腔護理及皮膚護理。發病7天后酌情下床活動。
1.3.6出院指導
發病10天左右酌情出院,建議患者發病1月后有介入治療指征的可進一步行介入性治療,指導患者出院后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注意休息,活動量要循序漸進,避免劇烈運動,減少家庭環境中跌倒的機會;保證充足的睡眠;戒煙、酒;進食低鹽低脂、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調整心理狀態,保持樂觀情緒,避免緊張、激動;講解高血壓與本病的關系及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囑患者按醫囑堅持服藥,不可擅自調整藥量及停藥,教會患者及家屬自測脈搏、心率及血壓的方法,定期復查。
2 結果
28例患者(70%)均平穩控制血壓,好轉出院,平均住院時間為8.7天,無護理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主動脈夾層是比較少見而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有逐年增長趨勢,該病起病急,進展快,死亡率高。本組3例死亡均發生在入院后48小時內,為動脈夾層破裂。因此,早期確診,及時有效的控制血壓,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備好搶救物品和藥品,準確及時地執行醫囑,積極主動配合搶救,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有效的心理護理與康復知識指導,是降低危險因素、減少和防止本病復發的有力措施。
參 考 文 獻
[1]陳國偉.鄭宗鍔.現代心臟內科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002,2:1381.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596.
[3]陳國偉.鄭宗鍔.現代心臟內科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1382-1383.
[4]陳國偉.鄭宗鍔.現代心臟內科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1383.